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歼”系列飞机的详细介绍。
2013-09-23
展开全部
歼-5是中国沈阳飞机公司制造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仿制前苏联米格-17φ),也是中国制造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 沈阳飞机公司于1955年初开始试制歼-5。1956年7月19日,试制原型机首次试飞。歼-5自1956年9月投入批生产,到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767架。 歼-5主要用于昼间截击和空战,也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其改进型歼-5甲机头装有雷达,主要用于夜间截击空战。 技术数据 歼-6飞机是根据前苏联的米格-19仿制和发展的。1958年初开始试制,原型机于1958年12月首次试飞,歼-6飞机1960年投入批生产。1986年停产,生产数千架。歼-6飞机尺寸小、重量轻、推重比大、机动性好,适于近距格斗空战。飞机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价格便宜,是世界上同类飞机中最便宜的。歼-6飞机除装备中国空、海军外,还向国外出口。 歼-6有多种改型: 歼-6I提高升限的改型。主要是在歼-6基本型的基础上减轻了飞机重量,提高了升限。 歼-6II在歼-6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飞机高空性能的改型。 歼-6III为提高飞机机动性而发展的改型,飞机的结构和性能都有明显的变化。 FT-6超音速教练型。 RF-6战斗侦察型。 歼-6甲全天候型。 技术数据 歼-7战斗机,原型为苏联于1961年转让的米格-21F-13,分代为第二代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是我国目前的主力战斗机,有多种改型。 我国由50年代末开始对米格-21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当时由于中苏已出现裂痕,苏联并不想提供这一先进战斗机给我国,尤其是生产技术。但随着共产国际形势变化,苏联需要中国支持,于是1961年中苏签署协定,授予中国米格-21F-13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的制造特许权,包括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飞机、发动机散装件,以及当时国内缺少的成品、原材料。但由于中苏交恶,实际上大部分的技术资料没有到手,到手的有很多错误,真正有用的就只有几架样机,这给试制带来了困难。最后经过负责此项目的沈飞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艰苦努力,硬是“照猫画虎”把米格-21制造出来。 歼-8歼击机(白天型),北约编号“长须鲸”。1969年7月5日,由尹玉焕驾驶成功进行了首次试飞。在1979年12月31日歼-8方才设计定型,一年后,飞机开始装备部队。进入80年代,由于歼-7的不断改进和歼-8II的出现,歼-8逐渐被部队冷落,于87年停产。 歼-8是我国在歼-7,即米格-21的基础上独立进行重大改进研制而成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其研制是为满足我国高空作战要求,沈阳飞机设计所提出歼-8的设计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强火力。相比歼-7,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改善。歼-8采取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布局形式。
2013-09-23
展开全部
近来,在网上流传着一种关于中国空军现役最先进的国产歼-11B重型远程战斗机的议论。在这种论调中,目前中国空军最先进的国产歼-11B重型远程战斗机在被人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后全盘否定。
而得出的结论就是所谓的“歼-11B性能有限,中国空军是不得不勉强凑合接受歼-11B的。歼-11B只是一种过渡品,不可能大量装备,中国空军要发展就必须继续购买俄国战斗机”。最终,曾经被国内外评论家一致看好的中国国产歼-11B重型远程战斗机被形容成了中国空军花大价钱买的“鸡肋”,而俄国战机则成为中国空军强大的“必须品”。
这种论调遭到很多网友的反对。那么,歼-11B究竟是不是象这些“分析”中所说的如此性能低下甚至落后呢?那些被俄国人在宣传中描绘的五光十色的新型战机难道真就是中国空军强大的“必需品”吗?国货和外国造究竟哪个更好呢?再次,灵云欲以自己所知和网友们此进行一下探讨。由于灵云是军事菜鸟,因此所写的肯定有不足之处。还请网友们多多指教。
在对歼-11B的评论中,歼-11B被形容为“苏-27的中国改进版”。其性能被认为与原形机俄制苏-27SK相比虽有提升但非常有限。航电系统尤其实际机载雷达与原形机的俄罗斯N-0001雷达性能相比性能提升有限。特别是批评者将歼-11B所使用的新型国产机载雷达描述为只具备单一的对空作战能力,不具备现代化战机应有的多用途性。而且即便是这唯一的制空作战能力也非常有限。而歼-11B的多用途性也备受置疑。
歼-11B被形容为“火控雷达功能单一,而且缺少与雷达配套的对地对海作战用航电设备如激光瞄准吊舱,对地搜索与跟踪传感器”。因此,无法使用国产和引进的精确制导武器对地面和海上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而且歼-11B同时对空多目标远程拦射能力也遭到置疑。同时,在现代战斗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方面,歼-11B使用的国产WS-10“太行”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则被形容为“性能不稳定,综合性能远不如俄制AL-31F涡扇发动机,之所以用于歼-11B是暂做验证发动机”。至于目前国际流行的战机隐身技术方面,歼-11B被形容为“只是机体作比苏-27尺寸略小,没有涂吸波涂料”。因此断定歼-11B不具备有局部隐身能力。经过这些“分析”,最终歼-11B成了只比苏-27SK稍有进步但性能依然落伍的过渡类产品。但灵云对此不能苟同。
要说歼-11B就必须从其前身俄制苏-27SK相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增强空军整体作战能力,中国从前苏联(灵云注:苏联解体后由俄罗斯继续履行供货合同)引进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苏-27重型战斗机。由于前苏联在对外武器出口方面的一贯政策,苏-27原形机被进行了技术删节处理。于是就有了出口型苏-27SK。与俄国自用版相比,苏-27SK在发动机和机体结构以及航程、作战半径和载弹量等方面没有太大差别。两者的主要差距在航电系统上。苏/俄方对苏-27使用的N-0001雷达性能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技术删节,因此不具备同时多目标截击能力和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对地/海面目标精确打击能力。
中国引进苏-27是一项庞大的整体化系统工程,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引进苏-27生产线和相关技术。按中国与俄国达成的协议,中国国产苏-27计划采取了分步骤进行的方式。先进行进口散件的组装,之后不断提高国产率,最后实现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和自产原材料和设备实现苏-27全面国产化。
中国国产化苏-27具体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所产生的型号就是众所周知的歼-11A。歼-11A与苏-27SK相比在集体结构等方面没有多大差别。主要不同是在航电系统。在苏-27国产化进程中重要一项就是用中国自行研制的综合航电系统替换掉原苏-27上相对落后的俄制系统。中国自行研制的综合航电系统比原俄制系统在性能上有相当大的提高。通过近20年的摸索和实践,中国军事科技人员在已经基本掌握了苏-27的生产技术的情况下用中国自行开发的一系列新技术对国产苏-27进行了重大改进,于是就有了第2代产品,这就是目前中国空军所装备的最先进的国产歼-11B重型远程战斗机。与早期歼-11A不同,歼-11B除在外形上与苏-27类似之外,内部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性能上也有了巨大提升。尤其重要的是,早期歼-11A尚未实现全面国产化,在一些关键的核心部件如发动机上还必须依赖俄国,这对中国空军是非常不利的。而歼-11B则实现了“从铆钉到发动机”的全面国产化。灵云认为这正是歼-11B对中国空军最大意义之所在。
而得出的结论就是所谓的“歼-11B性能有限,中国空军是不得不勉强凑合接受歼-11B的。歼-11B只是一种过渡品,不可能大量装备,中国空军要发展就必须继续购买俄国战斗机”。最终,曾经被国内外评论家一致看好的中国国产歼-11B重型远程战斗机被形容成了中国空军花大价钱买的“鸡肋”,而俄国战机则成为中国空军强大的“必须品”。
这种论调遭到很多网友的反对。那么,歼-11B究竟是不是象这些“分析”中所说的如此性能低下甚至落后呢?那些被俄国人在宣传中描绘的五光十色的新型战机难道真就是中国空军强大的“必需品”吗?国货和外国造究竟哪个更好呢?再次,灵云欲以自己所知和网友们此进行一下探讨。由于灵云是军事菜鸟,因此所写的肯定有不足之处。还请网友们多多指教。
在对歼-11B的评论中,歼-11B被形容为“苏-27的中国改进版”。其性能被认为与原形机俄制苏-27SK相比虽有提升但非常有限。航电系统尤其实际机载雷达与原形机的俄罗斯N-0001雷达性能相比性能提升有限。特别是批评者将歼-11B所使用的新型国产机载雷达描述为只具备单一的对空作战能力,不具备现代化战机应有的多用途性。而且即便是这唯一的制空作战能力也非常有限。而歼-11B的多用途性也备受置疑。
歼-11B被形容为“火控雷达功能单一,而且缺少与雷达配套的对地对海作战用航电设备如激光瞄准吊舱,对地搜索与跟踪传感器”。因此,无法使用国产和引进的精确制导武器对地面和海上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而且歼-11B同时对空多目标远程拦射能力也遭到置疑。同时,在现代战斗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方面,歼-11B使用的国产WS-10“太行”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则被形容为“性能不稳定,综合性能远不如俄制AL-31F涡扇发动机,之所以用于歼-11B是暂做验证发动机”。至于目前国际流行的战机隐身技术方面,歼-11B被形容为“只是机体作比苏-27尺寸略小,没有涂吸波涂料”。因此断定歼-11B不具备有局部隐身能力。经过这些“分析”,最终歼-11B成了只比苏-27SK稍有进步但性能依然落伍的过渡类产品。但灵云对此不能苟同。
要说歼-11B就必须从其前身俄制苏-27SK相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增强空军整体作战能力,中国从前苏联(灵云注:苏联解体后由俄罗斯继续履行供货合同)引进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苏-27重型战斗机。由于前苏联在对外武器出口方面的一贯政策,苏-27原形机被进行了技术删节处理。于是就有了出口型苏-27SK。与俄国自用版相比,苏-27SK在发动机和机体结构以及航程、作战半径和载弹量等方面没有太大差别。两者的主要差距在航电系统上。苏/俄方对苏-27使用的N-0001雷达性能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技术删节,因此不具备同时多目标截击能力和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对地/海面目标精确打击能力。
中国引进苏-27是一项庞大的整体化系统工程,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引进苏-27生产线和相关技术。按中国与俄国达成的协议,中国国产苏-27计划采取了分步骤进行的方式。先进行进口散件的组装,之后不断提高国产率,最后实现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和自产原材料和设备实现苏-27全面国产化。
中国国产化苏-27具体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所产生的型号就是众所周知的歼-11A。歼-11A与苏-27SK相比在集体结构等方面没有多大差别。主要不同是在航电系统。在苏-27国产化进程中重要一项就是用中国自行研制的综合航电系统替换掉原苏-27上相对落后的俄制系统。中国自行研制的综合航电系统比原俄制系统在性能上有相当大的提高。通过近20年的摸索和实践,中国军事科技人员在已经基本掌握了苏-27的生产技术的情况下用中国自行开发的一系列新技术对国产苏-27进行了重大改进,于是就有了第2代产品,这就是目前中国空军所装备的最先进的国产歼-11B重型远程战斗机。与早期歼-11A不同,歼-11B除在外形上与苏-27类似之外,内部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性能上也有了巨大提升。尤其重要的是,早期歼-11A尚未实现全面国产化,在一些关键的核心部件如发动机上还必须依赖俄国,这对中国空军是非常不利的。而歼-11B则实现了“从铆钉到发动机”的全面国产化。灵云认为这正是歼-11B对中国空军最大意义之所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