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道德产生的条件如下: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2、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统一的社会条件。
4、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重要条件。
5、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道德的分类有:
一、一般欲望部分:
行动方面的道德有自信和勇敢,不道德有鲁莽,迟钝和怯懦等。感情方面的道德有节制和自制,不道德有放纵和冷漠,病态和变态等。
二、特殊欲望部分:
交易方面的道德有慷慨和节俭,不道德有挥霍,浪费和吝啬等。交流方面的道德有严肃和温和,不道德有暴躁和麻木等。交谈方面的道德有风趣和诚实,不道德有滑稽和乖戾,夸张和刻板等。
三、理性部分:
思辨方面的道德有深刻和广博,不道德有肤浅和狭隘等。
四、理智部分:
考虑方面的道德有周详和谨慎,不道德有繁琐,冲动和马虎等。
道德的词源: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见,“道”是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应属于世界观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