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3-09-21
展开全部
因为贾宝玉家中的姐妹都没有玉,他一向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本为家中姐妹们感到不平,而如今又得知林黛玉也没有玉,他更觉惟独自己有玉,有什么意思呢?于是就解下脖子上的玉,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21
展开全部
《红楼梦》的结构,是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从天上说到地上人间,从高处瞭望到从具体处说事儿。它一上来先从空空道人、癞头和尚、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这些人说起,慢慢介入,它真正要讲的故事是在贾府,是在大观园。而真正故事的开始是林黛玉来到了贾府用越剧唱词,就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掉下一个林妹妹,从此各种恩怨情仇、悲欢离合、刻骨铭心的故事就开始了。
林妹妹是从苏州来的客人,亲戚关系很近,是贾母的外孙女,但她对贾府,眼光是陌生的,是生人的眼光。书中用林黛玉的眼光先观察了贾府。对于林妹妹来说,贾府也是气象非凡、派头很大、又威风又豪华的。林黛玉这时是小心翼翼的,她刚来,还没有多么任性,那些很情绪化的东西她还没有。
林黛玉见到了贾宝玉以后,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林黛玉的反应是说这个贾宝玉我是见过的,我怎么看着他这么眼熟?
林黛玉毕竟是女孩,即使她有这种感觉,但她什么话都没说。倒是宝玉说了这个话。
宝玉见到黛玉的第一个反应,说我见过。贾母说:胡说,你怎么可能见过她呢?她一直在苏州,离我们这儿很远,你不可能见过她。然后贾宝玉解释说,虽然没有见过,但看着面善也等于见过。这是精神上见过、气质上见过、梦幻里见过、灵魂的火花撞击过。而有的人一辈子也找不到这样的感觉,从不曾有,太可悲了!
接着贾宝玉就问林黛玉:你都看了些什么书?林黛玉没有正面回答,表示她也没有很正规地读什么书。这说明贾与林的问答只是为问答而问答、为艺术而艺术,问题本身的意义是零,问答本身就是放电,就是交心,就是亲近,就是幸福这才是本质。然后贾宝玉又问:你名字叫黛玉,那你的表字呢?
林黛玉说:我没有表字。贾宝玉就说:我给你起个字,就叫颦颦吧。“颦颦”就是皱眉头,眉头有些皱,皱得还很美,微微地皱着眉头。
这个贾宝玉也太不拿自己当外人了,刚一见面就问这么两句话,超不过三分钟,如果单纯就是这两句话,是几秒钟的事儿,这又有一种高度的亲近感。贾宝玉给林黛玉起“颦颦”这个名字,既是一种亲近感,也有一种贾宝玉的自我感觉良好在里面。
再往底下就更奇怪了,简直就是无法理解了。他问林黛玉:可有玉没有?你有玉吗?林黛玉表示:我哪有那稀罕物?我没有。贾宝玉就急了,“登时发作狂病……狠命摔去”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无趣;如今来了这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见不是什么好东西!又摔又哭又闹。
这是一个不通的故事,不合逻辑,不合情理,不合礼数,不合正路,胡打胡闹。
第一
贾宝玉嘴里怎么会含着一块玉?他怎么可能问初次见面、实际上相当生疏的林妹妹有没有玉?这不是胡说八道吗?我越读就越觉得这个细节写得好,越读就觉得这个细节感人,催人泪下。别看“红学”这样发达,硬是没有谁能好好地解释一下宝玉问玉摔玉的事儿。为什么呢?贾宝玉见到林黛玉后,有一种高度的认同感、亲切感、相通感、共鸣感、永结为伴感,就是《诗经》上说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觉:这个林黛玉是和我一样的人,是我最亲的人;林黛玉是将会或至少是我希望永远和我在一起的人,因此她很多地方应该和我一样。她怎么能跟我不一样呢?怎么能我有玉而她没玉呢?
第二,从贾宝玉衔玉而生以后,家里已经制造了一个舆论,说这个玉是命根子,这个玉是与生命同在的,是最珍贵最可爱的东西,它是贾宝玉高尚地位的一个符号。正是由于这块玉象征了贾宝玉与众不同,与凡人不同,与俗人不同,连地位远远比他高的北静王对他的推誉也在这块玉上。那他对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对自己最要千方百计加以保护的东西,希望刚见面的这个林妹妹也有。他认定林妹妹配有这样的玉,应该有这样的玉,相反他怀疑他自己不配有这样的玉这么珍贵、这么晶莹、这么可爱……
所以,这不是一个理性的推论,这是一个感情的、直觉的认定,他就要问林妹妹“你有玉吗”,这里表现了什么样的期待、什么样的天真、什么样的轻信啊!他多么期待林黛玉说“我有,哥哥,我也有”。两人一对玉,你说棒不棒、好不好、高兴不高兴?
结果林黛玉回答:我没有。我哪里可能有?我怎么会有?我当然没有……贾宝玉太失望了,他就摔这个玉,恨不得把这个玉马上消灭掉。
什么叫爱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西方现在也有人干脆否定爱情,把爱情作为一个纯粹的生理现象,作为一个生理学范畴来看待。当然你还可以从法学的角度上来看爱情,因为爱情要发展到婚姻,要牵扯上财产呀利益呀权利义务上的许多问题。甚至你还可以从厚黑学的角度用爱情来达到私人的奇特目的,甚至还有色情间谍,还有性变态、性交易、性职业、性市场……但对贾宝玉来说,爱情就是他的神。对贾宝玉来说,爱情是一个神学的范畴,是比他的生命更崇高、更可爱、更激动人心的事情,为了它可以不要命,可以不要自己的一生。他动不动就说自己要当和尚去,他可以不要此生。
所以,贾宝玉“有没有玉”的询问,表达了一个最大的悲哀,也是一个最大的梦想。这就是红楼之梦,这就是爱情之梦,这就是你和我(我贾宝玉和你林黛玉)不但心相通,而且事事相通,在“有玉无玉”上也完全相通的这样一个梦。
但这样一个天真的梦,它破灭了。这样电光石火一样爆发出来的激情很快就淹没了、熄灭了,被玉的不平衡的存在所质疑了。然后他们就永远说不清理不明一个问题,说“我有玉,你没玉”“你有玉,我没玉”。我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和你的玉相媲美,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和你的玉相比衬,悲哀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林妹妹是从苏州来的客人,亲戚关系很近,是贾母的外孙女,但她对贾府,眼光是陌生的,是生人的眼光。书中用林黛玉的眼光先观察了贾府。对于林妹妹来说,贾府也是气象非凡、派头很大、又威风又豪华的。林黛玉这时是小心翼翼的,她刚来,还没有多么任性,那些很情绪化的东西她还没有。
林黛玉见到了贾宝玉以后,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林黛玉的反应是说这个贾宝玉我是见过的,我怎么看着他这么眼熟?
林黛玉毕竟是女孩,即使她有这种感觉,但她什么话都没说。倒是宝玉说了这个话。
宝玉见到黛玉的第一个反应,说我见过。贾母说:胡说,你怎么可能见过她呢?她一直在苏州,离我们这儿很远,你不可能见过她。然后贾宝玉解释说,虽然没有见过,但看着面善也等于见过。这是精神上见过、气质上见过、梦幻里见过、灵魂的火花撞击过。而有的人一辈子也找不到这样的感觉,从不曾有,太可悲了!
接着贾宝玉就问林黛玉:你都看了些什么书?林黛玉没有正面回答,表示她也没有很正规地读什么书。这说明贾与林的问答只是为问答而问答、为艺术而艺术,问题本身的意义是零,问答本身就是放电,就是交心,就是亲近,就是幸福这才是本质。然后贾宝玉又问:你名字叫黛玉,那你的表字呢?
林黛玉说:我没有表字。贾宝玉就说:我给你起个字,就叫颦颦吧。“颦颦”就是皱眉头,眉头有些皱,皱得还很美,微微地皱着眉头。
这个贾宝玉也太不拿自己当外人了,刚一见面就问这么两句话,超不过三分钟,如果单纯就是这两句话,是几秒钟的事儿,这又有一种高度的亲近感。贾宝玉给林黛玉起“颦颦”这个名字,既是一种亲近感,也有一种贾宝玉的自我感觉良好在里面。
再往底下就更奇怪了,简直就是无法理解了。他问林黛玉:可有玉没有?你有玉吗?林黛玉表示:我哪有那稀罕物?我没有。贾宝玉就急了,“登时发作狂病……狠命摔去”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无趣;如今来了这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见不是什么好东西!又摔又哭又闹。
这是一个不通的故事,不合逻辑,不合情理,不合礼数,不合正路,胡打胡闹。
第一
贾宝玉嘴里怎么会含着一块玉?他怎么可能问初次见面、实际上相当生疏的林妹妹有没有玉?这不是胡说八道吗?我越读就越觉得这个细节写得好,越读就觉得这个细节感人,催人泪下。别看“红学”这样发达,硬是没有谁能好好地解释一下宝玉问玉摔玉的事儿。为什么呢?贾宝玉见到林黛玉后,有一种高度的认同感、亲切感、相通感、共鸣感、永结为伴感,就是《诗经》上说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觉:这个林黛玉是和我一样的人,是我最亲的人;林黛玉是将会或至少是我希望永远和我在一起的人,因此她很多地方应该和我一样。她怎么能跟我不一样呢?怎么能我有玉而她没玉呢?
第二,从贾宝玉衔玉而生以后,家里已经制造了一个舆论,说这个玉是命根子,这个玉是与生命同在的,是最珍贵最可爱的东西,它是贾宝玉高尚地位的一个符号。正是由于这块玉象征了贾宝玉与众不同,与凡人不同,与俗人不同,连地位远远比他高的北静王对他的推誉也在这块玉上。那他对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对自己最要千方百计加以保护的东西,希望刚见面的这个林妹妹也有。他认定林妹妹配有这样的玉,应该有这样的玉,相反他怀疑他自己不配有这样的玉这么珍贵、这么晶莹、这么可爱……
所以,这不是一个理性的推论,这是一个感情的、直觉的认定,他就要问林妹妹“你有玉吗”,这里表现了什么样的期待、什么样的天真、什么样的轻信啊!他多么期待林黛玉说“我有,哥哥,我也有”。两人一对玉,你说棒不棒、好不好、高兴不高兴?
结果林黛玉回答:我没有。我哪里可能有?我怎么会有?我当然没有……贾宝玉太失望了,他就摔这个玉,恨不得把这个玉马上消灭掉。
什么叫爱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西方现在也有人干脆否定爱情,把爱情作为一个纯粹的生理现象,作为一个生理学范畴来看待。当然你还可以从法学的角度上来看爱情,因为爱情要发展到婚姻,要牵扯上财产呀利益呀权利义务上的许多问题。甚至你还可以从厚黑学的角度用爱情来达到私人的奇特目的,甚至还有色情间谍,还有性变态、性交易、性职业、性市场……但对贾宝玉来说,爱情就是他的神。对贾宝玉来说,爱情是一个神学的范畴,是比他的生命更崇高、更可爱、更激动人心的事情,为了它可以不要命,可以不要自己的一生。他动不动就说自己要当和尚去,他可以不要此生。
所以,贾宝玉“有没有玉”的询问,表达了一个最大的悲哀,也是一个最大的梦想。这就是红楼之梦,这就是爱情之梦,这就是你和我(我贾宝玉和你林黛玉)不但心相通,而且事事相通,在“有玉无玉”上也完全相通的这样一个梦。
但这样一个天真的梦,它破灭了。这样电光石火一样爆发出来的激情很快就淹没了、熄灭了,被玉的不平衡的存在所质疑了。然后他们就永远说不清理不明一个问题,说“我有玉,你没玉”“你有玉,我没玉”。我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和你的玉相媲美,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和你的玉相比衬,悲哀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