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的第二课内容!!!!!急需!!!!!!
第一单元的,我上传上来。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统一天下后,群臣就如何治理国家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丞相王绾认为:燕、齐、楚等故地,距离首都咸阳过于遥远,如果不设置诸侯,恐怕很难镇守。李斯提出异议:周王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后来彼此相互诛伐,周天子也无力控制。所以,他反对分封诸侯,主张实行郡县制,认为这样比较容易统治。到底是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这不仅对秦朝,而且对后世的影响都很大。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不满足自己的封号,纷纷改称“王”。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历史纵横
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有的史籍称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史记》中“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Kù)、唐尧、虞舜,他们都是上古时代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尊崇他们,把他们视为天神。秦始皇将“皇”和“帝”两字结合起来,说明他并不仅仅满足于作人间最高统治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秦始皇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③,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①阳陵,今陕西咸阳市东。
②才,即在。
③秦汉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实际上秦朝并无“三公”,那时,太尉是虚设的;汉代始有三公。秦汉时期的卿,也不一定是九个人。
学思之窗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思 考
◎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
◎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然而,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历史纵横
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秦朝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修建自都城咸阳通达各地的驰道;开通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修筑抵御匈奴的长城;进行大规模移民;等等。这些措施对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经过朝廷上的激烈辩论,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①,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与郡县制相适应,秦始皇建立丁一套地方官僚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②,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①后来,随着边境的开发和郡治调整,增至四十余郡。
②人口在万户以上的县级长官叫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
历史纵横
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乡有三老、有秩、啬(sè)、游徼(jiào)。乡三老掌教化,由民间有名望的人担任,不算官吏。有秩、啬夫管司法和赋税征收。游徼管治安。乡下面有里,里设里正。里政除与乡政权的职能相同外,还有组织生产的任务。在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亭长负责捕盗贼等工作。汉高祖刘邦,秦朝时就曾在沛县当过亭长。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人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2第4课
本课要旨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
●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学习延伸
提起长城,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伟大古老的中华文明。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在地球上留下了叹为观止的人工建筑遗存。它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如今,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动用了约三十万的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全国男劳力的十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人死于这沉重的徭役。“生男慎勿举,生女号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撑柱!”这首吟咏长城的秦朝民歌,揭示了秦始皇的政。唐朝人柳宗元分析秦朝覆亡的原因时,认为是“咎在人怨”。
想一想,人们对长城的看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你怎么看秦修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