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你不爱,但是很合适的人,该不该结婚
或许有同样的问题的人不在少数,很多时候能够遇到一个自己爱的人,其实挺不容易的。所以现在人们开始越来越晚婚晚育,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在婚姻上面将就自己。
而对于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但是觉得对方适合结婚,那么其实表达的意思就是自己要不要将就。而作为一个选择题,那么肯定没有一个选择是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不好,不然的话,我们早就做出决定了,也就不会纠结了。
所以面对两个人选择都有好有坏的情况下,我们能够清晰地明白这两个选择的利与弊是什么,就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个自己不爱,但是觉得合适的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每个人对于爱情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些女生看到帅哥了,就觉得爱了爱了(类似于大明星的粉丝);
一些内心敏感的人,感受到一个人对于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便会感觉那就是爱情了;
一些注重物质的人,看到对方能够为自己一掷千金,瞬间就觉得自己爱了;一些注重踏实稳定的人,看到对方也能够踏实的生活,和自己有同样的价值观,心里就会有情愫的出现了;
一些高傲的人,觉得谁都没法懂自己的人,身边真的出现一个特别能够懂自己的人之后,可能就会觉得自己的爱情真的来了。
······
每个人对于爱情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只有当一个人能够给到你想要的爱情时,自己才能够感觉自己是爱的。不然自己明明是一个特别注重情感交流的人,却遇到了一个特别能够为你花钱,但是和你缺乏情感上交流的人,那么对于自己来说,这样一个人就是一个自己不爱,但是又觉得挺合适的一个人了。
所以,自己面对一个自己不爱,但是觉得合适的人,如果和对方结婚,那么自己可以得到的是一个:即使给不到你想要的爱,但是也会用对方以为的爱的方式来对你好。
类似于一种不够好,但是还可以接受的一个人。而结婚其实只是婚姻的一个起点,自己需要学会经营和引导。比如:对方很愿意给自己花钱,但是不懂得怎么满足自己情感上的需求,而自己最需要的就是情感上的交流。那么自己可以在婚后,学会怎么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然后引导对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让对方能够更加的懂自己、理解自己等等。
也就是,一个自己现在不爱,但是觉得合适的人,自己是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和引导,让对方能够成为一个自己既觉得合适,又觉得是自己爱的一个人。
当然不好的一面就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花足够多的时间精力去引导,同时还有努力失败的可能性。
如果面对一个自己不爱,但是觉得合适的人,自己放弃了和对方结婚的机会。
好的一方面就在于,自己可以继续去选择一个对于自己来说,即是自己爱的,又觉得合适的一个人。
因为与其婚后再去做调整,再去做引导和改变,不如一开始就完全是自己想要的,这样自己也少了很多自己需要在婚后要做的努力。
当然,这样的选择也有风险,因为自己不一样能够遇到一个即是自己爱的,又觉得合适的人,即使真的遇到了,自己也不一定能够让对方就愿意和自己结婚。
而一个人的青春是有限的,特别是女性的黄金择偶期也就那么短短的几年,错过了之后,女性年龄更大了之后,自己选择的余地就会更小,压力也就更大了。
1、你想要步入婚姻,该不该选择一个“不爱但合适的人,会和不喜欢但合适的人结婚。
我觉得,很多人都小瞧了爱对感情的作用。如果你很爱一个人,你会渴望嫁给他,想要和对方一起生活,在两个人相处的时候,你会认可、欣赏另一半,眼里能看得到对方的闪光点,你也会想要在伴侣失落的时候去拥抱对方,会心疼伴侣的牺牲,你把他当成是你的爱人。
2、在漫长的婚姻里,爱意味着“心甘情愿”。
你会想要去看见对方,给予另一半被爱的感觉。而一旦没有了爱,我们就会权衡利弊得失。比如,两个人发生冲突,你觉得自己受到了委屈,抱怨伴侣没有看见你的感受。
但是看不见另一半的感受是什么,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彼此组建家庭,只要你付出了一些,你就会盯着另一半的付出去看,把两个人的付出放在天平上去衡量,如果你觉得自己为了家庭牺牲的更多,就会开始计较,觉得委屈。
3、都是自己的付出和对方没做好的地方,逐渐内心涌现的是自己的委屈和对伴侣的不满,感情就必然不会幸福。
很多婚姻之所以会出现问题,本质是因为两个人没有“爱的意识”。
恋爱是恋爱,婚姻是婚姻。
总之,婚姻本质是财务合伙制度,不是爱情制度,包括婚姻法里面也是这么定义的。
如果你是单身且经济独立,那你相当于就是绝对控股,所以你想做任何事,只要自己想清楚就可以了,不需要告知任何人也不需要听任何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