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点什么意思_六种方法选择新闻切入点
展开全部
切入点就是人们介入事物的位置。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知道,一篇稿子切入点如何直接决定着稿子的质量,切入点好,一篇稿子就成功了一半。基层新闻报道者在纷繁复杂的工作和熟视无睹的日常见闻中找到好的切入点,写出吸引受众眼球的稿件,显得格外重要。
一是以小见大选取切入点。选择新闻切入点有一个大小的问题。切入点,顾名思义就是事物的一点。因此,在选择新闻切入点时,不能贪大求全,切入点选得太大,必然是新老材料掺杂,报道效果不佳。选择小一点的新闻切入点,口子必然就窄,就可以写得细一些,开掘得深一些。
笔者曾报道过一个地方在基层实施医疗保障的新闻,稿子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了一位70多岁的低保老太太,描述了她的就医变化,形成了《七旬低保老太有了私人医生》一文,效果就很好。
小切入点必然就要选取“小事”,因此这对“小事”的要求就较高。首先,“小事”一定要有典型性,要能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其次,“小事”必须是读者关注和感兴趣的,是能够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问题的“小事”。
二是从发展变化中选取切入点。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要选择好的新闻切入点,可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切入点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它不是记者、通讯员的主观臆断和妙笔生花,时刻关注事物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就能使报道不断出新。为了反映基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笔者曾写了一篇《李老汉的碌碡“遇冷”记》稿件,通过介绍李老汉的碌碡用途演变历程,反映出了时代变迁、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类稿子有前后对比,有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写出来就好看。
三是从“关联度”中选取切入点。社会上经常出现带有倾向性的思想动向,并成为群众一时议论最多的共性话题,这常常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去年齐鲁大地遭遇百年大旱,全国人民都关注着山东。《大旱之年的小山村奇迹》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出的,文章介绍了费县大田庄乡黄土庄村的抗旱经验。实际上黄土庄村的抗旱经验是个老典型,但在大旱之年,这个典型对于山区治水具有启发性的意义,契合了大旱之时大家对抗旱的关注。
利用“关联度”来找切入点,就是把一件事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展现出来,类似于为事件找新闻背景,这种方式能提升报道高度和读者关注度。
四是从事件的特殊性中选取切入点。实践证明,比较是识别客观事物、选择新闻切入点行之有效的办法。由于受主观认识局限,许多事物看似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看上去没有新闻价值,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或者在特殊环境、特殊情况下,同样的事物就会产生特别的新闻价值。
笔者在采写《沂蒙民企海外圈就“矿产临沂”》的稿子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笔者在参加一个会议时,了解到临沂的5家民企近年来到海外谋求发展,其矿产控制面积达到2.5万平方公里。初听这句话时,感觉不到任何特别的新闻价值。但细一琢磨,作为山东最大地级市的临沂,面积才1.5万平方公里,这5家民营企业的境外矿产资源控制面积竟然是临沂面积的1倍多。这一比较,事件的特殊性和新闻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五是从事物的侧面选取切入点。大量新闻实践告诉我们,不加选择千篇一律地从正面报道事物、人物,往往切入点大,涉及面广,写出的稿件内容繁多而庞杂,弄不好很容易吃力不讨好,文章显得臃肿、呆板、可读性差,很难给受众留下好印象。而选取一个侧面去报道,切入点小了,报道面窄了,材料就相对集中,稿子篇幅小而有一定的深度,报道反显得精悍、活泼、可读性强。这种思路尤其适用于典型人物报道。
2003年,淄博一县让笔者去采写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的事情。说实话,这种稿子不好写,非常容易将人物写成“高大全”。经过采访,笔者侧面选择了“和县委书记拉钩”、“副县长赠送剃须刀”、“一副对联”三个小故事,写出了《老张趣事》的稿子,寓情于事,以事写人,勾勒出了一位基层干部一心一意为民办事的形象,反响很不错。
六是带着问题找切入点。经验报道难写是共识。实际上,所谓的经验报道难写的关键是难找切入点。但反过来考虑,既然是经验报道,那就说明这件工作在某个地方是非常成功的,而其他地方还没有解决,这种工作经验具有推广价值。这样带着问题去采写,稿子不但有了切入点,而且价值也提高了。
去年,笔者曾采写了一篇《打通农田最后一公里》的稿件,介绍一个叫龙窝灌区的项目情况。龙窝灌区是个非常成功的水利项目,成功的原因在于解决了农田灌溉末端渠系问题,而末端渠系建设这些年几近荒废,导致农田有水难用。这一点在去年大旱的背景下,显得尤其突出。稿子的切入点有了,高度也就上去了。大众日报非常注重此类稿件,因为它能给决策者提供参考,能为实际工作带来帮助。
(作者为大众日报临沂记者站记者)
一是以小见大选取切入点。选择新闻切入点有一个大小的问题。切入点,顾名思义就是事物的一点。因此,在选择新闻切入点时,不能贪大求全,切入点选得太大,必然是新老材料掺杂,报道效果不佳。选择小一点的新闻切入点,口子必然就窄,就可以写得细一些,开掘得深一些。
笔者曾报道过一个地方在基层实施医疗保障的新闻,稿子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了一位70多岁的低保老太太,描述了她的就医变化,形成了《七旬低保老太有了私人医生》一文,效果就很好。
小切入点必然就要选取“小事”,因此这对“小事”的要求就较高。首先,“小事”一定要有典型性,要能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其次,“小事”必须是读者关注和感兴趣的,是能够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问题的“小事”。
二是从发展变化中选取切入点。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要选择好的新闻切入点,可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切入点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它不是记者、通讯员的主观臆断和妙笔生花,时刻关注事物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就能使报道不断出新。为了反映基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笔者曾写了一篇《李老汉的碌碡“遇冷”记》稿件,通过介绍李老汉的碌碡用途演变历程,反映出了时代变迁、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类稿子有前后对比,有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写出来就好看。
三是从“关联度”中选取切入点。社会上经常出现带有倾向性的思想动向,并成为群众一时议论最多的共性话题,这常常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去年齐鲁大地遭遇百年大旱,全国人民都关注着山东。《大旱之年的小山村奇迹》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出的,文章介绍了费县大田庄乡黄土庄村的抗旱经验。实际上黄土庄村的抗旱经验是个老典型,但在大旱之年,这个典型对于山区治水具有启发性的意义,契合了大旱之时大家对抗旱的关注。
利用“关联度”来找切入点,就是把一件事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展现出来,类似于为事件找新闻背景,这种方式能提升报道高度和读者关注度。
四是从事件的特殊性中选取切入点。实践证明,比较是识别客观事物、选择新闻切入点行之有效的办法。由于受主观认识局限,许多事物看似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看上去没有新闻价值,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或者在特殊环境、特殊情况下,同样的事物就会产生特别的新闻价值。
笔者在采写《沂蒙民企海外圈就“矿产临沂”》的稿子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笔者在参加一个会议时,了解到临沂的5家民企近年来到海外谋求发展,其矿产控制面积达到2.5万平方公里。初听这句话时,感觉不到任何特别的新闻价值。但细一琢磨,作为山东最大地级市的临沂,面积才1.5万平方公里,这5家民营企业的境外矿产资源控制面积竟然是临沂面积的1倍多。这一比较,事件的特殊性和新闻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五是从事物的侧面选取切入点。大量新闻实践告诉我们,不加选择千篇一律地从正面报道事物、人物,往往切入点大,涉及面广,写出的稿件内容繁多而庞杂,弄不好很容易吃力不讨好,文章显得臃肿、呆板、可读性差,很难给受众留下好印象。而选取一个侧面去报道,切入点小了,报道面窄了,材料就相对集中,稿子篇幅小而有一定的深度,报道反显得精悍、活泼、可读性强。这种思路尤其适用于典型人物报道。
2003年,淄博一县让笔者去采写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的事情。说实话,这种稿子不好写,非常容易将人物写成“高大全”。经过采访,笔者侧面选择了“和县委书记拉钩”、“副县长赠送剃须刀”、“一副对联”三个小故事,写出了《老张趣事》的稿子,寓情于事,以事写人,勾勒出了一位基层干部一心一意为民办事的形象,反响很不错。
六是带着问题找切入点。经验报道难写是共识。实际上,所谓的经验报道难写的关键是难找切入点。但反过来考虑,既然是经验报道,那就说明这件工作在某个地方是非常成功的,而其他地方还没有解决,这种工作经验具有推广价值。这样带着问题去采写,稿子不但有了切入点,而且价值也提高了。
去年,笔者曾采写了一篇《打通农田最后一公里》的稿件,介绍一个叫龙窝灌区的项目情况。龙窝灌区是个非常成功的水利项目,成功的原因在于解决了农田灌溉末端渠系问题,而末端渠系建设这些年几近荒废,导致农田有水难用。这一点在去年大旱的背景下,显得尤其突出。稿子的切入点有了,高度也就上去了。大众日报非常注重此类稿件,因为它能给决策者提供参考,能为实际工作带来帮助。
(作者为大众日报临沂记者站记者)
card
2024-04-19 广告
2024-04-19 广告
知识营销cpm产品是一个在知识频道提供按曝光计费的产品,提供了在知识频道以较为原生的样式赋予的展示权益,并给予转化通路。为广告主知识营销开辟新的投放方式,可以有更多灵活方式供选择...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card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