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军事实力前六的国家
2013-09-19
展开全部
第一:美军
美军二战中两线作战,总计歼灭轴心国军队(日本、德国)超过五百万,自身损失40万,全部为军人,无平民伤亡。美军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精髓,把伤亡率控制到最小限度,美军对日军的伤亡比例为1:20,对德军为1:7,而且美军支援了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借助二战使自己不但在军事上,而且在综合国力上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并延续至今,二战的美军不但以最小的伤亡打赢了战争,而且打出了一个超级强国。当然,美军的强大不仅仅在于打赢了战争,而且在作战素质、装备、各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军官的战术指挥能力、后勤保证等等方面全面超过敌人和其他盟军,美军是二战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大军队。
第二,英军
很多人会笑,说英军居然也上榜,而且排第二?我说,你且慢来,听我仔细说。战争尤其是现代战争,绝不仅仅是陆军的较量,而是海、陆、空协同作战的一门科学。战争不但是要消灭敌人,而且要保存自己。英军在整个二战中,在西方国家中坚持时间最长,独立面对德国的时间最长,面临的威胁最大,英吉利海峡不过几十英里,可以说,英国长期面对几十英里外的百万德军,从直线距离来说,比德军迫进莫斯科还是要近,在美苏参战前,英已经单独和德打了一年多,并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不但保卫了自己,而且大量消耗了德军的空军力量,而皇家海军则牢固地封锁住了全部出海口。敦克尔克是一场败仗,但英军能全身而退则是战术的胜利,二战中英军多次上演了类似的成功撤退,最大限度保存了自己,整个二战英国死亡38万人,几乎全是军人,平民伤亡极少。战后英国虽因种种原因而衰落,但始终保持了一个强国的姿态。
第三、德军
德军最大的贡献,在于开创了一种新的战争模式,其指导思想为用一次战役达到整个战略目的。德军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士兵和参谋机关,军官的战术素养能力一流,纪律严明,德军在战争初期的胜利除了先进的战术指导思想、优秀的士兵及军官、杰出的机动突击能力外,不能否认,德军在二战初期为了达到其战略目的,不惜背信弃义,对多个中立国进行闪击,比如其突破西线的“施利芬计划”,完全是以破坏比利时、荷兰等国的中立为前提。德军虽然战斗力强,但德军的后勤保障能力较弱,德军在进功苏联时,后勤保障居然靠的是60万匹马,这极大地限制了德军的战斗力,德军被包围后往往因后勤补给不力陷于绝境(这一点和苏军非常相似),与此相反,美、英军即便被包围,也能倚靠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坚持乃至突围。而且德军最大的问题在于海、陆、空发展不平衡,陆军畸形强大,海、空军则与对手差距明显。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军飞机在法国的基地距离英的直线距离不过几十里,而英国空军离德本土上千里,但英国空军依旧能够对德国本土进行远程空袭,到了四二年,皇家空军能一次出动上千架飞机对德国进行空袭,此时的德军飞机几乎已经不能对英国进行任何袭击。可以说,德军是一支畸形发展的军队,在战争中,德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五百万军人死亡,三百万平民死亡,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整个战争德国始终保持着高伤亡率,说明德军在后勤保障上能力非常有限。
第四,苏军
苏军在战争一开始其实是一支装备极差、训练无序、指挥无能的军队,人数虽多,但战术素养极差,其战略指导思想又不符实际,军官素质不高,在参战前与芬兰的局部站争就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在德军进攻初期,苏军联系崩溃,头六个星期就被消灭三百万人,被俘两百万人,飞机被消灭近两万架,坦克被击毁上万辆,若不是德军在进攻方向上发生争执而延误进攻时间,至少莫斯科是保不住的。整个战争期间,苏军保持了罕见的高伤亡率,死亡军人达1000万(一说还要更高),平民死亡1700万。苏军最后的胜利,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比如德国独自与美、英、苏三大国对抗,必然出现经济、军事上的力量分散;苏联幅员广阔,周旋余地大;美、英对苏联的大量援助;气候因素;人力资源因素;物产因素等等,还有,苏联和日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以承认满洲国为条件之一),得以把大量苏军西调,所有这些因素,促成了苏联的胜利,但苏军的胜利是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获得的,苏军一个战役的死亡人数就超过美、英早整个二战的死亡人数,根据统计,二战中美英死一个人,日本就死7个,德国死亡20人,苏联死85人。所以,苏联的胜利伴随着极高的伤亡,而且苏军的胜利并未使苏联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反而是这种畸形的胜利使苏联走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最终埋葬了自己,所以说,对苏军的战斗力不宜高估。
第五:日军
事实上,在美国参战前,日军面对的全部是近代化国家,日军自己就不是一支完全现代化的军队,他面对的对手更弱,中国是一个刚刚统一(名义上)不久的近代国家,陆军空有人数,海空军近乎无,军阀割锯,人民愚昧,工业近乎无,这样的对手,并不是检验一支军队的真正标尺。日军在二战中,面对的大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其有限的胜利,靠的是偷袭这样的手段,在美国参战后,日军迅速失败,面对美军的进攻,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就算在日军最强盛的时代,在诺门坎和苏军一遭遇就崩溃,相比苏军面对德军的狼狈不堪,说明日军是多么的虚弱,当然,日本的海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实力的,但其实力非常有限,有限到一场局部海战的失利就一蹶不振,而且日军的后勤保障能力也极差,在战争中经常使自己的军人处于饥饿状态,相比美英两国的后勤补给工作,日军还不是一支现代的军队。
第六:法军
法军在二战的表现极差,短短六周就迅速败亡,一方面法国国内厌战情绪高涨,一方面对德国闪击比利时、荷兰估计不足,加上法国国土小,周旋余地不大,加之军事指导思想落后,装备不足,失败也就难免,但法军在敦克尔克为掩护英军撤退还是打得比较英勇,撤退到英国的自由法国空军也打得不错,二战法国虽然亡国,但人员伤亡不大,工业基础未遭严重破坏,社会精英未遭迫害,这些都为法国以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美军二战中两线作战,总计歼灭轴心国军队(日本、德国)超过五百万,自身损失40万,全部为军人,无平民伤亡。美军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精髓,把伤亡率控制到最小限度,美军对日军的伤亡比例为1:20,对德军为1:7,而且美军支援了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借助二战使自己不但在军事上,而且在综合国力上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并延续至今,二战的美军不但以最小的伤亡打赢了战争,而且打出了一个超级强国。当然,美军的强大不仅仅在于打赢了战争,而且在作战素质、装备、各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军官的战术指挥能力、后勤保证等等方面全面超过敌人和其他盟军,美军是二战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大军队。
第二,英军
很多人会笑,说英军居然也上榜,而且排第二?我说,你且慢来,听我仔细说。战争尤其是现代战争,绝不仅仅是陆军的较量,而是海、陆、空协同作战的一门科学。战争不但是要消灭敌人,而且要保存自己。英军在整个二战中,在西方国家中坚持时间最长,独立面对德国的时间最长,面临的威胁最大,英吉利海峡不过几十英里,可以说,英国长期面对几十英里外的百万德军,从直线距离来说,比德军迫进莫斯科还是要近,在美苏参战前,英已经单独和德打了一年多,并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不但保卫了自己,而且大量消耗了德军的空军力量,而皇家海军则牢固地封锁住了全部出海口。敦克尔克是一场败仗,但英军能全身而退则是战术的胜利,二战中英军多次上演了类似的成功撤退,最大限度保存了自己,整个二战英国死亡38万人,几乎全是军人,平民伤亡极少。战后英国虽因种种原因而衰落,但始终保持了一个强国的姿态。
第三、德军
德军最大的贡献,在于开创了一种新的战争模式,其指导思想为用一次战役达到整个战略目的。德军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士兵和参谋机关,军官的战术素养能力一流,纪律严明,德军在战争初期的胜利除了先进的战术指导思想、优秀的士兵及军官、杰出的机动突击能力外,不能否认,德军在二战初期为了达到其战略目的,不惜背信弃义,对多个中立国进行闪击,比如其突破西线的“施利芬计划”,完全是以破坏比利时、荷兰等国的中立为前提。德军虽然战斗力强,但德军的后勤保障能力较弱,德军在进功苏联时,后勤保障居然靠的是60万匹马,这极大地限制了德军的战斗力,德军被包围后往往因后勤补给不力陷于绝境(这一点和苏军非常相似),与此相反,美、英军即便被包围,也能倚靠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坚持乃至突围。而且德军最大的问题在于海、陆、空发展不平衡,陆军畸形强大,海、空军则与对手差距明显。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军飞机在法国的基地距离英的直线距离不过几十里,而英国空军离德本土上千里,但英国空军依旧能够对德国本土进行远程空袭,到了四二年,皇家空军能一次出动上千架飞机对德国进行空袭,此时的德军飞机几乎已经不能对英国进行任何袭击。可以说,德军是一支畸形发展的军队,在战争中,德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五百万军人死亡,三百万平民死亡,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整个战争德国始终保持着高伤亡率,说明德军在后勤保障上能力非常有限。
第四,苏军
苏军在战争一开始其实是一支装备极差、训练无序、指挥无能的军队,人数虽多,但战术素养极差,其战略指导思想又不符实际,军官素质不高,在参战前与芬兰的局部站争就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在德军进攻初期,苏军联系崩溃,头六个星期就被消灭三百万人,被俘两百万人,飞机被消灭近两万架,坦克被击毁上万辆,若不是德军在进攻方向上发生争执而延误进攻时间,至少莫斯科是保不住的。整个战争期间,苏军保持了罕见的高伤亡率,死亡军人达1000万(一说还要更高),平民死亡1700万。苏军最后的胜利,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比如德国独自与美、英、苏三大国对抗,必然出现经济、军事上的力量分散;苏联幅员广阔,周旋余地大;美、英对苏联的大量援助;气候因素;人力资源因素;物产因素等等,还有,苏联和日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以承认满洲国为条件之一),得以把大量苏军西调,所有这些因素,促成了苏联的胜利,但苏军的胜利是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获得的,苏军一个战役的死亡人数就超过美、英早整个二战的死亡人数,根据统计,二战中美英死一个人,日本就死7个,德国死亡20人,苏联死85人。所以,苏联的胜利伴随着极高的伤亡,而且苏军的胜利并未使苏联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反而是这种畸形的胜利使苏联走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最终埋葬了自己,所以说,对苏军的战斗力不宜高估。
第五:日军
事实上,在美国参战前,日军面对的全部是近代化国家,日军自己就不是一支完全现代化的军队,他面对的对手更弱,中国是一个刚刚统一(名义上)不久的近代国家,陆军空有人数,海空军近乎无,军阀割锯,人民愚昧,工业近乎无,这样的对手,并不是检验一支军队的真正标尺。日军在二战中,面对的大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其有限的胜利,靠的是偷袭这样的手段,在美国参战后,日军迅速失败,面对美军的进攻,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就算在日军最强盛的时代,在诺门坎和苏军一遭遇就崩溃,相比苏军面对德军的狼狈不堪,说明日军是多么的虚弱,当然,日本的海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实力的,但其实力非常有限,有限到一场局部海战的失利就一蹶不振,而且日军的后勤保障能力也极差,在战争中经常使自己的军人处于饥饿状态,相比美英两国的后勤补给工作,日军还不是一支现代的军队。
第六:法军
法军在二战的表现极差,短短六周就迅速败亡,一方面法国国内厌战情绪高涨,一方面对德国闪击比利时、荷兰估计不足,加上法国国土小,周旋余地不大,加之军事指导思想落后,装备不足,失败也就难免,但法军在敦克尔克为掩护英军撤退还是打得比较英勇,撤退到英国的自由法国空军也打得不错,二战法国虽然亡国,但人员伤亡不大,工业基础未遭严重破坏,社会精英未遭迫害,这些都为法国以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2013-09-19
展开全部
1、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1940年的汇率],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七.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具体武器生产状况如下].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2、 苏联是二战时期军事实力最强盛的国家,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德战争初期其GDP达433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
3、 德国在希特勒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军火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坦克生产为例,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3型为主],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包括200辆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后来多生产虎 豹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由于盟军的轰炸和资源短缺,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4、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意大利早在1940年时就已经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加上意大利军队的接连失利,国内罢工浪潮高涨,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倒台.
6、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7、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军事实力相当弱后,具体的经济总量状况无从考证,二战后期共产党发展到91万人,民兵近百万,解放国土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日本武器:国民党兵力有460万人[其中蒋介石嫡系只有100多万人],缴获了大量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4亿美圆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日本VS美国
1、战争潜力:由于国家战争机器的高速运转,全国的富余劳动力都充实到军队及相关行业当中,日本国民经济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显得空前“繁荣”, 使得日本人错误地认为本国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与他们最大的敌人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依然‘疲软’。但尽管如此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2、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弹药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弹药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弹药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德国VS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在此之前,苏联的军事装备和军人综合素质都不在德军之下,由于苏联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增长,使得投入于军事准备的经济能力大大增强,这十年里,苏联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世界上最强的几支,和德军的整体实力差不多。但结果却是,在三年的苏德战争里,苏联共死亡了包括1000万士兵在内的200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万多人。在战争进行时,苏联的军工机器一直没有停下来,共生产了约10余万辆坦克和火炮。
苏联的面积是22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亿;而德国的面积是3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6千万。德国没有丰富的战时资源可供使用,而苏联的资源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从资源上的实力分析,双方不是一个等级上的。苏军一开始就被动挨打,每次战役都会10万10万的士兵被俘或被歼,而且苏联还有美国在太平洋和日军作战,牵制了日军的北进;同时英法及欧洲反法西斯军民在西欧、南欧、以及北非几条战线上和德军抗战,使德军整体的军事实力的总值分化掉一部分,可以说德国是以其最多60%的综合军事实力来同以近95%的综合军事实力的苏军在苏联本土进行战争,苏联在双方的战争条件上占着比德国多得多的优势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具体武器生产状况如下].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2、 苏联是二战时期军事实力最强盛的国家,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德战争初期其GDP达433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
3、 德国在希特勒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军火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坦克生产为例,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3型为主],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包括200辆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后来多生产虎 豹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由于盟军的轰炸和资源短缺,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4、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意大利早在1940年时就已经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加上意大利军队的接连失利,国内罢工浪潮高涨,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倒台.
6、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7、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军事实力相当弱后,具体的经济总量状况无从考证,二战后期共产党发展到91万人,民兵近百万,解放国土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日本武器:国民党兵力有460万人[其中蒋介石嫡系只有100多万人],缴获了大量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4亿美圆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日本VS美国
1、战争潜力:由于国家战争机器的高速运转,全国的富余劳动力都充实到军队及相关行业当中,日本国民经济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显得空前“繁荣”, 使得日本人错误地认为本国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与他们最大的敌人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依然‘疲软’。但尽管如此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2、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弹药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弹药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弹药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德国VS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在此之前,苏联的军事装备和军人综合素质都不在德军之下,由于苏联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增长,使得投入于军事准备的经济能力大大增强,这十年里,苏联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世界上最强的几支,和德军的整体实力差不多。但结果却是,在三年的苏德战争里,苏联共死亡了包括1000万士兵在内的200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万多人。在战争进行时,苏联的军工机器一直没有停下来,共生产了约10余万辆坦克和火炮。
苏联的面积是22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亿;而德国的面积是3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6千万。德国没有丰富的战时资源可供使用,而苏联的资源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从资源上的实力分析,双方不是一个等级上的。苏军一开始就被动挨打,每次战役都会10万10万的士兵被俘或被歼,而且苏联还有美国在太平洋和日军作战,牵制了日军的北进;同时英法及欧洲反法西斯军民在西欧、南欧、以及北非几条战线上和德军抗战,使德军整体的军事实力的总值分化掉一部分,可以说德国是以其最多60%的综合军事实力来同以近95%的综合军事实力的苏军在苏联本土进行战争,苏联在双方的战争条件上占着比德国多得多的优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19
展开全部
最强的是德国,其次是苏联,其次是美国,再其次是日本,之后是英国。法国,意大利感觉没有战斗意志。楼主你应该知道,苏联在打完2战时在太平洋有大量舰队,很多战略舰,空军也很强不过本人最喜欢的还是德国,当初他的计划太庞大了,实行起来当然困难,或许他应该先干掉英国,再出兵非洲,非洲英军应该有很多会撤退,之后在与日意夹击苏联,美国如果还不帮忙,那肯定也会被打败的。这样的话,对手实力与他较相近,会好打一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19
展开全部
美 德 苏 日 英 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