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的代表人物都有谁?
2个回答
2013-09-20
展开全部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末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明清以来,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在这一时期文彭、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的作用。文彭系文征明的儿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灯光石”冻石可以当做治印材料。经过他的倡导,石材被广泛的应用。在这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篆刻艺术流派纷呈现,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篆刻艺术家,一时间篆刻艺术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中国文字随著时间的绵延、空间上的歧异发展,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在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
在我们游心赏玩之前,先要弄清楚篆刻的定义。篆刻是什么呢 ? 它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篆刻的“篆”宇,古写作“瑑”,从玉(说文的注释上说明:“圭璧起兆,瑑也。”),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工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从「竹」。
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据《汉书 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便盛行刻字艺术。但印面并无本来意思的文字,只有象征血缘集团的记号,附加在同时代的青铜器或旗子上。虽说是记号,确有一定的读音。到了周代,以青铜质为主的“周玺”大为兴起。各种大小形状都有,一般分为白文,朱文两种。秦代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
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成“缪篆”。汉印的印形制、印纽亦十分精美。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 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 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即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遂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举。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
章法就是一个字或一个组字在印面上排列的艺术、比较复杂而变化多端,实在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练的刀法而无高明的章法,必无佳作可言。尤其是成套成组的创作,必须方方有变化,更要显示作者在章法上的功底。故在设计印稿时应反复构想。这一点,篆刻大师吴昌硕慎重的创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根据文字具体的笔画、笔势、形体及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
中国文字随著时间的绵延、空间上的歧异发展,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在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
在我们游心赏玩之前,先要弄清楚篆刻的定义。篆刻是什么呢 ? 它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篆刻的“篆”宇,古写作“瑑”,从玉(说文的注释上说明:“圭璧起兆,瑑也。”),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工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从「竹」。
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据《汉书 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便盛行刻字艺术。但印面并无本来意思的文字,只有象征血缘集团的记号,附加在同时代的青铜器或旗子上。虽说是记号,确有一定的读音。到了周代,以青铜质为主的“周玺”大为兴起。各种大小形状都有,一般分为白文,朱文两种。秦代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
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成“缪篆”。汉印的印形制、印纽亦十分精美。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 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 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即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遂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举。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
章法就是一个字或一个组字在印面上排列的艺术、比较复杂而变化多端,实在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练的刀法而无高明的章法,必无佳作可言。尤其是成套成组的创作,必须方方有变化,更要显示作者在章法上的功底。故在设计印稿时应反复构想。这一点,篆刻大师吴昌硕慎重的创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根据文字具体的笔画、笔势、形体及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
苏州得手雕塑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2018-09-27 广告
2018-09-27 广告
苏州得手雕塑艺术工程有限公司,首重策划设计,然后制作安装,设计环节以创意为先导,制作安装以效果为主。历经多年艺术实践,在城市雕塑艺术、室内外环境雕塑艺术、公共艺术、园林景观雕塑艺术诸方面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艺。...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苏州得手雕塑艺术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2013-09-20
展开全部
[明清流风]:名家如云,姹紫嫣红
我国真正的篆刻艺术从明代兴起,有功之臣便是文彭。王冕虽发现用石刻印,但没能流传开来,文彭用石刻印,带来了篆刻艺术的春天。到了清代,篆刻艺术出现了万紫千红的局面。
从清代到现代,历时约三百年。在这一漫长的时期里,篆刻艺术在明代的基础上大有发展和创造:篆刻艺术形式更为多样化,在明代,基本上以汉印形式为多,清代除继承汉印传统以外,很多篆刻用继承了古玺式样;在章法上,明代篆刻一般都较匀整、对称、疏朗;清代的篆刻,章法一般较错综、参差、紧凑;在印文的用字上,由大、小篆的合一,又扩大了用字面,如鼎彝、权量、镜铭、泉币、砖瓦等文字,不论方体、圆体,均可入印,有创造性;在刀法上,由「冲」发展到「涩刀」、「纯刀」,进而归纳为「刀、石、笔、墨」四者的结合,由「光洁」的一路,发展到「残破」的一路,形成为「工」和「放」两种创作方法;由篆刻与书法的结合,「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发展到「诗、书、画、印」的熔成一炉,大大发展了篆刻创作理论与实践;边款艺术由行书发展到各种书体,由书发展到画,由阴刻发展到阳刻,由简约的内容发展到丰富的内容;印社组织如西冷印社、乐石社、龙渊印社、《印人传》等的出现,都标志着篆刻艺术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在这期间,名家如云,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皖派」,为文彭弟子何震首创,代表人物有程邃、巴慰祖、胡唐、汪肇龙、董洵、王声等,风格或端庄凝重、朴茂淳厚,或工整秀丽、自然巧妙;「浙派」,为杭州篆刻大师丁敬所创,代表人物有黄易、奚刚、蒋仁、陈豫钟、陈鸿寿、钱松、赵之琛及胡唐,风格以清刚朴茂、苍劲生拙见称;邓石如为继丁敬之后又一篆刻大师,后人将其极其后继者称为「邓派」,「邓派」另一位大家为吴熙载(又名吴让之),两人各擅胜场,并称「邓吴」;此外,还有一个小流派「闽派」,相传为清代莆田人宋砡所创,继之者有练元素、薛栓、蓝涟等。
我国真正的篆刻艺术从明代兴起,有功之臣便是文彭。王冕虽发现用石刻印,但没能流传开来,文彭用石刻印,带来了篆刻艺术的春天。到了清代,篆刻艺术出现了万紫千红的局面。
从清代到现代,历时约三百年。在这一漫长的时期里,篆刻艺术在明代的基础上大有发展和创造:篆刻艺术形式更为多样化,在明代,基本上以汉印形式为多,清代除继承汉印传统以外,很多篆刻用继承了古玺式样;在章法上,明代篆刻一般都较匀整、对称、疏朗;清代的篆刻,章法一般较错综、参差、紧凑;在印文的用字上,由大、小篆的合一,又扩大了用字面,如鼎彝、权量、镜铭、泉币、砖瓦等文字,不论方体、圆体,均可入印,有创造性;在刀法上,由「冲」发展到「涩刀」、「纯刀」,进而归纳为「刀、石、笔、墨」四者的结合,由「光洁」的一路,发展到「残破」的一路,形成为「工」和「放」两种创作方法;由篆刻与书法的结合,「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发展到「诗、书、画、印」的熔成一炉,大大发展了篆刻创作理论与实践;边款艺术由行书发展到各种书体,由书发展到画,由阴刻发展到阳刻,由简约的内容发展到丰富的内容;印社组织如西冷印社、乐石社、龙渊印社、《印人传》等的出现,都标志着篆刻艺术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在这期间,名家如云,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皖派」,为文彭弟子何震首创,代表人物有程邃、巴慰祖、胡唐、汪肇龙、董洵、王声等,风格或端庄凝重、朴茂淳厚,或工整秀丽、自然巧妙;「浙派」,为杭州篆刻大师丁敬所创,代表人物有黄易、奚刚、蒋仁、陈豫钟、陈鸿寿、钱松、赵之琛及胡唐,风格以清刚朴茂、苍劲生拙见称;邓石如为继丁敬之后又一篆刻大师,后人将其极其后继者称为「邓派」,「邓派」另一位大家为吴熙载(又名吴让之),两人各擅胜场,并称「邓吴」;此外,还有一个小流派「闽派」,相传为清代莆田人宋砡所创,继之者有练元素、薛栓、蓝涟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