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有哪些内容

 我来答
胡摊说菜肴
2023-02-13 · TA获得超过63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5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9.4万
展开全部
  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小学核心课程的科学学科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科学教学不仅要认识教材中所提供的已有的现成素材,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去探究,自己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和自然界,以便能解决更多的问题。简言之,科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内驱力,而探究就需要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如果学生对开展的探究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会把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持久地投入探究活动。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气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如五年级科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教学时,可以通过层层设疑,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教师上课伊始,出示木块、石块、铁块、泡沫等物体,问学生“谁知道哪些物体会浮,哪些物体会沉?”学生根据体验,知道“铁块、石块会沉,木块、泡沫会浮。”师再问:“什么样的物体会沉,什么样的物体会浮?”生答:“重的物体会沉,轻的物体会浮。”师再进一步设问:“一根木头和一枚铁钉相比,哪个重,哪个轻?哪个会沉,哪个会浮?”……使学生产生要搞清楚究竟“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会浮”的欲望。紧接着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入本课的教学。
  又如,在六年级科学《电磁铁》一课教学时,教师首先出示电池一节、导线若干、长铁钉一枚。提问:“谁能利用这些材料把老师粉笔盒中的大头针吸出来?”学生在此之前已接触过磁铁,知道只有磁铁才能吸出大头针来,而老师手中的材料却是电池、导线、铁钉。于是学生便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准备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探究
  
  观察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方法。儿童天性好奇,他们对事物或现象都想问个为什么,更想亲手去摸一摸、闻一闻,教师就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积极开展观察活动。在课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布置好学生收集准备用来观察的材料,在上课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深入观察。在观察时,除了引导学生用眼睛看外,还用各种感官参与,全面认识观察的事物。如四年级《各种各样的花》一课教学时,教师课前布置收集各种各样的花,然后带回学校上课时用,上课时就让学生提出问题,了解学生想知道花的哪些知识。在拿出一朵花让学生观察后,再介绍花的各部分名称,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各种各样的花进行观察,并且从外到内把花的每一部分都分离出来,观察每一部分的形状和颜色,并做好记录。然后把结果分类,小结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初步概念。在介绍花里的“育婴房”时,也是让学生对解剖开的一朵花仔细观察,从中认识子房和花药。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各种各样的花进行观察探究,使学生了解花的结构和其它特征,知道花的作用。观察探究在这节课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保证探究时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上,教师应提供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1 给足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了下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在丰富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就会获得充分释放。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去自行探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如在三年级科学《磁铁有磁性》一课教学时,如果只按教材要求让学生做一遍验证实验,这种几乎是“无思维”的操作,怎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和能力?我是让学生这样实验的:把多根磁铁、磁针、放磁铁的小车与吊磁铁的铁架台等器材分发给各实验小组,任由各组的同学“玩”,要求“玩”中有所发现,发现越多越好,并在各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师生互动交流研讨。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总结出磁铁的各种性质。
  2 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科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提供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明确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不论好生、差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为达到小组目标而互相支持。鼓励和帮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掌握方法,共同获取合作成果。这样,既强调了个性,又注重融合。如在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教学时,引入新课后,让学生提出想了解耳朵的哪些方面的情况。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可以分为几大类:1、耳朵的构造:2、耳朵的各部分的作用:3、怎样保护耳朵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组合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合作,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反复的实验中总结规律,在小组里推荐一人做记录员,并综合实验、探究结果,最后汇总成小组意见,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汇报完后,同组其他成员可做补充发言,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向该组提出疑问,由该组作答,或班上同学补充回答。
  每个学生都有探究的潜力,只要我们教师相信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条件,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并积极、及时地发现他们创新的火花,这种潜力就会被开发出来,继而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责任编辑:王宁荪)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