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
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山雨》教案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课文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先写山雨悄然而至,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接着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余韵无穷。
文章首尾呼应,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为第一单元的略读课文,本单元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教学本篇课文要让学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优美语言,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有声有色的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资源
配乐 朱自清《春》片段
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归纳其中蕴涵的情感,并通过朗读来展示学习的体会,朗读的形式要多样:竞赛读、个人读、男女分读、分组读……教师可恰当地渗透朗读技巧,如急缓轻重、抑扬顿挫。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
师生背诵描写雨的诗句。
师:咱们今天又将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韵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图片和诗句的吟诵开始一篇充满韵味的课文的学习,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生自由读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
2、指名三名同学分别读第1至4自然段,第5至7自然段,第8至10自然段,即雨来、雨中、雨后的相关段落。教师相机正音。理解“啼啭”的意思。
3、指名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场山雨的。揭示出请刚刚三位同学读书的用意。
4、指名说说阅读的初步感受。
师:这样一幅有声有色的山雨图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的收获。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为下文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
2、体会情感,感悟写法
(1)感悟山雨的音韵美。
①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a、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b、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②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a、请一组学生读,其余的孩子边听边感受。
师:在你们读的时候,我也在幻想。我幻想着我现在就是一滴雨,我任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上、树叶上、绿草上弹奏着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稍停)孩子们,闭上眼睛,和姜老师一起来幻想吧!
b、师配乐范读,生边听边想象。
C、生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
师: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喻呀!作者把自己对山雨的热爱融进了字里行间。
d、生带着感受齐读。
(2)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师:大自然琴技高超,让我们聆听到了一篇无与伦比的山雨乐章。自然还是位美术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它所描绘的山林色彩。
a、(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指名读。
b、学生交流都看到了哪些颜色,对哪种颜色印象最深。
师: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
c、师引读本段。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画面,一方面交给学生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到作者恰当的比喻和奇妙的想象,从而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山雨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学生齐读全文。(配乐)
2、师:雨后的丁冬声给山林留下余韵,而你们的朗读在老师的心中也留下了余韵。如果你就是这图画中的一个孩子,看到了如此美丽的景色,听到如此动听的声音,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或者,你想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是教师设计的一个想象拓展训练,既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为后面的语文实践打下基础。
3、(课件出示《赏雨》及朱自清《春》相关语段),学生自由读,指名说感受。
五、布置作业,积累运用
1、学生写写自己眼中的雨,试着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摘抄优美句段。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的设计践行“大语文观”的理念,使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为学生蓄积文化底蕴,奠定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将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趁热打铁,不失良机。
《山雨》教案2
【教学理念】
略读课文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自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读熟课文,勾画好词佳句,旁批写感受。收集写“雨”的优美词语,语段或写“雨”的诗文。
2、课件:课文插图,赏读的语段,拓展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朗读“导读”。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提醒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课件):
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ù)、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组竞赛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
3、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带着“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赏析语言、体味情感都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落实。
⑴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⑵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课件):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谁能把优美动听的雨声、雨色变成朗读声来告诉大家?课件: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抽生配乐朗读声,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描述自己的想象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试背赛背课文。
2、交流学生教师收集的其他写“写雨”的词语,语段或诗文:
⑴小组交流学生收集的材料。
⑵集体欣赏: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
课件:
雨下个不停,紧张而又舒缓…….我们在雨水的弹奏中攀缘于茫茫山谷,感觉着上天赐予的无边旋律,它一会儿如小提琴空旷轻灵,一会儿铁骑突出,一会儿春江花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雨滴,在伞上清晰地弹奏着,又顺着伞缘滴入泥中,有着鸣筝般的乐声,仔细听去,耳中似乎并没有声音,再听,又分明翁翁地,遥远而飘忽,如身边的雾……3、写话:
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山雨》教案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轻闭眼睛,简笔画导入,生动有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课前阅读提示要求来学习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山雨的?在雨中,作者抓住了山雨的哪些方面来写?
(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与自读课文要求,让生自主学习。)
<三>、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理解雨声,品读想象(3—5自然段):
① 自读自悟:
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的主次。雨声的美,究竟有多美?山林的绿,究竟有多绿呢?再自读3—5自然段,认为哪一个句子最美,美在哪儿?请画下来!
(充分给学习自读、自悟的机会,抓重点段学习,体现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点。)
② 体会“歌谣”:
你认为哪一句也很美?请大家画下“歌谣”这个词, “无字的歌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啊!……想读的一起来读……让老师也来读一读,师配乐读……全班配乐读……
(抓住“歌谣”一词,体现阅读教学三层次中的“感悟”:品词品句品读。突出教师的引导与示范作用。)
③体会“小曲”:
山雨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落在什么地方了呢?你现在不也是在山中观赏雨景吗?你还会把山林中的什么景物当成琴键呢?……作者的想象……我们写作文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学习这样的方法吗?带着你的理解,美美地读吧!(全班配乐读……)
(继续引导品读“琴键”、“小曲”二句,让学生想象画面,充分与文本交流与对话,体会对山雨喜爱的情感,并学会在写作文时运用比喻、拟人的方法,体现读为写服务的思想。)
④总结学法:
你现在对山雨是一种什么感情?回忆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种程度的? “品读课文”—— “想象画面” “体会情感”——学会感受。请大家按照学习方法自学“山林绿”这部分。可以把你想到的用简单的话写在句子旁边……
(教师由扶到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形成能力,体现自读课文特点。)
2、自学山林,品读想象:
通过自学,大家都知道了,那是怎样的一种绿哇?读出你最想读的句子!你读懂了什么……还想读哪一句?你想到了什么?……读吧……师吟诵一首小诗送给大家:……
(在学习汇报中检测自学效果:深入品读想象,入情入境,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朗读有层次性,体会对山雨的赞美。)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自学开头、结尾,完成诗句:
各组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声音控制员负起责任……
2、各小组汇报:
(体现阅读教学的“积累与运用”,读与写巧妙地结合,发展了学生思维。同时,体现小组内有效合作学习的力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总结下课:
<六>、板书设计:
山 雨 ,
雨 声 美 如 曲,
山 林 绿 心 间,
鸟 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