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字词整理

之而于其以然则乃者所以最好详细点,要求初三程度... 之 而 于 其 以 然 则 乃 者 所以 最好详细点,要求初三程度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9-16
展开全部
哈哈,我正好上高一,就把我对其的理解,说说吧~1、之:我见过的用法,1最常见的是“的”,比如赤子之心。2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比如说:大道之行也。3是用作代词,如彼竭我盈,故克之(代指齐军),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指代阿母听到焦仲卿的那番话)等。4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比如说,“夫晋,何厌之有?"、”何陋之有?“等(之字无实际意义,仅是一个标志而已),还有就是定语前置的标志,比如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是高中知识,了解一下即可。2、而:可用于表转折,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可用于表并列,比如《捕蛇者说》中,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可用于表递进,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于字我就知道一个"在",一个"对"这两个含义。4、其:1、指代自己,我在高中语文必修2中,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见到过:既其出(其字译为我们)。2、指代他人,例子想不到。3、有"那"之意,如在高中语文必修2中,《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此句中,译为那。再有就是语气词了,比如“其孰能讥之乎?”5、以:1、用,如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2、因为,比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无礼,而且在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好像就这些...6、然,1、....的样子,比如: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出自必修2苏轼《赤壁赋》),2、对,比如:吴广以为然(出自司马迁《史记》)3、然而,比如“然则何时而乐耶?”(出自《岳阳楼记》)7、则,表因果,表转折,表递进,有时还有模范之意,例子想不起来,平常用的太少。8、乃:才,比如“待众人尽退,乃出”2、于是,如“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9、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比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出自必修1《荆轲刺秦王》,2、表判断,比如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10、所以:....的原因,所……者,是古代固定句式,这里表示原因, 这是我知道的所有用法了~希望对LZ能有所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