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怎么练?最快练好的方法是?
书法是一门坚持的艺术,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因年龄的关系,你可以不练笔画而直接进入练字阶段,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描红:就是在双钩笔法勾勒出的字框内填写笔画,适合初学者,一般书店都有售。
2。摹临:就是在前人的法帖上覆上白纸临摹,适合初学者。
3。临摹:就是参照前人的法帖进行临摹,适合有一定基础者。
4。背临:就是首先学习消化前人的法帖,书写是不看法帖,完成后对照法帖找出不足。
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初学者应先从真书入手(如楷,隶,篆;魏碑等)不宜先练习行草。
在此向你推荐几本适合初学者的法帖:
楷书有颜真卿的勤礼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的玄秘塔、神策军碑;欧阳询的九成宫等
隶书有史晨碑、张迁碑等,乐耕书画苑;
魏碑有郑文公碑等。
因时间关系,只写这么多,如果有兴趣,可以给我发信息我们一起研究。
开始练字应注意的几点:(练一段还要学习字的结构等常识)
①姿势要正确,两脚平放地上,两手据案,肩平、背直、头正,目注纸上。
②握笔要指实掌虚,执笔在指,运笔在腕。开始练字枕腕,逐步提腕、悬腕。
③笔法要分清,一般分方笔和圆笔两种,还要明确中锋、侧锋、卧锋的应用部位。
④楷书是学习毛笔字的基础。楷书学完再学行书,最后是草书。您先学魏碑也行。
⑤临帖时不要看一眼写一笔,先要读帖,吃透要领,然后把一个字一气写成。
⑥首先要把各种偏旁部首练好,以后再组成各种字就容易了。
答案:我觉得不管什么时候,每当我们学习新的事物都应把握这两个维度:1、方法。2、态度。
我的书法道路——起源。对于学习书法来说我也只能说是刚入门的小学生,常规的一些指导建议,我看已经有最佳答案了,写的也很全面也就不再班门弄斧了。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只想说说我是如何走上条文艺路的。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可能是我去的有点早,还没到吃饭的点。峰哥就对我说:带你小子看点好东西,他把我带到了他的书房。只见他舒纸磨墨,提笔挥舞的样子另有一番风味。只见他的字十分有力,笔尖更是行云流水般的转动着,这样我就成了他的小迷弟,也是我开始源头。
我的书法道路——方法。一开始对书法也没有太深的了解就是买本字帖,自己先练习着。然后买本关于书法练习的书,基本也是按葫芦画瓢去模仿。这样持续了将近半年自己的字迹也没啥进去。后来还是我哥点播了我一下说:不管做什么你都不应该一个人闭门造车,应该学会沟通和交流,就这样他把我拉进了他的书法朋友圈,还推荐了酸枣书法在线学习app,总之就是让我多和同类爱好的朋友们多交流。我通过线上看酸枣,线下看书友的形式,总算是小有进步。
我的书法道路——态度。不知看这条问答的朋友们,你来练习书法是一时兴起还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呢?任何学习都怕三分热度,如果只是想简单玩玩的话,那就买的字帖多加练习应该也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如果是发自内心的喜欢,那就需要你将方法长期的坚持下去。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我大哥写的作品吧!都是书法爱好者,不喜欢勿喷。
推荐于2017-06-01
那么作为现代人如何练好书法呢?
1、学习书法关键在于多练,而多练在于多临帖。但如果学习不当,会流于形式而不见实效。根据自身的多年来实践,我认为练好书法应学会观察。人们常说,“字一半是看会的”,这话颇有道理。
2、如果纯粹是从写好字的角度,可以先练隶书,再练行书。如果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的话,就要从楷书学起。隶书虽然法度较随意,初学也较容易入门,但要学好它是必须付出汗水和心血的。在临习碑帖时,除了临习好它的形态和神态之外,在用笔的技巧上还要狠下功夫,要做到中锋行笔且富于节奏,提按使转纯熟自如,线条质量凝重浑厚,内涵变化丰富。这些都是学习书法的重要要素,也就是基本功。学书者一旦掌握好以后由写隶转入写楷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出的楷书神采更佳,更具有丰腴朴茂、古雅高远的神韵。
3、尽量多临帖少摹帖。在摹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主动深入地去分析理解每个字体的各个基本笔画的来龙去脉,以及基本笔画中提、按、顿、收笔和逆、折、回、转等书写要领,这样实质上阻碍了对书法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发挥,很难真正提高书法水平。临写则能较好地弥补摹写的不足,就我的实践来看,临比摹进步快得多。
4、参加书法展览、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书热情。在练好软笔(毛笔)字的基础上,提高硬笔(钢笔)字的书写能力,逐步提高书法创作鉴赏水平,只要努力,一定会提高书写水平。
5、先想后写,有利于思维的集中,养成要动笔先动脑的好习惯。边写边想,对于个别人来说,效果是比较好的。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效果就不怎么样了。在动笔前先对着字思考一会儿,有助于从整体上对字获得感知。譬如,一个字的结构、大小怎么样,这个字的运笔是怎样的,在哪儿该顿笔,在哪儿该提笔等。这一切,在想的过程中会了然于胸,所以到书写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特别是有的人在“思”的时候,还情不自禁地用手指在桌面上画,可见,先想后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6、正确处理临帖学习书法,临帖只是手段,创作才是目的。经过长期临帖,基本掌握了所学范字的笔法及构造原理,能临写出范字的概貌,这仅是为了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并不意味着一下就能创作出好作品。即使能对某帖临写得惟妙惟肖,也不算真正的创作。因为临帖就一般意义而言只是一个写字的过程,而书法创作必须运用艺术思维进行深入的创造性的劳动。故从临帖到创作是一个非常艰难复杂的过程,在“临”与“创”之间存在一个过渡时期。在此期间,善于把握者就能顺利驶向创作的彼岸;反之,只能停留在写字阶段,甚至对书法创作产生畏难消极情绪而致学书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从“临”过渡到“创”应注意什么呢?笔者认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入帖”与“出帖”的关系。学书者在认真分析笔画、结构特点时应把握法帖形、神特色,即理解并熟记字形、笔画和章法,领会法帖的气势、笔意、神韵、风格等内涵,尽得法帖神清面目。这就是“入帖”的过程。之后不再看字帖,用心、脑熟背法帖字形、笔画、章法之形态,意临法帖的风格,化帖为“己”,由“似”逐步变成“不似”,发挥自己个性和创造精神,有法而能变法,变法又不失法度,此乃谓“出帖”。相对来说,“入帖”是学习传统的模仿阶段,是打下坚实基础的首要条件之一;“出帖”是求离求变的创造与创新阶段。“入帖”不易,“出帖”尤难。学书者经过一段“入帖”学习后,通过对具体点画的实临领悟,提高了观察力、感受力和书写的表现力,从而增长了审美的意识,进而得以窥视外在形式之中的内在规律。须注意的是,要用笔与用墨并重,进而得以窥视外在形式之中的内在规律。须注意的是,要用笔与用墨并重,时而得以窥视外在形式之中的内在规律。须注意的是,要用笔与用墨并重,临创交叉、倒置进行,强化灵活性、创造性和思变意识,形象与意象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出帖”创作做好必要的储备。二是创作与章法的关系。章法的营构是书法水平提高最主要的标志。创作是精神的动态延续,但在追求和表现动机等方面都无法等同于过去。它要求不仅在字形结构上有“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形式美,而且更要有既生动又富韵律的“无形之相、无声之音”。它是一次性挥写完成的艺术,看似简单,实极凝练。书法创作中,章法至关重要。好的章法既能展法出书家随心所欲而又不逾规矩的技法、力度之美,又透露出书家的情性、修养、气质和审美观。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绝不是通过一般意义上的“入帖”和“出帖”就能实现的,任何一位书家都是生活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其创作思维必然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着时代赋予的感情色彩。
书家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必须要首字领篇,量纸定字。唐人孙过庭提出:“一字乃终篇之准。”书法家戈守智也指出:“首写一字,其字势便能管束到底。”这都说明了在整篇中,第一个字有很大制约力,后边的字体、笔态,以及字势的斜正、形体大小、墨色浓淡等基本上确定下来,所以首字有领篇的作用。一般讲,如果首字是今草的笔势,后面又掺杂了章草、篆隶字的笔体,或者一个用王字笔法,另一个字又突然改用颜字笔法,必然会造成视觉上的不协调。虽然有的书法家如郑板桥,有意地追求一篇中用各体杂字,但也只是一种特例,并不是多数人写字的法则。至于大小、斜正也不是漫无制约的,首字如果笔势左向,下字就应有相应的变化,这就是过去书法家所说的“管领法”。
7、循序渐进,大胆应用。书法在写时要考虑用笔,变化,结构,章法,墨法等等,没有几年的硬功夫是不行的。对于刚学来说,重点强调基本笔画与笔画变化;然后是字的结构;最后才是整体章法(布局)。练习之后,要大胆应用到工作中去。
对于练书法,我还想讲一个欧阳通学书买父字的故事。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他很小的时候,欧阳询就去世了。欧阳通懂事后,母亲开始教他临习父亲的字。欧阳通人小,练字时间一长,就想出去玩,字也写得马马虎虎。母亲就对他说“孩子,你父亲写的字可好了,还有许多人用很高的价钱来买他的字。你要像你父亲那样,写出一手好字来。”欧阳通听了说:“我也能像父亲那样写出好字,只是不知道被人家买出的父亲的字是怎样的。”以后,他就经常把母亲给的零花花积起来,将父亲以前卖给人家的字,再买回来。人家不肯卖时,他就出高价。在知道父亲的字确实很好后,他练字就不再偷懒了。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欧阳通的字能写得和他父亲一样好,来买他写的字的人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