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开全部
哪有这个规定?应该是:p为假时,无论q是真是假,p→q均为真。可以理解为p假时,推导出任何结论都是可能的
追问
额,是我打漏了,那为什么“p为假时,无论q是真是假,p→q均为真。可以理解为p假时,推导出任何结论都是可能的”。举个例子解释下,书上给的例子是:“如果太阳从西边出来,我就不姓张”。书上的解释是:“不管“我是否姓张,这句话都是对的,因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也就是说前件“太阳从西边出来”为假,不论后件“我不姓张”是真是假”这句话都是对的”。这个我很是迷惑,望解释下
追答
那个例子是从思维的角度来说的,p假,则一定皆有可能,所以规定p→q真。严密一点的思考可如下(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P真q真,则p→q真。P真q假,则p→q假。这两种情况符合现实的逻辑思维。对于p假的情况,p→q的真假有4种情况:
p q p→q p→q p→q p→q
T T T T T T
T F F F F F
F T T T F F
F F T F T F
这4种情况中,第一种是我们所选。为什么不选择其余3种定义呢?第二种的真假分布与q是一样的,那么p→q中的p是没用到的,这与我们要使用p,q来定义一个逻辑是相悖的,舍去。第三种与另外一种逻辑“p等价于q”是一样的,又舍去。第四种,与"A且B"是一样的,又舍去了。所以我们的最佳选择只能是第一种定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