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带如何划分?各带有何特点?
如何划分的: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线。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这两条线之和为90°,具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特点:热带:天文上的低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之间,跨纬度46°52′,占地表面积的39.8%。有直射阳光,终年常夏无冬,昼夜长短变化小,白昼长为10时35分~13时25分。温带:天文上的中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与南北纬66°34′之间。南北温带各跨纬度43°08′,合占地表面积的51.9%。这里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昼夜长短变化大,白昼长的变化幅度为2时50分到24时。
寒带:天文上的高纬地带,在南北纬66°34′到90°之间。南北寒带各跨纬度23°26′,二者合占地表面积的8.3%。太阳高度角小,终年无夏。有极昼极夜现象,其持续时间在极圈为一日,在两极为半年。五带是指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的总称。
五带是按照纬度来划分的,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各自有以下特点:
1、热带
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地处赤道两侧,南北跨纬度46°52′,占全球总面积39.8%。本带太阳高度终年很大,在两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太阳高度角在90°—43°8′之间变化。在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向南、北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渐增,但最长和最短的白昼时间仅差2小时50分。所以热带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变幅很小,只有相对热季和凉季之分或雨季、干季之分。
2、温带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中纬地带。南、北温带各跨纬度43°8′,南、北温带的总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52%。本带内太阳高度变化很大,在回归线上的变幅为90°—43°8′之间,随纬度增高,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到极圈的变幅在46°52′—0°之间。太阳高度一年之中有一次由大到小的变化,气温也随之出现一高一低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也很大,到极圈增加到24小时。
可见,在温带太阳高度比热带小,获得热量少于热带,温度低于热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非常显著,所以四季分明是温带的特点。
3、寒带(南寒带、北寒带)
分别以南北极为中心,极圈为边界的地带,仅占全球总面积的8.2%。本带太阳高度终年很低,在极圈上最大高度为46°52′,在极地最大高度仅为23°26′,且有负值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随纬度的增高愈加显著。极昼时期由于太阳高度很低,地面获得热量很少,极夜时期,地面没有太阳辐射。所以这一地带是地球表面气温最低的地带,一年之中只有冬、夏之分,而无春、秋之别。
五带是依据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两个因素来划分的,即从有无太阳直射光线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等天文特点来分界的。以南北回归线作为热带和南北温带的天文界线,南北极圈作为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天文界线。
热带的显著特征是有太阳直射,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每一地带有一定的纬度范围,因此它又是纬度地带。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所以这种划分方法可初步反映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寡。为气候学上划分气候的基础。
五带划分根据: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特点:
1、热带
特点是全年高温,变幅很小,只有相对热季和凉季之分或雨季、干季之分。
2、南温带
洋生物的发育和生长条件与北温带相似。海生植物繁茂,巨型藻类生长极好,浮游生物丰富,是南半球海洋动物最多的地带。
3、北温带
北温带区域的四季变化明显,人口众多,终年受极地气团影响,虽然冬季表层水温较低,但盐度小,含氧量多,水汽团垂直交换强。
4、南寒带
南寒带地区一年中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很少,气温也很低,没有真正意义的夏季。
5、北极圈
寒带气温较低,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无明显的四季变化。寒带占地球总面积的10%。
热带的气候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且各月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降水分干湿两季)。
3、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推荐于2017-12-16
(1)地球五带 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的总称。
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线。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这两条线之和为90°,具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2)各带的特征
热带:天文上的低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之间,跨纬度46°52′,占地表面积的39.8%。有直射阳光,终年常夏无冬,昼夜长短变化小,白昼长为10时35分~13时25分。
温带:天文上的中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与南北纬66°34′之间。南北温带各跨纬度43°08′,合占地表面积的51.9%。这里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昼夜长短变化大,白昼长的变化幅度为2时50分到24时。
寒带:天文上的高纬地带,在南北纬66°34′到90°之间。南北寒带各跨纬度23°26′,二者合占地表面积的8.3%。太阳高度角小,终年无夏。有极昼极夜现象,其持续时间在极圈为一日,在两极为半年。
(3)五带的成因
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的铅垂线有23°26′的倾斜,而且倾斜方向不变,因而导致太阳直射点徘徊于南北纬23°26′之间。这样,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在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另一方面,产生了气温高低变化,使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是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的结果,最后形成了地球五带。
二、亚热带,从广州到杭州南部之间。
三、暖温带,从杭州到南京之间。
四、中温带,从南京到北京之间。
五、寒温带,从北京到长春北部哈尔滨南部之间。
六、寒带,哈尔滨到漠河之间。
(国际)7、超寒带,阿尔汉格尔斯克州以上。
1、热带,冬天热得像春天,春天热得像夏天。
2、亚热带,降水量不稳定低—高—低。
3、温带,冬天有一点严寒,夏天有酷暑。冬天,千里江山总有晴,不穿秋裤真不行。
4、寒带,春秋冬天水不化,夏天冰层会变薄。冬天路旁雪纷纷,冷得发抖家里蹲。经常有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