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洋务运动的本质就已经注定了它的失败。因为洋务运动是一个妥协的结果,是洋务派大臣在中国固有的社会文化和西方的社会文化中挣扎下的结果。
在中国当时文化,做官不能不贪。不贪就真的喝西北风。要整顿政制、吏治,恐怕首先遭殃的就是洋务派。当时资本主义在中国根本没有根,没有那种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背景,官督商办,防止商人与民争利等等本身就是洋务派可接受的极限。
由此,洋务运动一开始就注定了它不能动政制、吏治,也不能过多的吸纳资本主义成份。这几点就已经注定了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只是拿金箔去遮掩腐烂了的核吧了。
洋务运动所以失败,是由于它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
第一,以官办和办军火工业为主,经济失去自我发展的活力。
更严重的是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把种种官僚病带进经济活动过程,使之丧失了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这些企业充塞著腐朽的衙门作风,机构臃肿,冗员甚多,官派的总办、会办等大员,大部分是不懂经营管理而又不愿认真学习的庸碌官僚,再加上企业的盈亏盛衰与这些官僚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营私舞弊倒能饱填私囊,其前途也就不卜而知了。
特别是那些投资最多的造船制炮的军事企业,从购置设备、原材料至员工薪金均向官府报销,产品也由各地官府备款具领或拨交各军使用而抵扣军费。
这些企业虽然拥有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但愚蠢地割断了它与市场的联系,经营管理停留于“前现代”的水平上,无一例外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活力。
第二,不敢废除腐朽不堪的科举制度。
清初以降,有识之士不断抨击和要求改革科举制度。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以近代军舰和枪炮武装起来的敌手,却仍以弓马考选武将。
只会背诵四书五经、写八股时文的迂呆,却要担负安邦治国的重任。
学用脱节的悖谬,已经暴露得十分明显。而随著西学的逐渐输入,原有教育内容和选拔制度的荒谬性更为突出,改革和废除科举制度的呼声连绵不断。
除了部分见识陈腐的守旧分子外,越来越多的当权者认识到必须以西方的科学技术补充中国的不足。
因此,他们同意兴办同文馆及船政学堂一类西学堂,也同意广泛保举各种洋务人才,甚至不完全反对以某种形式吸收学西学的学生参加科举考试。
可是,在实际运作中却设置了种种障碍,令这类改革化为乌有或收效甚微。点解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