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老舍的作文 400字!
3个回答
2013-09-18
展开全部
老舍,又名舒庆春,生于北京的一个贫穷家庭,他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曾任小学校长(北京17小学)、中学教员、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庆春是谁。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正因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曾经担任齐鲁大学等名校教授。一生主要作品有:《猫城记》《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还有很多著名的文章,如:《济南的冬天》等被选入小学中学的课文中。其中《茶馆》极为著名。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侍奉老母,规规矩矩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中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庆春是谁。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正因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曾经担任齐鲁大学等名校教授。一生主要作品有:《猫城记》《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还有很多著名的文章,如:《济南的冬天》等被选入小学中学的课文中。其中《茶馆》极为著名。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侍奉老母,规规矩矩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中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2013-09-18
展开全部
人民艺术家老舍 http://www.xue66.cn/html/84-26/26166.htm建国60周年文化名流:老舍 http://www.xue66.cn/html/84-25/25984.ht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2017-11-26
展开全部
在我心目之中,老舍先生是永生的,我时常深沉地怀念他。因为,老舍先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的著名现代作家。是我文学编辑生涯唯一联系最密切的作家。老舍先生弃世是使我受到震撼最为强烈的伟大作家。
为了深入了解新社会里的骆驼祥子,老舍曾在我和交通局干部陪同下,多次前往北京站等处三轮车站点采访。在简陋的木板房里,老舍和工人坐在一条板凳上,欢声笑语话家常。对老舍的问话,工人们都抢着回答。老舍认真听,并做简要记录。经过一段时间,老舍写出了新戏第一幕,把我和人艺的演员,其中有曾演过祥子的李翔,找到他家去,听他读剧本。说实在的,我没有听出所期望的《茶馆》味道,李翔他们也默不作声。老舍抚摸着稿纸,不禁叹了口气:“往下,可该怎么写呢?”后来,他慨叹地向我表示:“现今流行‘打野鸭子’(当时正在上演配合政治任务的话剧《千万不要忘记》,戏里的一个重要情节是打野鸭子),咱写不来这玩意儿。”从此老舍搁笔,他没有让自己的笔裹进斗争为纲的风雨里去。而他本人,两年之后,却被那场史无前例摧残人性、灭绝人道的“文化革命”腥风血雨裹挟进去,遭毒打,受凌辱。鬼魅横行,群魔乱舞,这世道怎么了?太平湖畔,彻夜思忖。为尊严,为清正,为促使后人觉醒,他成为了二十世纪的屈原。
“文革”逼迫一批正直人士决然自尽,使我最不理解最为痛心的是老舍先生。现代作家之中,他是唯一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大师。新中国建立十多天,他就匆匆海外归来。刚踏上故土,他说:“我的泪就不能不在眼中转了。”他曾经表示:“我注视着社会,时刻想叫我的笔追上眼前的潮流。”他爱祖国,爱人民,关怀劳苦大众,追赶社会潮流。归国后随即写《龙须沟》,歌赞人民政府,首先改善贫民窟生活条件。为配合形势,他写各式各样即兴的剧本,不在乎能不能得流传。他答应写骆驼祥子新编,岂不也是为了歌赞社会。而那时的社会,竟把最忠诚于新社会的他逼上绝路。那时候国际上还不知他弃世,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秘密投票,首选老舍。老舍先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生为中国人,文化人,不可不知老舍,不可不读《骆驼祥子》,不可不看《茶馆》。先生的品格文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民众心目中,老舍是永生的。
为了深入了解新社会里的骆驼祥子,老舍曾在我和交通局干部陪同下,多次前往北京站等处三轮车站点采访。在简陋的木板房里,老舍和工人坐在一条板凳上,欢声笑语话家常。对老舍的问话,工人们都抢着回答。老舍认真听,并做简要记录。经过一段时间,老舍写出了新戏第一幕,把我和人艺的演员,其中有曾演过祥子的李翔,找到他家去,听他读剧本。说实在的,我没有听出所期望的《茶馆》味道,李翔他们也默不作声。老舍抚摸着稿纸,不禁叹了口气:“往下,可该怎么写呢?”后来,他慨叹地向我表示:“现今流行‘打野鸭子’(当时正在上演配合政治任务的话剧《千万不要忘记》,戏里的一个重要情节是打野鸭子),咱写不来这玩意儿。”从此老舍搁笔,他没有让自己的笔裹进斗争为纲的风雨里去。而他本人,两年之后,却被那场史无前例摧残人性、灭绝人道的“文化革命”腥风血雨裹挟进去,遭毒打,受凌辱。鬼魅横行,群魔乱舞,这世道怎么了?太平湖畔,彻夜思忖。为尊严,为清正,为促使后人觉醒,他成为了二十世纪的屈原。
“文革”逼迫一批正直人士决然自尽,使我最不理解最为痛心的是老舍先生。现代作家之中,他是唯一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大师。新中国建立十多天,他就匆匆海外归来。刚踏上故土,他说:“我的泪就不能不在眼中转了。”他曾经表示:“我注视着社会,时刻想叫我的笔追上眼前的潮流。”他爱祖国,爱人民,关怀劳苦大众,追赶社会潮流。归国后随即写《龙须沟》,歌赞人民政府,首先改善贫民窟生活条件。为配合形势,他写各式各样即兴的剧本,不在乎能不能得流传。他答应写骆驼祥子新编,岂不也是为了歌赞社会。而那时的社会,竟把最忠诚于新社会的他逼上绝路。那时候国际上还不知他弃世,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秘密投票,首选老舍。老舍先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生为中国人,文化人,不可不知老舍,不可不读《骆驼祥子》,不可不看《茶馆》。先生的品格文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民众心目中,老舍是永生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