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是一座什么桥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卢沟桥是一座石造联拱桥,最大的特点是每个栏杆望柱上都雕刻有一个石狮子。
卢沟桥位于当时的河北省,如今的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卢沟桥有石拱相连,结构精巧。坚固耐用、造型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桥面是用天然花岗君巨大条石铺设的,平坦,石栏上雕有狮子和两头大石象,是一座古建的石质拱桥。
桥面略呈弧形,两头下垂,中间部分凸出。能减轻洪水对洞口的压力,半圆拱券采用纵联式实腹砌筑法,使11个拱券联成一体;还有乾隆御笔的“卢沟晓月”碑等。
卢沟桥,又叫芦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也就是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保留下来的古代石造桥。它全长266.5米,宽7.5米,桥两侧雁翼式桥梁呈拉锯式。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在这里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也就是所谓的“卢沟桥事变”也叫“七七事变”。
卢沟桥的历史建设历程:
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金世宗决定修建卢沟桥。不过当时尚未动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六月,卢沟桥始建。金明昌三年三月十一日(1192年4月24日),卢沟桥建成。金章宗定名“广利”,因跨卢沟河(即永定河),改名为芦沟桥。
元延祐四年(1317年)至正十四年(1354年),卢沟桥修过街塔。明代自永乐十年(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共修桥6次。6次均无大工程。明永乐十年(1412年)对桥进行了一次修缮,修缮什么未记清楚,但从记载上看不是大修。
《明会要》:“永乐十年七月,卢沟河水涨,坏桥及堤,下令工部修筑。”明正统九年(1444年),卢沟桥重修。《明一统志》:“(卢沟桥)金明昌初建,本朝正统九年重修。”明弘治三年(1490年),修卢沟桥完工。《明实录》:“弘治三年五月,修筑卢沟桥成。比者营先帝山陵所役军匠至四万人,此役较之山陵不及三分之一。”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对卢沟桥复修缮,但未修完就停工了。《明实录》:“嘉靖二十四年四月甲子,诏止卢沟桥工。”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修卢沟桥,工程大小和修什么未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