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冥王星为什么不是第九大行星??
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体挑战冥王星的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翌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新定义将冥王星排除行星范围,将其划为矮行星(类冥天体)。
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通过决议,由天文学家以投票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
冥王星(小行星序号:134340 Pluto;天文代号:♇,Unicode编码:U+2647)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
扩展资料:
冥王星的命名:
发现第九大行星的消息在全世界产生轰动。罗威尔天文台拥有对此天体的命名权并从全世界收到了超过一千条建议。汤博敦促斯里弗尽快在他人起名前提出一个名字。
英国牛津的11岁学童威妮夏·伯尼因其对古罗马神话的兴趣建议以罗马神话中的冥界之神普鲁托命名此行星。伯尼在与其祖父福尔克纳·梅丹交谈中提出了这个名字。原任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馆员的梅丹将这个名字交给了天文学教授赫伯特·霍尔·特纳。特纳将此电报给了美国同行。
该天体正式于1930年3月24日命名。所有罗威尔天文台成员允许在三个候选命名方案中投票选择一个:弥涅耳瓦(已被一小行星使用)、克洛诺斯(因由托马斯·杰佛逊·杰克逊·希提出而不受欢迎)、普鲁托。普鲁托以全票通过。该命名于1930年5月1日公布。梅丹在得知此消息后奖励其孙女5英镑(相当于2016年的282英镑或430美元)。
普鲁托获选的部分原因是普鲁托与头两个字母(英语:PL)为帕西瓦尔·罗威尔的首字母缩写。该天体的天文符号(,unicodeU+2647, ♇)也是由PL构成的花押字。其占星符号则类似于海王星的占星符号(),但是在三叉戟中间的叉改为圆圈()。
该名字迅速被大众文化所接受。1930年华特·迪士尼似乎受普路托启发设计了米老鼠的宠物布鲁托。但是迪士尼动画师本·夏普斯廷无法确认布鲁托名字的来源。1941年格伦·西奥多·西博格按照铀和镎以新发现行星命名的传统将新创造的元素钚以该天体命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冥王星
推荐于2017-11-26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报道,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一消息!
在过去很多年里,人们关于行星并没有太明确的定义。在发现冥王星的那个年代,受到观测手段的限制,人们一直认为只要是围绕着太阳公转、自己不发光并且个头足够大的星星都能被称作是行星。此外,从19世纪初开始,人们还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区间,不断地观测到大量的环绕太阳运行的小天体。和已知的那些行星相比,它们的质量都要小得多,我国的科学家们为他们取名为“小行星”。相应地,把水星、金星、海王星这些行星称为“大行星”。
不过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发现,除了外形都近似球型外,太阳系的这些大行星还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
国家天文台教授李竞:所有太阳系的大行星都共面,太阳系的结构主要一个盘共面,大家都在这个盘上下共面。还有一个共性,它们是围绕着太阳近圆轨道运行的,轨道接近圆。
这么一发现,冥王星的身份就非常可疑了。这颗发现于1930年的行星在当时被认为个头比地球还大,因此被列入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行列。按照大行星用希腊神话中男性神命名的规律,人们还用地狱之神的名字作为它的名字。随着观测能力的提升,天文学家逐渐发现,它的运行轨道平面距离“黄道面”有17度的倾角,也就是说他和其他八大行星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运行。而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居然是一个狭长的椭圆型。当它在轨道近日点附近时,离太阳比海王星还近。最关键的,它的个头也没有人们最早以为的那么大,甚至还不如月球。
国家天文台教授李竞:冥王星的大小不到地球的1/5,大概1/6、1/5之间,这是大小。而质量呢,是地球的1/2000,太小了。
这么的与众不同让天文学家们觉得很难把它归到行星行列。不过此时,九大行星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讨论他到底是不是第九大行星好象也并不那么迫切。2003年,有人在海王星外一个叫做柯伊博的冰天体带发现了一颗个头比冥王星还大的星星,并用神话中一位女神的名字将它命名为“齐娜”。
国家天文台教授李竞:发现者就说了,它比冥王星还大,不管大多少至少比它还大。冥王星还叫行星,我这个为什么不能叫行星?要叫行星我这个就是第十。
问题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天文学家就在柯伊博带中不断发现新的天体,。如果齐娜算行星,谁能保证将来不会出现第十一大、十二大行星?甚至有科学家预测,按照这种情况,将来太阳系的行星很有可能会增加到五十多颗。可如果齐娜不算,那么与它属于同一类而个头却小得多的冥王星又凭什么留在大行星的行列中?争论由此产生。因此,有的天文学家认为应该把冥王星开除出九大行星行列,那么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不过更多的人认为,冥王星是不是第九大行星,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天文学的问题了。
2013-09-22
数十年来,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因此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是否要给冥王星“正名”成为了大会的焦点,为此,天文学家给出了各种方案。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绝大多数物质只能是固态或液态。
行星定义委员会最初提出的方案,在确定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为经典行星之外,将冥王星降格为二级行星,同时增加谷神星、卡戎星和2003UB313为二级行星
2013-09-22

201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