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断句题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_古文断句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文言文断句题目中是不是要断的空肯定是偶数个?浙江卷历年来都这样...
有5个途径:1、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
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2、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3、依总分:例〔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4、据修辞: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例〔5〕顶真: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鸿门宴》) 例〔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例〔7〕对称: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例〔8〕反复:“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5、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例〔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例〔10〕: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例〔1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
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
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
给古文断句和加标点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我开始理解的是断句的地方就...
句读与标点 1、句读 句读指阅读古文时音节停顿的地方,句读就是断句。
"句"和"读"最初无别,句也称读,读也称句,连起来说"句读"。
黄侃先生说:"连言"句读"者,乃复语而非有异义也。
"(《文心雕龙札记·章句》)黄先生所说的复语,指复音词,即"句读"是同义复词。
唐代以后,句和读有所区分,大致一句话语气已完处为句,语气未完而须停顿之处为读。
清人马建忠说:"凡有起词、语词而辞意已全者曰句,未全者曰读。
"(《马氏文通·论句读》)。
2、读与标点的异同 句读与标点既有相同之点,又有不同之处。
标点是标号和点号的合称。
标号主要用以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专名号等七种。
点号是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的符号,有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等七种。
句读和标点都用来断句并标志语音停顿的长短,主要方面是共同的。
不过,句读和标点也有区别,二者的不同之点:(1)标点符号比句读符号多。
句读符号一般只有圈、点、钩等几种,标点符号却有十余种。
(2)句读只起断句作用,标点不仅起断句作用,还能表达语气和感情。
如陈述句之后用句号,疑问句之后用问号,感叹句、祁使句之后用感叹号。
高考文言文断句断句的评分标准是什么?多划一个会扣多少分?少划一...
一般看本题赋分的平均值,如赋4分,8处断对并且标号对,得4分。
一处断错扣0.5分,一处断对但标号错也扣0.5分,每少断一处算错一处。
8处断对且标号都对,但多断的,判定为有错误,酌情扣0.5-2分。
如果赋分4分,正确的断句只有7处,则按错1处扣0.5分算。
当然命题教师在命题时要充分考虑评卷问题,赋分必须合理,以方便打分。
这是不成文的常规,要是一些阅卷教师不按这个常规做,则另当别论。
诗词中如何断句?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4)、据排偶,定句读。
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文言文断句技巧一般的话,是以动词分的,如果有时间,那么时间...
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
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4)、据排偶,定句读。
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请问古文断句的标准是什么?】作业帮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4)、据排偶,定句读.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 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 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初中生如何做好古文断句练习?
高考不考“而”在句中作何成分,只考其用法,即“而”表示的关系(并列、目的、因果等),只要掌握这些就行了【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而”所连接的两部分处于平等地位,物高下之分,有时候可以对调。
这个考试中经常考。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蟹的六条腿和两只钳子,都是属于蟹肢体的一部...
...B卷现代文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语...
高考考试说明里会的详细内容 下面是江苏的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语文: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 (二)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 简答题、表述题、要点归纳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内容、题量、赋分 必考内容 1.语言文字运用,4题,15分.其中包含单项选择题和表述题. 2.古代诗文阅读,6题,37分.其中单项选择题3题9分,古文翻译题10分,古诗词鉴赏简答题10分,名句名篇填空题8分. 3.现代文阅读 A.文学类文本,4题,20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表述题. B.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3题,18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表述题. 4.写作,1题,70分. (四)试题难易比例 易30%,中50%,难20%.
有5个途径:1、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
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2、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3、依总分:例〔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4、据修辞: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例〔5〕顶真: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鸿门宴》) 例〔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例〔7〕对称: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例〔8〕反复:“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5、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例〔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例〔10〕: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例〔1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
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
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
给古文断句和加标点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我开始理解的是断句的地方就...
句读与标点 1、句读 句读指阅读古文时音节停顿的地方,句读就是断句。
"句"和"读"最初无别,句也称读,读也称句,连起来说"句读"。
黄侃先生说:"连言"句读"者,乃复语而非有异义也。
"(《文心雕龙札记·章句》)黄先生所说的复语,指复音词,即"句读"是同义复词。
唐代以后,句和读有所区分,大致一句话语气已完处为句,语气未完而须停顿之处为读。
清人马建忠说:"凡有起词、语词而辞意已全者曰句,未全者曰读。
"(《马氏文通·论句读》)。
2、读与标点的异同 句读与标点既有相同之点,又有不同之处。
标点是标号和点号的合称。
标号主要用以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专名号等七种。
点号是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的符号,有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等七种。
句读和标点都用来断句并标志语音停顿的长短,主要方面是共同的。
不过,句读和标点也有区别,二者的不同之点:(1)标点符号比句读符号多。
句读符号一般只有圈、点、钩等几种,标点符号却有十余种。
(2)句读只起断句作用,标点不仅起断句作用,还能表达语气和感情。
如陈述句之后用句号,疑问句之后用问号,感叹句、祁使句之后用感叹号。
高考文言文断句断句的评分标准是什么?多划一个会扣多少分?少划一...
一般看本题赋分的平均值,如赋4分,8处断对并且标号对,得4分。
一处断错扣0.5分,一处断对但标号错也扣0.5分,每少断一处算错一处。
8处断对且标号都对,但多断的,判定为有错误,酌情扣0.5-2分。
如果赋分4分,正确的断句只有7处,则按错1处扣0.5分算。
当然命题教师在命题时要充分考虑评卷问题,赋分必须合理,以方便打分。
这是不成文的常规,要是一些阅卷教师不按这个常规做,则另当别论。
诗词中如何断句?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4)、据排偶,定句读。
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文言文断句技巧一般的话,是以动词分的,如果有时间,那么时间...
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
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4)、据排偶,定句读。
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请问古文断句的标准是什么?】作业帮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4)、据排偶,定句读.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 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 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初中生如何做好古文断句练习?
高考不考“而”在句中作何成分,只考其用法,即“而”表示的关系(并列、目的、因果等),只要掌握这些就行了【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而”所连接的两部分处于平等地位,物高下之分,有时候可以对调。
这个考试中经常考。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蟹的六条腿和两只钳子,都是属于蟹肢体的一部...
...B卷现代文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语...
高考考试说明里会的详细内容 下面是江苏的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语文: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 (二)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 简答题、表述题、要点归纳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内容、题量、赋分 必考内容 1.语言文字运用,4题,15分.其中包含单项选择题和表述题. 2.古代诗文阅读,6题,37分.其中单项选择题3题9分,古文翻译题10分,古诗词鉴赏简答题10分,名句名篇填空题8分. 3.现代文阅读 A.文学类文本,4题,20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表述题. B.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3题,18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表述题. 4.写作,1题,70分. (四)试题难易比例 易30%,中50%,难20%.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