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原文与“五行”无关,为什么现在算卦都是用五行,而不用卦辞和爻辞?

一、《易经》原本与“五行”无关,五行是汉代人添加上去的,我看现在算卦的都用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来解卦,那原来《易经》的卦辞和爻辞还有什么用?二、我看到很多起卦取象方式,是不... 一、《易经》原本与“五行”无关,五行是汉代人添加上去的,我看现在算卦的都用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来解卦,那原来《易经》的卦辞和爻辞还有什么用?
二、我看到很多起卦取象方式,是不是太不科学了?也即是太随机性了,有些卦象与事物的本身一点联系都没有,不知各位高人有何见解?
展开
 我来答
fywb_8685653
2008-07-17 · TA获得超过27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2.8万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也困扰过我。
1.易经和五行都是古代人朴素的唯物认识,八卦用了八个象(形),五行用了五个形(象)。只是后人将这两个认识统一在了一起称为“五行易理”其实是两种认识。但二者有相通之处。就被算命的结合在了一起。如果用九宫图加上文王八卦方位来看也是解释得通的。至于爻辞我建议你把它联系起来,当成一个事物发展的过程来看,只看它的象,然后自己悟,总会有收获的!当哲学看。
2.说到“起卦取象”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来看我不太信算命,但是爻辞的意思都是象,至于怎么解释,就要按咱们自己的悟性了!
话说回来,我更建议你把易经当成一本哲学书籍来看,你会发现中国人的思想一脉相承,都能在易经中找到根基。
867376047
2008-07-09 · TA获得超过48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古人的智慧是很高滴。!
现在有很多古迹都不能用科学来解释的。。科学不是万能的。。
我个人比较崇拜古人。! 还有。五行,不是汉代人加上去的。
而是根据《道臧》来的。 太极也是。!
有问题请回啊。!

只有随即才能找到第一感觉,准确率最高。
“五行”观念在战国中期即臻成熟,其始于何时已难确考。
《尚书·洪范》(据现代学者刘节考定,此篇成于战国晚期)说:“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指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这五种元素都具有比较恒定的性质,因而亦称“五常”;“行”即“顺天行气”(师古注);所谓“五行”,即“(顺)五常之形气也”(《汉书·艺文志》),也就是随顺水火木金土之性。古代思想家认为,世上各种物质以及所有具体的事物都是由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数种构成;“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木金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书大传》),这五种元素人类不可须臾离之,故人之行事必须“顺五行”。
战国时期,五行学说极盛行,有“五德终始”之说(参见“邹衍”条)。又以五行配五方: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还有五行配五色、五行配六十甲子等。
后来,“五行”说与“阴阳”说相融合,“阴阳五行”学说遂成为古代中国之天文、历算、医药及术数诸学的理论基础。

《道臧》:在南北朝时陆修静编的《三洞经书目录》是道藏的雏形。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及其相生相克的理论,来说明人体病变及其治疗原则,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原本就不属于《易经》,是后人添加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蓝舸先生
2008-07-08 · TA获得超过49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4万
展开全部
“五行”观念在战国中期即臻成熟,其始于何时已难确考。
《尚书·洪范》(据现代学者刘节考定,此篇成于战国晚期)说:“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指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这五种元素都具有比较恒定的性质,因而亦称“五常”;“行”即“顺天行气”(师古注);所谓“五行”,即“(顺)五常之形气也”(《汉书·艺文志》),也就是随顺水火木金土之性。古代思想家认为,世上各种物质以及所有具体的事物都是由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数种构成;“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木金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书大传》),这五种元素人类不可须臾离之,故人之行事必须“顺五行”。
战国时期,五行学说极盛行,有“五德终始”之说(参见“邹衍”条)。又以五行配五方: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还有五行配五色、五行配六十甲子等。
后来,“五行”说与“阴阳”说相融合,“阴阳五行”学说遂成为古代中国之天文、历算、医药及术数诸学的理论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c0c57c4bd
2008-07-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6万
展开全部
《道臧》:在南北朝时陆修静编的《三洞经书目录》是道藏的雏形。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及其相生相克的理论,来说明人体病变及其治疗原则,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原本就不属于《易经》,是后人添加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reead022003
2008-07-09 · 超过2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5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卦由心起,数由心生。世间万物都有联系。你所指的“科学”即是现在已经大众承认的,按马克思哲学观只要符合实际就算真正的科学,偶然联系也有本身的必然性。在未来是科学,而现在还不被承认的,请问如何看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