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为什么能够获得行使货币职能的资格?
2个回答
2013-09-21
展开全部
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世界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当商品交换超出国家界限而发展为国际贸易时,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自己的价值,作为它的价值表现形态的货币,也就成为世界范围的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即世界货币。世界货币在前资本主义社会虽已产生,但没有获得很大发展。当时,世界市场尚未形成,货币只在规模和范围都有限的国际贸易中发挥作用,主要作为购买手段而不是作为支付手段。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时代,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国际贸易包括了世界各个国家,世界货币的各种职能才获得充分的发展,真正成为全世界的货币。
世界货币的职能 世界货币除作为价值尺度之外,还是国际支付手段、国际购买手段和财富的国际转移手段。
国际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最主要的职能是作为支付手段,平衡贸易差额。对外贸易带有双方的性质,即每个国家既输出商品也输入商品,而且主要以信用方式进行,因此,国与国之间就发生了相互的债务关系。这些债务关系的结算可以利用信用工具(如汇票、支票等),通过相互抵消来进行。对于抵消后的差额,即利用真实的货币作为最终的结算手段来偿付。这时,世界货币就执行着国际支付手段的职能。
国际购买手段 当货币直接被用来向国外购买商品时,它就发挥着国际购买手段的职能。这时,与在国内流通中作为商品交换的中介不同,它是作为货币商品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由于意外事件(如战争、灾荒等)使不同国家之间的正常商品交换受到突然干扰,平衡遭到破坏,因而一国不得不大量购买别国的商品的场合;或者发生在一个国家单方面向另一个国家购买商品,买与卖彼此分离的场合。
财富的国际转移手段 当把财富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去,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适于以商品形式实现,而要以货币形式进行时,货币就充当社会财富的化身,借以实现财富的国际转移。例如,战败国向战胜国支付货币赔款,一国向其他国家提供货币贷款,或资本家将货币资本从国内转移到国外等,均属此类。
金本位制下的世界货币 19世纪,金、银都曾是世界货币。以后,随着金本位制的普遍建立,黄金遂取得了主导地位。
黄金充当国际货币 在金本位制下,黄金既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国内货币的作用,也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国际收支的差额用黄金来抵补,构成国际储备货币的也只有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而且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按固定比价自由与黄金兑换。
货币的国际流通与国内流通不同。国内流通处于一个国家的主权范围之内,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由该国法律规定,价格标准、铸币形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都由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情况和传统习惯予以规定。在国际流通中,货币以其原始形态、即黄金条块的形态出现。在国内流通中铸币是按其名义价值流通的。已磨损的铸币(在规定的限度内)可与价值十足的铸币同样使用。在世界市场上其名义价值完全失去意义,而须以黄金条块的形态按其实际重量和成色来计算、使用。至于不能兑现的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在世界市场上无效。
黄金的兑换与汇率 由于黄金充当了世界货币,就产生了货币的兑换与汇率以及黄金的国际流通问题。货币兑换成了国际贸易中的必要因素。为了在对外贸易中进行支付,就要将本币与外币相兑换,或用各种货币同充当世界货币的黄金相交换。由于货币作为世界货币时失去其地方性,都归结为一定的黄金量,因而一国的货币可以用另一国的货币来表现。各国货币以它们相互的黄金含量之比为基础,形成一定的兑换比例,即货币汇率。一国货币对黄金以及其他国家货币兑换比率的稳定,是国际贸易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要求各国货币对世界货币维持一个稳定的比价,而且可以自由兑换,即本币能够随时兑换一定量的黄金。
黄金的国际流通 世界货币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引起了黄金的国际流通。它随着各国国际收支与汇价的变动而不断地从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这种流动是自发的,取决于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状况和各个国家对外政治、经济联系的状况。前者是后者的反映,又受后者影响。但黄金作为世界货币在国际上的流通同它作为商品在国家之间的移动性质不同。例如,产金国把它所生产的黄金出售到国外时,黄金是作为商品输出,而不是作为世界货币发挥作用的。
为了实现黄金的国际流通,每个国家必须保有一定的黄金储备。一个国家的黄金储备既是它的世界货币的准备金,又是国内流通和银行券兑现的准备金。黄金储备的上述两种机能之间互相矛盾,当它用于国内流通时,就会影响它作为世界货币准备金的机能;当它用于国际流通时,又会影响其国内准备金的机能。当资本主义国家停止黄金在国内流通之后,黄金储备就只执行世界货币准备金的机能。
黄金调节汇价和经济的机制 在金本位制下,黄金作为世界货币而输出输入,对汇价起着自发调节的作用。这种机制使汇价的波动被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内。由于本币可以按固定比价自由兑换黄金,并可将黄金自由输出输入,当汇价上涨到一定程度,以致购买外汇所付费用超过输出黄金的费用(等于金价加运费),人们就会直接输出黄金对外支付,而不再购买外汇;反之,汇价下跌也不会过低。因此,汇价虽有波动,但能保持相对稳定。
黄金的输出输入,也会对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联系产生影响。黄金储备是整个货币信用制度的支柱,当黄金输出使国内的黄金储备减少到一定限度时,为阻止黄金的继续流失,货币当局就要提高利率,收缩信贷,从而使经济增长减缓甚至下降,使商品输入和对外支付减少;反之,黄金的流入和黄金储备增加,就会促使利率下降,信贷扩大。
金本位制崩溃后的变化 帝国主义时代金本位制趋于崩溃,黄金从国内流通中退出,在国内流通的完全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在此情况下的变化是:
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首先,各国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是没有价值的,其流通只能以国内为限。因此,国内货币与世界货币就互相分离,黄金不再像金本位制下那样既是国内货币,又是世界货币。其次,在黄金继续发挥世界货币作用的同时,有一些特定的信用货币(如英镑、美元),作为黄金的补充,充当国际支付手段与储备货币。
世界货币的发展中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①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日益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扩大,与此相适应,在国际上流通的世界货币的需要量也急剧增长。而世界上黄金的生产量的增长远远赶不上国际流通对世界货币的需要,这就迫使人们使用非黄金的信用货币来行使世界货币的职能。②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少数经济实力特别雄厚的帝国主义国家手里集中了巨额的黄金储备,从而它们的信用货币(在与黄金挂钩的条件下)就有可能经过协议在国际上被承认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一国的信用货币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条件 必须具备的条件是:①发行这种信用货币的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占有重要的或统治的地位。只有当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的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中占有重要地位,同各国有着广泛的贸易、金融联系时,它的信用货币才会在国际间被广泛使用,并顺利地被接受。②这种信用货币必须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而由于任何信用货币本身都是没有价值的,要保持其稳定性,就必须与黄金发生联系,即能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汇价兑换成黄金。因此,有关国家必须具有足够的黄金储备,才能保证其信用货币的稳定性。③某个国家的货币虽然可以在彼此经济联系密切的国家之间充当支付手段,但要在世界范围内正式取得储备货币的资格,还要得到所有国家的确认,这就必须通过国际协议来实现。如果上述条件发生变化,它就不能再当作世界货币来发挥作用。因此,与黄金不同,一国的信用货币当作世界货币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不稳定的,是包含着矛盾和危机的。历史的发展正是这样。
货币集团和货币区的出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绝大部分货币黄金落入了美国和英国手中。而其他国家则缺乏必要的黄金以进口所需的物资。为了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机制重新运转起来,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上确定:以可同黄金兑换的英镑、美元与黄金一起构成各国的国际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金汇兑本位(见金本位制)。但不久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各种类型的金本位制便宣告瓦解继而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如英镑区、美元区、法郎区等。这些货币集团是由各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并受它们控制的,在货币集团中居统治地位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货币成为集团内各国的储备货币和相互结算的工具。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协议,确定以美元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和储备货币,而美国则承担义务,将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这样,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70%以上黄金储备的美元,取得了“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主要的国际结算工具。这就是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但是,这种制度是不稳固的。因为:①这种制度包含着一个深刻的矛盾:一方面各国的储备货币的来源要依靠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另方面为保证储备货币的稳定却要求美国国际收支有顺差。②实际上美元并未排除黄金的世界货币的职能。黄金仍然是国际结算的最终手段和国际储备的重要构成因素。而且,就是美元本身的地位也有赖于黄金的支持。美元之所以能取得“等同黄金”的地位,同它可以按一定比价兑换黄金是有密切关系的。一旦美国的黄金储备急剧减少,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对黄金的兑换,美元的特殊地位就会发生动摇,对美元的信任就会急剧下降,最后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的瓦解。
特别提款权 西方国家设想的扩大信用货币国际流通的另一种形式是发行世界性的信用货币。这类计划早已存在,但过去并未付诸实施。197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发行特别提款权,可看作是一个初步的试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已经同意使特别提款权在未来的国际货币制度中逐步取代黄金与美元,成为各国货币的定值标准和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但要使特别提款权成为真正的世界性信用货币,却殊非易事。因为,要作到这一步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如特别提款权稳定性的保证、它的发行与分配、国际收支的调节等。这些关键问题的真正解决,要求各国经济之间达到高度的协调一致,为此有时不仅要求有关国家放弃一部分利益,甚至要求它们放弃一部分国家主权,以服从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统一计划与调节,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对黄金最终发挥世界货币作用的不同观点 由此可见,在国际流通中,虽然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以一种特殊的信用货币(一国的信用货币或世界性的信用货币)来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但是黄金作为国际结算中最终的清偿手段和最可靠的储备资产的作用,仍然不是任何信用货币所能取代的。所以,黄金最终仍然在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当然,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黄金的这种作用不可能以金本位制下那种形式表现出来。但在货币危机尖锐化的情况下,它却表现得十分明显。
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黄金已不再用于国际支付,而且金价对汇价也无决定作用,所以黄金已失去其世界货币的作用,而成为一般的商品。至于黄金储备也只是起着商品性质的价值储备的作用。
世界货币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掠夺的工具 世界货币是实现国际经济贸易联系的工具,它促进了国际经济联系的扩大与发展,从而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各地区在经济上逐渐联结起来。但这一过程包含着深刻的矛盾。它不是通过各个国家的相互合作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激烈斗争、经济发达国家对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剥削与掠夺来进行的。为了扩大商品输出、夺取销售市场和进行国际不等价交换,帝国主义国家力图扩大本国货币在国际经济周转中的使用范围,操纵外汇行市,并使其他国家、特别是殖民地附属国的货币依附于本国的货币。世界货币的职能也广泛服务于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奴役掠夺殖民地附属国的有力工具。此外,世界货币的职能还被用于准备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以及瓜分势力范围的斗争。
世界货币的职能 世界货币除作为价值尺度之外,还是国际支付手段、国际购买手段和财富的国际转移手段。
国际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最主要的职能是作为支付手段,平衡贸易差额。对外贸易带有双方的性质,即每个国家既输出商品也输入商品,而且主要以信用方式进行,因此,国与国之间就发生了相互的债务关系。这些债务关系的结算可以利用信用工具(如汇票、支票等),通过相互抵消来进行。对于抵消后的差额,即利用真实的货币作为最终的结算手段来偿付。这时,世界货币就执行着国际支付手段的职能。
国际购买手段 当货币直接被用来向国外购买商品时,它就发挥着国际购买手段的职能。这时,与在国内流通中作为商品交换的中介不同,它是作为货币商品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由于意外事件(如战争、灾荒等)使不同国家之间的正常商品交换受到突然干扰,平衡遭到破坏,因而一国不得不大量购买别国的商品的场合;或者发生在一个国家单方面向另一个国家购买商品,买与卖彼此分离的场合。
财富的国际转移手段 当把财富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去,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适于以商品形式实现,而要以货币形式进行时,货币就充当社会财富的化身,借以实现财富的国际转移。例如,战败国向战胜国支付货币赔款,一国向其他国家提供货币贷款,或资本家将货币资本从国内转移到国外等,均属此类。
金本位制下的世界货币 19世纪,金、银都曾是世界货币。以后,随着金本位制的普遍建立,黄金遂取得了主导地位。
黄金充当国际货币 在金本位制下,黄金既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国内货币的作用,也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国际收支的差额用黄金来抵补,构成国际储备货币的也只有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而且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按固定比价自由与黄金兑换。
货币的国际流通与国内流通不同。国内流通处于一个国家的主权范围之内,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由该国法律规定,价格标准、铸币形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都由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情况和传统习惯予以规定。在国际流通中,货币以其原始形态、即黄金条块的形态出现。在国内流通中铸币是按其名义价值流通的。已磨损的铸币(在规定的限度内)可与价值十足的铸币同样使用。在世界市场上其名义价值完全失去意义,而须以黄金条块的形态按其实际重量和成色来计算、使用。至于不能兑现的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在世界市场上无效。
黄金的兑换与汇率 由于黄金充当了世界货币,就产生了货币的兑换与汇率以及黄金的国际流通问题。货币兑换成了国际贸易中的必要因素。为了在对外贸易中进行支付,就要将本币与外币相兑换,或用各种货币同充当世界货币的黄金相交换。由于货币作为世界货币时失去其地方性,都归结为一定的黄金量,因而一国的货币可以用另一国的货币来表现。各国货币以它们相互的黄金含量之比为基础,形成一定的兑换比例,即货币汇率。一国货币对黄金以及其他国家货币兑换比率的稳定,是国际贸易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要求各国货币对世界货币维持一个稳定的比价,而且可以自由兑换,即本币能够随时兑换一定量的黄金。
黄金的国际流通 世界货币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引起了黄金的国际流通。它随着各国国际收支与汇价的变动而不断地从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这种流动是自发的,取决于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状况和各个国家对外政治、经济联系的状况。前者是后者的反映,又受后者影响。但黄金作为世界货币在国际上的流通同它作为商品在国家之间的移动性质不同。例如,产金国把它所生产的黄金出售到国外时,黄金是作为商品输出,而不是作为世界货币发挥作用的。
为了实现黄金的国际流通,每个国家必须保有一定的黄金储备。一个国家的黄金储备既是它的世界货币的准备金,又是国内流通和银行券兑现的准备金。黄金储备的上述两种机能之间互相矛盾,当它用于国内流通时,就会影响它作为世界货币准备金的机能;当它用于国际流通时,又会影响其国内准备金的机能。当资本主义国家停止黄金在国内流通之后,黄金储备就只执行世界货币准备金的机能。
黄金调节汇价和经济的机制 在金本位制下,黄金作为世界货币而输出输入,对汇价起着自发调节的作用。这种机制使汇价的波动被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内。由于本币可以按固定比价自由兑换黄金,并可将黄金自由输出输入,当汇价上涨到一定程度,以致购买外汇所付费用超过输出黄金的费用(等于金价加运费),人们就会直接输出黄金对外支付,而不再购买外汇;反之,汇价下跌也不会过低。因此,汇价虽有波动,但能保持相对稳定。
黄金的输出输入,也会对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联系产生影响。黄金储备是整个货币信用制度的支柱,当黄金输出使国内的黄金储备减少到一定限度时,为阻止黄金的继续流失,货币当局就要提高利率,收缩信贷,从而使经济增长减缓甚至下降,使商品输入和对外支付减少;反之,黄金的流入和黄金储备增加,就会促使利率下降,信贷扩大。
金本位制崩溃后的变化 帝国主义时代金本位制趋于崩溃,黄金从国内流通中退出,在国内流通的完全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在此情况下的变化是:
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首先,各国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是没有价值的,其流通只能以国内为限。因此,国内货币与世界货币就互相分离,黄金不再像金本位制下那样既是国内货币,又是世界货币。其次,在黄金继续发挥世界货币作用的同时,有一些特定的信用货币(如英镑、美元),作为黄金的补充,充当国际支付手段与储备货币。
世界货币的发展中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①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日益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扩大,与此相适应,在国际上流通的世界货币的需要量也急剧增长。而世界上黄金的生产量的增长远远赶不上国际流通对世界货币的需要,这就迫使人们使用非黄金的信用货币来行使世界货币的职能。②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少数经济实力特别雄厚的帝国主义国家手里集中了巨额的黄金储备,从而它们的信用货币(在与黄金挂钩的条件下)就有可能经过协议在国际上被承认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一国的信用货币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条件 必须具备的条件是:①发行这种信用货币的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占有重要的或统治的地位。只有当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的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中占有重要地位,同各国有着广泛的贸易、金融联系时,它的信用货币才会在国际间被广泛使用,并顺利地被接受。②这种信用货币必须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而由于任何信用货币本身都是没有价值的,要保持其稳定性,就必须与黄金发生联系,即能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汇价兑换成黄金。因此,有关国家必须具有足够的黄金储备,才能保证其信用货币的稳定性。③某个国家的货币虽然可以在彼此经济联系密切的国家之间充当支付手段,但要在世界范围内正式取得储备货币的资格,还要得到所有国家的确认,这就必须通过国际协议来实现。如果上述条件发生变化,它就不能再当作世界货币来发挥作用。因此,与黄金不同,一国的信用货币当作世界货币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不稳定的,是包含着矛盾和危机的。历史的发展正是这样。
货币集团和货币区的出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绝大部分货币黄金落入了美国和英国手中。而其他国家则缺乏必要的黄金以进口所需的物资。为了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机制重新运转起来,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上确定:以可同黄金兑换的英镑、美元与黄金一起构成各国的国际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金汇兑本位(见金本位制)。但不久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各种类型的金本位制便宣告瓦解继而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如英镑区、美元区、法郎区等。这些货币集团是由各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并受它们控制的,在货币集团中居统治地位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货币成为集团内各国的储备货币和相互结算的工具。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协议,确定以美元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和储备货币,而美国则承担义务,将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这样,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70%以上黄金储备的美元,取得了“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主要的国际结算工具。这就是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但是,这种制度是不稳固的。因为:①这种制度包含着一个深刻的矛盾:一方面各国的储备货币的来源要依靠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另方面为保证储备货币的稳定却要求美国国际收支有顺差。②实际上美元并未排除黄金的世界货币的职能。黄金仍然是国际结算的最终手段和国际储备的重要构成因素。而且,就是美元本身的地位也有赖于黄金的支持。美元之所以能取得“等同黄金”的地位,同它可以按一定比价兑换黄金是有密切关系的。一旦美国的黄金储备急剧减少,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对黄金的兑换,美元的特殊地位就会发生动摇,对美元的信任就会急剧下降,最后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的瓦解。
特别提款权 西方国家设想的扩大信用货币国际流通的另一种形式是发行世界性的信用货币。这类计划早已存在,但过去并未付诸实施。197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发行特别提款权,可看作是一个初步的试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已经同意使特别提款权在未来的国际货币制度中逐步取代黄金与美元,成为各国货币的定值标准和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但要使特别提款权成为真正的世界性信用货币,却殊非易事。因为,要作到这一步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如特别提款权稳定性的保证、它的发行与分配、国际收支的调节等。这些关键问题的真正解决,要求各国经济之间达到高度的协调一致,为此有时不仅要求有关国家放弃一部分利益,甚至要求它们放弃一部分国家主权,以服从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统一计划与调节,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对黄金最终发挥世界货币作用的不同观点 由此可见,在国际流通中,虽然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以一种特殊的信用货币(一国的信用货币或世界性的信用货币)来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但是黄金作为国际结算中最终的清偿手段和最可靠的储备资产的作用,仍然不是任何信用货币所能取代的。所以,黄金最终仍然在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当然,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黄金的这种作用不可能以金本位制下那种形式表现出来。但在货币危机尖锐化的情况下,它却表现得十分明显。
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黄金已不再用于国际支付,而且金价对汇价也无决定作用,所以黄金已失去其世界货币的作用,而成为一般的商品。至于黄金储备也只是起着商品性质的价值储备的作用。
世界货币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掠夺的工具 世界货币是实现国际经济贸易联系的工具,它促进了国际经济联系的扩大与发展,从而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各地区在经济上逐渐联结起来。但这一过程包含着深刻的矛盾。它不是通过各个国家的相互合作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激烈斗争、经济发达国家对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剥削与掠夺来进行的。为了扩大商品输出、夺取销售市场和进行国际不等价交换,帝国主义国家力图扩大本国货币在国际经济周转中的使用范围,操纵外汇行市,并使其他国家、特别是殖民地附属国的货币依附于本国的货币。世界货币的职能也广泛服务于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奴役掠夺殖民地附属国的有力工具。此外,世界货币的职能还被用于准备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以及瓜分势力范围的斗争。
2013-09-21
展开全部
在国际流通中,虽然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以一种特殊的信用货币(一国的信用货币或世界性的信用货币)来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但是黄金作为国际结算中最终的清偿手段和最可靠的储备资产的作用,仍然不是任何信用货币所能取代的。所以,黄金最终仍然在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