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方法?要全面一点的~谢谢,一般都用什么培养方法?还有溶解氧怎么测?给个确切的方案~PAC和PAM分别在哪道工艺前加的药?一般情况是在哪加?特殊情况在哪...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要全面一点的~谢谢,一般都用什么培养方法?
还有 溶解氧怎么测? 给个确切的方案~
PAC 和PAM 分别在哪道工艺前加的药? 一般情况是在哪加? 特殊情况在哪加?
还有就是一般在哪里需要用到污泥回流泵 作用分别是什么?
不喜欢看复制的 要自己写的 ~
你诚意我给分、、、 展开
还有 溶解氧怎么测? 给个确切的方案~
PAC 和PAM 分别在哪道工艺前加的药? 一般情况是在哪加? 特殊情况在哪加?
还有就是一般在哪里需要用到污泥回流泵 作用分别是什么?
不喜欢看复制的 要自己写的 ~
你诚意我给分、、、 展开
2013-09-24
展开全部
活性污泥有多种培养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养时间和人力物力均不同。应根据废水水质、气候、实际许可的条件等情况来选择培养方法。
1.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COD、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
(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对受纳水体(如接纳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质调查备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后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提供依据。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备缺什么补什么。采用接种培菌法还需备足污水性质相似其他污水处理厂(站)的干(或浓缩)污泥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用的菌种。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2.自然培菌
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 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积累的污泥也较少,回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后随着污泥量的增多,回流污泥量也要相应增加。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即可开始正常运行,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2) 连续培菌。先将曝气池进满废水,然后停止进水,闷曝半天至一天后可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从小到大逐渐增加,连续运行一段时间(与间歇法差不多),就会有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曝气池污泥量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时,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由于自然培菌法是用废水直接培养活性污泥,其培菌过程也是微生物逐步适应废水性质并获得驯化的过程。
3.接种培菌
接种培菌法的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厂如附近有种泥,也可采用此法,以缩短培养时间。接种培养法常用的有如下二种:
(1) 浓缩污泥接种培菌。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种泥或种污泥)来培养。城市污水和营养齐全、毒性低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培养,可直接在所要处理的废水中加入种泥进行曝气,直至污泥转棕黄色时就可连续进污水(进水量应逐渐增加),此时沉淀池也投入运行,让污泥在系统内循环。为了加快培养进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投加未发酵过的大粪水或其它营养物。活性污泥浓度达到工艺要求值即完成了培菌过程。从经济上讲,种泥的量应尽可能少,一般情况下控制在稀释后使混合液污泥浓度在0.5g/L以上。
对有毒工业废水进行培菌时,可先向曝气池引入河水,也可用自来水(需先曝气一段时间以脱去其中的余氯),然后投入种污泥和未经发酵的大粪水进行曝气,直至污泥呈棕黄色后停止曝气,让污泥沉降并排掉一部分上清液,再次补充一定量的大粪水继续曝气,待污泥量明显增加后,逐步提高废水流量。在培菌的后期,污泥中微生物已能较好地适应工业废水水质。
(2)干污泥接种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泥饼,其含水率约为70~80%。本法适用于边远地区和取种污泥运输距离较远的情况。
干污泥接种培菌的过程与浓缩污泥培菌法基本相同。接种污泥要先用刚脱水不久的新鲜泥饼,投加至曝气池前需加少量水并捣成泥浆。干污泥的投加量一般为池容积的2~5%。
干污泥中可能含有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用于污泥调理),如药剂含量过高、毒性较大,则不宜用作为培菌的种泥。鉴定污泥能否作接种用,可将少量泥块捣碎后放入小容器(如烧杯或塑料桶)内加水曝气,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泥色能转黄,就可用于接种。
1.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COD、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
(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对受纳水体(如接纳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质调查备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后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提供依据。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备缺什么补什么。采用接种培菌法还需备足污水性质相似其他污水处理厂(站)的干(或浓缩)污泥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用的菌种。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2.自然培菌
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 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积累的污泥也较少,回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后随着污泥量的增多,回流污泥量也要相应增加。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即可开始正常运行,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2) 连续培菌。先将曝气池进满废水,然后停止进水,闷曝半天至一天后可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从小到大逐渐增加,连续运行一段时间(与间歇法差不多),就会有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曝气池污泥量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时,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由于自然培菌法是用废水直接培养活性污泥,其培菌过程也是微生物逐步适应废水性质并获得驯化的过程。
3.接种培菌
接种培菌法的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厂如附近有种泥,也可采用此法,以缩短培养时间。接种培养法常用的有如下二种:
(1) 浓缩污泥接种培菌。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种泥或种污泥)来培养。城市污水和营养齐全、毒性低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培养,可直接在所要处理的废水中加入种泥进行曝气,直至污泥转棕黄色时就可连续进污水(进水量应逐渐增加),此时沉淀池也投入运行,让污泥在系统内循环。为了加快培养进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投加未发酵过的大粪水或其它营养物。活性污泥浓度达到工艺要求值即完成了培菌过程。从经济上讲,种泥的量应尽可能少,一般情况下控制在稀释后使混合液污泥浓度在0.5g/L以上。
对有毒工业废水进行培菌时,可先向曝气池引入河水,也可用自来水(需先曝气一段时间以脱去其中的余氯),然后投入种污泥和未经发酵的大粪水进行曝气,直至污泥呈棕黄色后停止曝气,让污泥沉降并排掉一部分上清液,再次补充一定量的大粪水继续曝气,待污泥量明显增加后,逐步提高废水流量。在培菌的后期,污泥中微生物已能较好地适应工业废水水质。
(2)干污泥接种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泥饼,其含水率约为70~80%。本法适用于边远地区和取种污泥运输距离较远的情况。
干污泥接种培菌的过程与浓缩污泥培菌法基本相同。接种污泥要先用刚脱水不久的新鲜泥饼,投加至曝气池前需加少量水并捣成泥浆。干污泥的投加量一般为池容积的2~5%。
干污泥中可能含有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用于污泥调理),如药剂含量过高、毒性较大,则不宜用作为培菌的种泥。鉴定污泥能否作接种用,可将少量泥块捣碎后放入小容器(如烧杯或塑料桶)内加水曝气,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泥色能转黄,就可用于接种。
广州诺冠环保
2024-01-17 广告
2024-01-17 广告
污泥深度脱水处理可以使用多种药剂,普通污泥脱水会使用到以下几种最常见的药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这是一种高分子絮凝剂,可以通过吸附和桥接作用,使污泥中的小颗粒絮凝成较大的颗粒,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聚合氯化铝:这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广州诺冠环保提供
2013-09-24
展开全部
1. 前期准备阶段
1.1. 物料准备
①污泥准备
对于万立方米级污水处理装置而言,其生化池体积较大,为了保证生化池初始污泥浓度,需要准备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理论上讲,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质量浓度最好控制在2 500mg/L左右。实际运行时,为了节约成本,调试期间初始污泥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 500mg/L左右,一日处理1×104m3污水生化时间为12h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例,调试前需准备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约40m3。污泥品种最好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如有困难,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以上。
②碳源培养寄的准备
生化调试过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粪及淀粉。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大粪为主,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为接生成本,淀粉可用地脚面粉替代。由于大粪无法事先储存,因此,事前需和有关部门确定好调试期间需要的数量。调试期间碳源准备量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估算。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 按混合后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水平计,其中地脚面粉COD的质量折算量约为1t[COD]/t[面粉]。大粪的COD折算比较 困难,根据经验,在整个调试期间需100~150 m3的大粪。加入大粪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地脚面粉可准备10~15t。
③磷源、氮源的准备
补充碳源一般以普钙Ca(H2PO4)2为主,补充的氮源以尿素CO(NH2)2为主。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300mg/L时估计BOD5值一般以100mg/L计,补充量按 m(BOD5):m(N):m(P)=100:5:1折算,每天需补充淀粉2000-3000kg,尿素100kg,补普钙200kg,质量比按照淀粉:尿素:普钙=20-30:1:2补给。调试期间需准备尿素2~3t,普钙5~6t。
另外如有条件可准备10~20kg粉状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
1.2. 物料化制及输送设备
由 于调试期间需要的物料量很大,加之生化调试无污水进入,池内污水流动性较差,为提高接种速度,需要将污泥及补充碳源尽可能均匀地输入各生化池内。因此,对 于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设置物料化制及物料输送系统,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调试效率是必需的。根据经验,物料化制池宜设于地下,池内设空气搅拌装置,池容积一般在20~30m3。池内分二区,一区为化制区,该区需设置物料化制及初级垃圾清理装置;二区为输送取,设置潜水泵或液下泵,同时在泵周围设置垃圾同以防泵发生堵塞。输送管道在生化池附近宜使用软管以便根据需要调整投加料点位置。另外,物料化制旁最好设置一个消火栓或供水管,用于化制污泥及其它物料时供水。
1.3. 监测仪器准备
为配合生化调试,需对生化池中的COD(铬法)、溶解氧、pH值、细菌等指标进行监测。一般生化处理调试需配备以下监测仪器:COD测定仪、溶解氧测定仪、pH值测定仪、显微镜。
2. 调试阶段
2.1. 初期(3d)
① 首先将生化池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和部分待处理的污水,然后将污泥倒入物料化制池。一般第1次投加20m3污泥,同时投加大粪等培养料,加水搅拌后按比例均匀 投加到各生化池内。投加培养料以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控制在300mg/L为准。然后按比例补加普钙(由于投加大粪无需补加氮源)。
②闷曝:投料后进行闷曝。水气体积控制在1:(5~10)。第1天曝气采取6h充氧,4h停机的方式进行。
③ 再次投料:经过1d闷曝后,第2天COD的质量浓度降至100mg/L左右。需再次投料,第2次可投入10~15 m3污泥至化料池,(留下部分作为备用)。同时投加以大粪为主的培养料,投加培养料仍以控制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为标准。根据 需要补磷后闷曝。
④闷曝:第二、三天的闷曝可减少停机时间,生化曝气可控制为开6停2。
2.2. 中期(4~7d)
一般经过2~3d的闷曝后,通过显微镜镜检,可能会看到少量的原生动物。原则上,此时每天定时补加碳源逐步以地脚面粉为主。同时投加普钙和尿素,以补充磷源和氮源。补充碳源的标准仍以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mg/L左右为准。
此阶段为排除生化代谢物,生化池需适量换水,同时继续进行闷曝。此阶段为加速污泥菌胶团的形成,在生化池中可适量投加粉状PAM。
2.3. 后期(7~10d)
一般经过7~10d闷曝,生化污泥表现显淡黄色,污泥30min沉降比达到10%左右。通过镜检可发现有较多活跃的原生动物钟虫、纤毛虫,以及后生动物轮虫、线虫等,此时生化污水处理即可进入驯化及增负荷调试阶段。
1.1. 物料准备
①污泥准备
对于万立方米级污水处理装置而言,其生化池体积较大,为了保证生化池初始污泥浓度,需要准备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理论上讲,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质量浓度最好控制在2 500mg/L左右。实际运行时,为了节约成本,调试期间初始污泥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 500mg/L左右,一日处理1×104m3污水生化时间为12h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例,调试前需准备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约40m3。污泥品种最好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如有困难,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以上。
②碳源培养寄的准备
生化调试过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粪及淀粉。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大粪为主,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为接生成本,淀粉可用地脚面粉替代。由于大粪无法事先储存,因此,事前需和有关部门确定好调试期间需要的数量。调试期间碳源准备量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估算。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 按混合后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水平计,其中地脚面粉COD的质量折算量约为1t[COD]/t[面粉]。大粪的COD折算比较 困难,根据经验,在整个调试期间需100~150 m3的大粪。加入大粪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地脚面粉可准备10~15t。
③磷源、氮源的准备
补充碳源一般以普钙Ca(H2PO4)2为主,补充的氮源以尿素CO(NH2)2为主。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300mg/L时估计BOD5值一般以100mg/L计,补充量按 m(BOD5):m(N):m(P)=100:5:1折算,每天需补充淀粉2000-3000kg,尿素100kg,补普钙200kg,质量比按照淀粉:尿素:普钙=20-30:1:2补给。调试期间需准备尿素2~3t,普钙5~6t。
另外如有条件可准备10~20kg粉状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
1.2. 物料化制及输送设备
由 于调试期间需要的物料量很大,加之生化调试无污水进入,池内污水流动性较差,为提高接种速度,需要将污泥及补充碳源尽可能均匀地输入各生化池内。因此,对 于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设置物料化制及物料输送系统,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调试效率是必需的。根据经验,物料化制池宜设于地下,池内设空气搅拌装置,池容积一般在20~30m3。池内分二区,一区为化制区,该区需设置物料化制及初级垃圾清理装置;二区为输送取,设置潜水泵或液下泵,同时在泵周围设置垃圾同以防泵发生堵塞。输送管道在生化池附近宜使用软管以便根据需要调整投加料点位置。另外,物料化制旁最好设置一个消火栓或供水管,用于化制污泥及其它物料时供水。
1.3. 监测仪器准备
为配合生化调试,需对生化池中的COD(铬法)、溶解氧、pH值、细菌等指标进行监测。一般生化处理调试需配备以下监测仪器:COD测定仪、溶解氧测定仪、pH值测定仪、显微镜。
2. 调试阶段
2.1. 初期(3d)
① 首先将生化池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和部分待处理的污水,然后将污泥倒入物料化制池。一般第1次投加20m3污泥,同时投加大粪等培养料,加水搅拌后按比例均匀 投加到各生化池内。投加培养料以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控制在300mg/L为准。然后按比例补加普钙(由于投加大粪无需补加氮源)。
②闷曝:投料后进行闷曝。水气体积控制在1:(5~10)。第1天曝气采取6h充氧,4h停机的方式进行。
③ 再次投料:经过1d闷曝后,第2天COD的质量浓度降至100mg/L左右。需再次投料,第2次可投入10~15 m3污泥至化料池,(留下部分作为备用)。同时投加以大粪为主的培养料,投加培养料仍以控制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为标准。根据 需要补磷后闷曝。
④闷曝:第二、三天的闷曝可减少停机时间,生化曝气可控制为开6停2。
2.2. 中期(4~7d)
一般经过2~3d的闷曝后,通过显微镜镜检,可能会看到少量的原生动物。原则上,此时每天定时补加碳源逐步以地脚面粉为主。同时投加普钙和尿素,以补充磷源和氮源。补充碳源的标准仍以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mg/L左右为准。
此阶段为排除生化代谢物,生化池需适量换水,同时继续进行闷曝。此阶段为加速污泥菌胶团的形成,在生化池中可适量投加粉状PAM。
2.3. 后期(7~10d)
一般经过7~10d闷曝,生化污泥表现显淡黄色,污泥30min沉降比达到10%左右。通过镜检可发现有较多活跃的原生动物钟虫、纤毛虫,以及后生动物轮虫、线虫等,此时生化污水处理即可进入驯化及增负荷调试阶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方法有:
一、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
(1) 间歇培菌
(2) 连续培菌
二、接种培菌,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
(1) 浓缩污泥接种培菌,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种泥或种污泥)来培养。
(2)干污泥接种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泥饼,其含水率约为70~80%。本法适用于边远地区和取种污泥运输距离较远的情况。
一、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
(1) 间歇培菌
(2) 连续培菌
二、接种培菌,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
(1) 浓缩污泥接种培菌,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种泥或种污泥)来培养。
(2)干污泥接种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泥饼,其含水率约为70~80%。本法适用于边远地区和取种污泥运输距离较远的情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24
展开全部
可以询问专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