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较常见的疟原虫是
在我国,间日疟原虫最多见,分布最广;恶性疟原虫也较常见,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如海南、云南等省份。
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传播。
疟原虫是一种寄生虫,需要寄生在人体和蚊子体内才能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够侵害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疟原虫的发育是无性增殖,可分为红细胞外(即肝细胞内)裂殖阶段和红细胞内裂殖阶段,红细胞内裂殖发育成子孢子和雌雄配子体,同时使红细胞崩解而发病。含配子体后,就有了传染性,此时蚊子叮咬人体,雌雄配子体融合,进入有性增殖期,最后在蚊子体内发育成子孢子,蚊子再次叮咬人体,造成人体感染,完成整个生活史。到疫区旅游或工作,可先了解疟原虫的耐氯喹情况,如果对氯喹敏感,则携带氯喹;若对氯喹耐药性高,则携带多西环素、甲氟喹、阿托伐醌/氯胍。
感染疟原虫后,其主要通过在红细胞内大量裂殖,使红细胞胀破,释出血红蛋白,而血红蛋白会堵塞肾小管,造成肾损害,甚至肾衰竭。患者除及时就医外,应大量饮水,以促进血红蛋白从尿液中排出,若家里有小苏打,可以口服小苏打(每次3g,每日3~4次),以减少肾损害。在出发前7天开始口服氯喹和甲氟喹,在出发前1~2天开始口服多西环素,持续至撤离疫区后4周。在出发前1~2天开始口服阿托伐醌/氯胍,持续至撤离疫区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