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关羽和张飞对诸葛亮态度不再那么不好的事件分别是什么
推荐于2017-11-26
展开全部
根据《三国志》评述:张飞“重士而不恤健儿”,关羽则“恤士卒而慢士大夫”——也就是这对哥们在对待人的方面是相反:张飞敬重有胆识和有见地的读书人,但不爱护士兵;关羽则相反,是爱护士卒,但对读书人都很傲慢。这恐怕不是陈寿的主观思想,而是实事求是:关羽开始叫孙乾(刘备未遇孔明前的首席谋士)为“书呆子”,诸葛亮为“村夫”——甚至孙权,也被叫做“碧眼儿”,最后孙权求婚时甚至“虎女岂可配犬子”,直接把士族(世代为官)的老孙划为下三滥畜生;张飞呢?从他早期守徐州与陈登等文官相善,到后来义释西川断头将军严颜,到引见庞统等举动看,他对有真才实学、有胆色的读书人甚至对手都是很敬重的!
至于两人对孔明的看法,最初恐怕都是不服气——从赤壁之战时,孔明调兵刘备在场这个细节可知:当时战在眉睫,刘备和孔明还不能分管二处而必须一起,恐怕就因为刘备不在场的话孔明没法调动关张二人——而赤壁之战后,两人态度有所改观了:关羽表面是甘心接受调度,但恐怕心里还是以受书生调遣而不爽的,这从取长沙时,孔明下命令,关羽马上就应命,但坚持只带自己本部三百人去就可以看出关羽当时定有“你调度得宜,我听你的;但我也不是吃素的,看我带几百人就完成任务给你看!”的既听命又抵抗的矛盾心理。而张飞则是口服心服,看看刘备取四川失利,向荆州求援时,张飞和孔明一起领兵出发,大家有商有量,分工合作就可知两人关系已经非同一般——其实当时留守荆州,其实只要有个内能镇压荆州,外能震慑孙权的主将,而副将们又肯同心协力的话,关张二人谁都可胜任,但孔明偏偏留关羽带张飞,这恐怕除了顺从刘备暗示安排外,也是孔明“外出公干,与其带一个虽能办事,但对自己横挑眼睛竖挑鼻子的人,不如带一个虽然处事能力差一点,但对自己表里如一的人好。”的想法的体现吧——后来关张后人中,关兴、张苞皆英年早逝,而张苞之死却令到孔明伤心得大病一场,这也可以作为旁证证明孔明和张飞的关系要比和关羽好!
还有一句题外话:在下曾大胆猜测,关羽之死恐怕是刘备和孔明合谋(或者是刘备实行,孔明默契配合)的一场“因意外而导致失败了的挫折教育”(有兴趣的话可参阅在下空间《历史靠估.关羽的死因》。)
至于两人对孔明的看法,最初恐怕都是不服气——从赤壁之战时,孔明调兵刘备在场这个细节可知:当时战在眉睫,刘备和孔明还不能分管二处而必须一起,恐怕就因为刘备不在场的话孔明没法调动关张二人——而赤壁之战后,两人态度有所改观了:关羽表面是甘心接受调度,但恐怕心里还是以受书生调遣而不爽的,这从取长沙时,孔明下命令,关羽马上就应命,但坚持只带自己本部三百人去就可以看出关羽当时定有“你调度得宜,我听你的;但我也不是吃素的,看我带几百人就完成任务给你看!”的既听命又抵抗的矛盾心理。而张飞则是口服心服,看看刘备取四川失利,向荆州求援时,张飞和孔明一起领兵出发,大家有商有量,分工合作就可知两人关系已经非同一般——其实当时留守荆州,其实只要有个内能镇压荆州,外能震慑孙权的主将,而副将们又肯同心协力的话,关张二人谁都可胜任,但孔明偏偏留关羽带张飞,这恐怕除了顺从刘备暗示安排外,也是孔明“外出公干,与其带一个虽能办事,但对自己横挑眼睛竖挑鼻子的人,不如带一个虽然处事能力差一点,但对自己表里如一的人好。”的想法的体现吧——后来关张后人中,关兴、张苞皆英年早逝,而张苞之死却令到孔明伤心得大病一场,这也可以作为旁证证明孔明和张飞的关系要比和关羽好!
还有一句题外话:在下曾大胆猜测,关羽之死恐怕是刘备和孔明合谋(或者是刘备实行,孔明默契配合)的一场“因意外而导致失败了的挫折教育”(有兴趣的话可参阅在下空间《历史靠估.关羽的死因》。)
2013-09-18
展开全部
《火烧新野》 《赤壁之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18
展开全部
火烧新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18
展开全部
赤壁之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