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的意义:
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多位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数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构图信息: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
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集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清明上河图的内容鉴赏: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错落有致,同时又具有情趣。
清明上河图的意义是弘扬了中华文明。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结构
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贵的是,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
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从内容看,此画属于风俗画,也具有风俗画的特点。
推荐于2017-12-15
2013-09-19
当时北宋的都城汴梁人口密集,屋宇林立,繁华似锦,热闹非凡,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汴梁从城内到城郊的一路风景。这幅煌煌巨制有将近5.2米长,上面画着五百多个人物,有仕人、农民、工匠、商人、医生、相士、和尚、道士、官吏、船工以及家庭妇女,他们各自忙忙碌碌,有的赶集、有的做买卖、有的闲逛,有的饮酒、有的聚谈,有推船的、有拉车的、有骑马的、有乘轿的……;还有皇城的楼宇宫墙、街市里的各色店铺、贯穿全图的汴河、河里的船只往来、河上的虹桥飞架、城里的官府宅邸、郊外的茅屋村舍……,这幅图画就像一个凝固的长镜头,把那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做了一个真实而细腻的全景式记录。
图中最精彩的一段便是描绘一艘大船正要穿过桥梁的情形。横跨汴河的大桥叫做虹桥,它不需要桥墩的支撑,采用的是“叠梁拱”的简单结构,却充分利用了力学原理,坚固异常,是中国工程学上的一个奇迹。那艘大船更体现出当时高超的造船技术,作者对它的描绘也更加不遗余力:船只正要穿桥而过,但不知什么原因,桅杆还没有放下,眼看船头就要撞上虹桥了,这一下,船工们大为紧张,有的死死撑住船舷,不让船只撞上桥梁,有的用竹竿抵住桥洞,以免湍急的河水冲偏了航道,一些身手矫健的则立刻去降下桅杆,同时,桥上也聚集了一群看热闹的百姓,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这一切,都栩栩如生,几百年前的景象历历在目,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生动传神的表现力和把握大场景的非凡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清明上河图》景物繁多,不遗巨细,但却并不显得琐碎繁缛,这一方面是因为构图得当,疏密适宜,一方面也由于画家笔法雄健,精微细致的高超绘画技艺。
此图的作者张择端,在历史上留下的记载非常少,只知道他是翰林画院中的待诏,虽然如此,这一幅《清明上河图》已经足以让他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