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怎么死的?
5个回答
2013-09-19
展开全部
屈原投江而死,也就是汨罗江在今湖南汨罗县,以下是屈原的死因
屈原的真正死因
从司马迁著史至今,屈原因政治忧愤而投汨罗江自沉的动人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而其中唯一的证据,就是诗人那首被放逐以后所写的《怀沙》。诗中称,自杀的方式已然确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跃,去拥抱(“怀”)江底柔软的泥沙。对此,早在30年代胡适先生就曾提出质疑,认为《怀沙》一诗中的许多话语并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他自杀的传说而炮制的一篇伪作。
那么,屈原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目前,在海内外的学者和历史学家当中,“屈原死于谋杀”的说法十分流行。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许多人有谋杀他的嫌疑,如他的政治宿敌令尹子兰、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贬放,除非有极特殊的原因,否则他们没有必要再去杀害这个在政治上已经毫无指望的人。这样看来,屈原最终不过是一场秘密爱情的牺牲品而已。
屈原在爱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他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令人关注,因为屈原对她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眷恋与爱慕。从诗中可以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拥有更高的地位;她因为种种限制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其实“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国;“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与其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人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十几年后,楚怀王驾崩,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捕杀。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历史悲剧。
还是有百姓目击了这一谋杀过程,但在当时的暴政下他们必须委婉地说出真相,于是导致了“端午节”的起源:在纪念另一个楚国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里,举行哀悼屈原的祭礼,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袋子,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历史,被掩藏在了风俗的背后。
屈原的真正死因
从司马迁著史至今,屈原因政治忧愤而投汨罗江自沉的动人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而其中唯一的证据,就是诗人那首被放逐以后所写的《怀沙》。诗中称,自杀的方式已然确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跃,去拥抱(“怀”)江底柔软的泥沙。对此,早在30年代胡适先生就曾提出质疑,认为《怀沙》一诗中的许多话语并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他自杀的传说而炮制的一篇伪作。
那么,屈原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目前,在海内外的学者和历史学家当中,“屈原死于谋杀”的说法十分流行。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许多人有谋杀他的嫌疑,如他的政治宿敌令尹子兰、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贬放,除非有极特殊的原因,否则他们没有必要再去杀害这个在政治上已经毫无指望的人。这样看来,屈原最终不过是一场秘密爱情的牺牲品而已。
屈原在爱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他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令人关注,因为屈原对她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眷恋与爱慕。从诗中可以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拥有更高的地位;她因为种种限制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其实“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国;“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与其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人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十几年后,楚怀王驾崩,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捕杀。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历史悲剧。
还是有百姓目击了这一谋杀过程,但在当时的暴政下他们必须委婉地说出真相,于是导致了“端午节”的起源:在纪念另一个楚国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里,举行哀悼屈原的祭礼,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袋子,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历史,被掩藏在了风俗的背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19
展开全部
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国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屈原作品的风貌和《诗经》明显不同。这与长江流域的民风和黄河流域的民风不同有关。当时,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而楚地尚有氏族社会的遗风,民性强悍,思想活泼,不为礼法所拘。所以,抒写男女情思、志士爱国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丰富,什么都可以奔入笔底。写人神之恋,写狂怪之士,写远古历史传说,写与天神鬼怪游观,一切神都具有民间普通的人性,神也不过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它们使作品显得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这样的作品,表现了与北方文学不同的特色。
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有2 400多字。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楚辞”的不断传习、发展,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汉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诗句抒发自己胸中的块垒,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绘画艺术中如屈原像、《九歌图》、《天问图》等,也难以数计。所以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汉文学史纲要》)。
详细介绍:
《离骚》
《九章》
《九歌》
《天问》
《招魂》
《卜居》
简介:
《离骚》是屈原最宏伟的诗篇,是他自全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再没有比这更长诗篇了。全诗共373句,2477个字。诗中尖锐地抨击了昏庸王室的黑暗和腐败 ,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贞,同 时也表现了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忧愁苦闷。
《九歌》是屈原流放在江南时在楚民间祭歌的基础上 加工整理的一组祭歌。《九歌》共有11篇诗歌,分别祭 记11种神灵。其中:
《东皇太一》祭祝最尊贵的大神。
《云中君》祭的是云神。
《湘君》、《湘夫人》祭湘水神。
《大司命》祭祀主宰人类生命的男神。
《少司令》祭祀主宰幼儿生命的女神。
《东君》祭祀日神。
《河伯》祭祀黄河之神。
《山鬼》祭的是山中女神。
《国殇》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
《礼魂》是《九歌》的送神曲,即祭祀完成。
《九章》是屈原写的一组抒情诗,一共9篇。即《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章》组诗中数《哀郢》最深刻地表达了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九章》和《离骚》 是一类型的作品,区别在于《离骚》是屈原平生综合性的自我叙述,而《九章》则是具体的片断生活的记录和心情的显现。《九章》是研究屈原生平和思想最有价值的材 料。
《天问》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一篇奇文。它以一个 “日”字领起,作者一口气对天、地、神、人等各方面提出 了170多个问题,鲜明地表现了作者探索事物根源和不屈 不挠的战斗精神。全诗共374句,1553个字,是屈原作品中的第二首长诗。
《招魂》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迷信活动。在战国时代的楚国,这种巫术宗教活动极为盛行。楚怀王客死秦国后,屈原运用民间的风俗和艺术形式,写成了这篇颇有艺术特色的诗篇。他在诗中把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都作了惊心动魄、凄惨恐怖的描写,叫魂魄哪儿上不要去,赶快回到自 己的祖国。屈原招的是怀王的魂,实际是也在招楚国的魂,因为屈原是把怀王扣楚国的命运连结在一起的。《招魂》无论其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名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离骚)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离骚)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离骚)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九歌)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九章·抽思)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九章·抽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九章·抽思)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九章·怀沙)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九章·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渔父)
薄暮雷电,归何忧? (天问)
魂兮归来! (招魂)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 (招魂)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国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屈原作品的风貌和《诗经》明显不同。这与长江流域的民风和黄河流域的民风不同有关。当时,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而楚地尚有氏族社会的遗风,民性强悍,思想活泼,不为礼法所拘。所以,抒写男女情思、志士爱国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丰富,什么都可以奔入笔底。写人神之恋,写狂怪之士,写远古历史传说,写与天神鬼怪游观,一切神都具有民间普通的人性,神也不过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它们使作品显得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这样的作品,表现了与北方文学不同的特色。
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有2 400多字。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楚辞”的不断传习、发展,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汉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诗句抒发自己胸中的块垒,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绘画艺术中如屈原像、《九歌图》、《天问图》等,也难以数计。所以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汉文学史纲要》)。
详细介绍:
《离骚》
《九章》
《九歌》
《天问》
《招魂》
《卜居》
简介:
《离骚》是屈原最宏伟的诗篇,是他自全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再没有比这更长诗篇了。全诗共373句,2477个字。诗中尖锐地抨击了昏庸王室的黑暗和腐败 ,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贞,同 时也表现了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忧愁苦闷。
《九歌》是屈原流放在江南时在楚民间祭歌的基础上 加工整理的一组祭歌。《九歌》共有11篇诗歌,分别祭 记11种神灵。其中:
《东皇太一》祭祝最尊贵的大神。
《云中君》祭的是云神。
《湘君》、《湘夫人》祭湘水神。
《大司命》祭祀主宰人类生命的男神。
《少司令》祭祀主宰幼儿生命的女神。
《东君》祭祀日神。
《河伯》祭祀黄河之神。
《山鬼》祭的是山中女神。
《国殇》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
《礼魂》是《九歌》的送神曲,即祭祀完成。
《九章》是屈原写的一组抒情诗,一共9篇。即《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章》组诗中数《哀郢》最深刻地表达了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九章》和《离骚》 是一类型的作品,区别在于《离骚》是屈原平生综合性的自我叙述,而《九章》则是具体的片断生活的记录和心情的显现。《九章》是研究屈原生平和思想最有价值的材 料。
《天问》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一篇奇文。它以一个 “日”字领起,作者一口气对天、地、神、人等各方面提出 了170多个问题,鲜明地表现了作者探索事物根源和不屈 不挠的战斗精神。全诗共374句,1553个字,是屈原作品中的第二首长诗。
《招魂》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迷信活动。在战国时代的楚国,这种巫术宗教活动极为盛行。楚怀王客死秦国后,屈原运用民间的风俗和艺术形式,写成了这篇颇有艺术特色的诗篇。他在诗中把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都作了惊心动魄、凄惨恐怖的描写,叫魂魄哪儿上不要去,赶快回到自 己的祖国。屈原招的是怀王的魂,实际是也在招楚国的魂,因为屈原是把怀王扣楚国的命运连结在一起的。《招魂》无论其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名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离骚)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离骚)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离骚)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九歌)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九章·抽思)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九章·抽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九章·抽思)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九章·怀沙)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九章·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渔父)
薄暮雷电,归何忧? (天问)
魂兮归来! (招魂)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 (招魂)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19
展开全部
一种说法是投江的,另一种说法是被楚王杀死的,然后投汨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19
展开全部
投江而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在屈原对楚国绝望之际,他走到了汨罗江边,在62岁的时候跳江身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