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斗转星移:
先秦时期中国一些地方依据斗转星移确定节气,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廿四节气有密切关系。北极星位于地球地轴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北极星正好处在天球转动的轴上,所以相对不动,而在轴边上的北斗星看起来就象围绕着北极星转一样,这就产生了“斗转星移”。
时节交替与“黄赤交角”有着密切的关系,黄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它影响着与其紧密联系的自然地理现象。廿四节气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属同一系统。
“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廿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由于廿四节气是以北斗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因此这历法也称作“星辰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