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为什么会下雪
冬天会下雪是因为空气温度骤降就会发生凝华而下雪。
下雪与下雨的基本条件差不多,都是要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相遇,暖湿气流放热产生凝华或者液化现象。如果空气温度骤降就会发生凝华而下雪。
冬天下雪时,云层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许多小冰晶组成,这些小冰晶在气流的作用下相互碰撞,并互相粘结。如果云层内有足够的水蒸汽,水蒸汽就会在小冰晶的表面持续凝华,重复多次后,小冰晶就会持续增大而下雪。
下大雪时,云层是由高浓度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成的混合云。即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低温小水滴共同组成的。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对于冰晶来说,已经达到饱和,而对于水滴来说还没有达到饱和时,水蒸气就会在小冰晶表面凝华,小水滴不断蒸发吸热,使小冰晶增长很快。当小冰晶受到的重力大于空气阻力与浮力的合力时,就会下落成为雪花。
降雪的形成条件:
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也可说是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冰融化时会吸热,所以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
1、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
2、重分的水汽。3.0℃(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至10℃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
能降雪的地方: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