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与普朗克常量的测定误差分析
光电效应与普朗克常量的测定误差分析如下: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是目前各高校必开的近代物理实验之一,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爱因斯坦光电方程以及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和能量交换量子化的规律。
分析利用光电效应实验仪,采用零电流法测量不同频率入射光对应的截止电压,并通过对测量结果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普朗克常数。从实验仪器自身、实验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在做电磁波实验时意外地观察到了光电效应现象,即物质主要是金属在光的照射下释放电子的现象。1905年,爱因斯坦引入光量子理论,并给出了光电效应扰慧方程,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全部实验规律。
目前人们已经根据光电效应原理制成了光电管、光电池、光电倍增管等光电元器件,并且还在不断开辟新的应用领域因此光电效应实验和光量子论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光电效应发现规律:
1、每一种金属在产生光电效应时都存在一极限频率(或称截止频率),即照射光的频率不能低于某一临界值。相应的波长被称做极限波长(或称红限波长)。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无论多强的光都无法使电子逸出。
2、光电效应中产生的光电子的速度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强无关。
3、光电效应的瞬时性。实验发现,即几乎在照到金属时立即产生光电流。响应时间不超过十的颂蔽负九次方秒。
4、入射光的强度只影响光电流的强弱,即只影响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在光颜色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即一定颜色的光,入射光越强,一定时间内发射的电子数目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