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韵律和节奏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行为。... 韵律和节奏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行为。 展开
 我来答
鲍兰商姬
2019-11-22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30%
帮助的人:954万
展开全部
谈到写诗就不能不谈韵、音律和韵律。因为它们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韵和音律合称韵律。可以说,没有韵律,就没有诗歌的神,没有韵律,诗歌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恐怕早就被文取代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诗下一个定义:诗是能唱易记的、讲究韵律的文学体裁。
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诗是应该讲究韵律的。
不过,由于我国的音乐已由宫商角羽的五音发展到引进的西洋音乐的多来米发七音,音律的作用在现代诗中已不太重要了,但韵的作用依然存在,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试想,没有美感的声音能给人留下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印象吗?
有人说西洋诗歌不压韵。错了,你那是误解,那是翻译惹的祸,至少在80年代以前,外国诗歌都是压韵的。即使你不懂外语,但只要懂韵,都能听出外语歌和诗歌的韵来。
任一事物都有区别于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诗词也不例外。
诗歌有别于其它文学形式在于:一要精炼,二要押韵,三要节奏鲜明,四要句式整齐。
精炼,既是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对新诗的要求。凡诗歌作者在安排内容、遣词炼句时,必须斟字酌句,认真考虑怎样才能以最经济而又最准确的语言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唯其精炼,且含蕴丰富,才能发人深省,才能易诵、易懂、易记。
押韵,这是诗歌的主要特征。古今中外,概没例外。为什么强调押韵?因为只有押韵,才能使合乎韵律的相同的声音在诗歌中形成有规律的反复,给诗歌的声音组合创造一种回环相押、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从而,加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也就易记易唱,而且悦耳动听,达到声情并茂。有了韵,就能由音响的回环进而产生意义上的联想。既便于记忆,吟唱起来也琅琅上口。因此押韵就成了诗歌加强节奏感和音韵美的一种特效手段。
节奏必须鲜明。诗歌的节奏又叫音节,大致相当于音乐中的节拍。节奏的长短、快慢,是由诗歌的语言的起伏、高低和升降等特点决定的。把平仄声调不同的字词有规律地排列起来,使它们具有间歇,显示强弱,这就是节奏。五言诗,一般都是每句三个音节,七言诗每句通常都是四个音节,很少例外。诗歌为什么要有鲜明的节奏?这首先是由诗歌的语言特点所决定的。诗歌的语言要求高度精炼,含义隽永,悦耳动听。同时,诗句之间韵律的协调和联系,可以造成整齐多变的节奏感,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如果不讲究节奏,用散文的句子来写诗,尽管押韵,那只不过是一种散文诗,而不是我们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诗歌。
句式整齐。诗歌,特别讲究句式。这看来似乎是一个表现形式问题,但实际上跟内容仍然有着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固然,形式必须服从内容;但或一定意义上说,形式反过来对于内容则起积极作用,或则发生着消极影响。因此,不论是读诗写诗,对于句式问题应特别注意。古典诗歌是比较重视句式的,特别是近体诗(即格律诗),尤其十分重视句式。诗歌发展到近体,由于格律的规定,句式已趋于严格的整齐划一了:五言诗每句固定五字,七言诗每句固定七字。通首一律,不得增减。至于杂言,因此可以例外。不过除了个别的参差程度较大以外,大多数杂言诗仍以七言为主体,所以句式仍然大体整齐。古典诗歌如此,新体诗也不例外。造诣深的新诗作者大多能注意到这一特点。正因为每句字数基本相等,故而每一节的节奏也大致相同。
只要我们的诗歌爱好者能逐渐了解并掌握了诗歌的上述特征,那么对于提高自己的欣尝能力和创作水平,肯定会大有裨益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9-22
展开全部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拚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 ái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 á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拚起来是r ào ,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拚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
可以押韵。例如: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 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麻"、"家"、"瓜"的韵母是,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甚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例如: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siá(s 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又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 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 ī和ér 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像n 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谐和了。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纔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是;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详情请看王力《诗词格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