文言文许之怎么翻译
1. 许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许”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①<;动>;答应;允许.《出师表》:“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动>;赞同.《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③<;动>;期望.《书愤》:“塞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鬃已先斑.”
④<;名>;处所.《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⑤<;数>;表示大约的数量.《核舟记》:“船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⑥<;代>;这样;这么.刘克庄《沁园春》:“天造梅花.有许孤高,有许芬芳.”
⑦<;助>;表示感叹语气.韩愈《感春》:“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
2. 许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许 xǔ
〈动〉
(1) (形声.从言,午声.本义:应允,许可)
(2) 同本义 [allow;permit]
许,听也.——《说文》.按,听从其言也.
王子许.——《吕氏春秋·首时》.注:“诺也.”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某]知公大贤,许我伐无道之君如何?——《武王伐纣平话》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书·金滕》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其许寡人.——《战国策·魏策》
不可不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特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准许;默许;许认(同意,承认);许肯(应允);许允(答应)
(4) 同意,赞同 [agree;approve of]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5) 事先答应给予 [promise]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把我二姨儿许给皇粮庄头张家,指腹为婚.——《红楼梦》
(6) 又如:许香愿(对神佛有所祈求时,提出事后给予的某种酬谢);许人(应允与人);许字(许配,许婚,许嫁.都指允婚)
(7) 期望 [hope]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 陆游《书愤》
(8) 又如:许身(立志,自我期许)
(9) 相信 [believe]
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赵岐注:“许,信也.”
(10) 给予;奉献 [give]
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史记·剌客列传》
(11) 又如:以身相许;以身许国(许国:为国效命)
3. 文言文中的之字怎么翻译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
(《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锭海赤剿俦济稠汐椽搂……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