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奏鸣曲有什么特点

他的C大调奏鸣曲有什么特点呢?... 他的C大调奏鸣曲有什么特点呢? 展开
 我来答
向往柠檬的心
推荐于2017-09-24 · TA获得超过8.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403
采纳率:91%
帮助的人:1483万
展开全部
莫扎特的作品,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素,如奏鸣曲式第1乐章的呈示部,出现了与第1主题相对比的第2(或更多的)主题在再现部中,常常改换主题出现的次序,有时对主题材料也进行了不同于呈示部的处理,在第1、2乐章间,有了强烈的力度对比等等。这些手法,增强了他的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虽然没有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那种戏剧般的演进历程,却是利用当时新发展的奏鸣曲式作成的最精致、最优美音乐。他的奏鸣曲比海顿的奏鸣曲更充实、更杰出。莫扎特的音乐是很清纯的,就像山涧的泉水、阳光和空气一样自然优美,作品中充满了细腻的表情和多变的戏剧性。莫扎特的音乐,与其说是“歌唱性”的,不如说是“歌剧性”的,聆听他的奏鸣曲,你可以从中感受到性格各异、无限丰富的主题完美地融为一体,这也正是歌剧音乐的魅力所在。
匿名用户
2013-09-23
展开全部
莫扎特的作品,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素,如奏鸣曲式第1乐章的呈示部,出现了与第1主题相对比的第2(或更多的)主题在再现部中,常常改换主题出现的次序,有时对主题材料也进行了不同于呈示部的处理,在第1、2乐章间,有了强烈的力度对比等等。这些手法,增强了他的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9-23
展开全部
奏鸣曲是种器乐音乐的写作方式,是西方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从古典音乐时期逐步开始完善。

奏鸣曲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一般包括两个主题,两个主题旋律的反复变化和相互对比使音乐的整体效果逐渐增强。奏鸣曲至少有一个乐章,也可以分为几个乐章。钢琴奏鸣曲一般分三个部分,但弦乐四重奏和管弦乐奏鸣曲有时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尾声。随着奏鸣曲式的发展,表现音色和力度的变化形式不断增加,使音乐的表现力越来越强。许多交响乐都采用奏鸣曲式的方式写作。

奏鸣曲是由一件独奏乐器演奏,或由一件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的器乐套曲。所谓器乐套曲,就是包含几个乐章的乐曲。例如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组曲,一般都有几个乐章,因此都是器乐套曲。奏鸣曲、交响曲和协奏曲是同一类型的器乐套曲,它们和组曲相比,都有构思缜密、结构严谨的特点。

早期的奏鸣曲即十七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中叶的奏鸣曲,是一种从复调风格过渡到主调风格的独奏曲或重奏曲。从使用乐器的多少来分,主要有“二声部奏鸣曲”和“三声部奏鸣曲”两种;从体裁来分,则有“教堂奏鸣曲”和“世俗奏鸣曲”两种。

教堂奏鸣曲因为过去常在教堂仪式中演奏而得名,但是它在内容上和宗教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和世俗的室内奏鸣曲比较起来,在风格上和形式上有所区别而已。这种奏鸣曲通常有四个乐章,第一和第三乐章是慢乐章。第二和第四乐章是快乐章,在速度上形成对比。音乐严肃稳重,大多表现内在的思想感情。

十八世纪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塔蒂尼长期在帕多瓦的圣安东尼教堂演奏自己的作品,他所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属于教堂奏鸣曲。他的《g小调奏鸣曲》只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慢乐章,第二乐章是快乐章,第三乐章交替着慢的段落和快的段落,相当于一般教堂奏鸣曲的第三和第四乐章。相传塔蒂尼曾在梦里听见魔鬼演奏小提琴,乐曲十分美妙动人。醒来以后。他回忆魔鬼的演奏写下了这首小提琴奏鸣曲。乐曲的第三乐章有许多需要高度演奏技巧的颤音,因此这个作品也被称为《魔鬼的颤音》。这首奏鸣曲是由小提琴和钢琴演奏的。第一乐章用当时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古二段式写成。古二段式是一种没有完整主题再现的曲式,它的第一部分总是结束在属功能方面的调性上。第二部分才返回到主调。《魔鬼的颤音》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第一段从g小调转入降B大调;第二段从关系调转回g小调。歌唱性的旋律气息宽广,富于深情。

第二乐章也是用古二段式写成的。小提琴从坚定有力的三个强音开始,川流不息的旋律,表现出勇往直前的毅力和锐气。

第三乐章规模较大,慢板段落和快板段落多次交替进行。慢板庄严雄浑,快板生动活跃,小提琴演奏的难度较大,经常演奏双音。在三个快板段落中还各有一段颤音,先后用D弦、A弦和E弦奏出。当D弦奏颤音时,G弦奏旋律;当A强奏颤音时,D弦奏旋律;当E弦奏颤音时,A弦奏旋律。乐章最后是长大的小提琴华彩段,从双音发展到三个音的和弦和四个音的和弦。在双音部分,有时上面是颤音有时下面是颤音,充分显示出华丽的演奏技巧。

韩德尔的六首小提琴奏鸣曲也都属于教堂奏鸣曲的类型。每首奏鸣曲都包含按照教堂奏鸣曲速度对比原则处理的四个乐章,即第一和第三乐章是慢乐章,第二和第四乐章是快乐章。但是两个慢乐章都用半终止结束,紧接快乐章,就好象是快乐章的引子一样。例如在他的第四奏鸣曲中,开头的庄严慢板分为两段,类似古二段式。每一段都从步步向上的旋律开始;结束在属调上。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是一首生气蓬勃的赋格曲。它的主题和它的答题,在小提琴和钢琴的各个声部,在主调、V级调和IV级调上,一共出现了六次。第三乐章又是慢板,结构同第一乐章差不多,但用了小调式。表现出一种悲壮的情绪。第四乐章是真正的古二段式,音乐充满活力。表现出一种昂奋的情绪。

在十九世纪的奏鸣曲中,还可以找到教堂奏鸣曲的流风余韵。意大利作曲家帕格尼尼写过六首小提琴和吉他合奏的奏鸣曲,每首都由一慢一快的两乐章组成,沿用了教堂奏鸣曲速度对比的原则,但把四乐章压缩成了二乐章。第一奏鸣曲的慢乐章采用了二段式的歌曲结构,音乐简洁明快,象一首民歌。由小提琴演奏旋律,吉他和弦伴奏。第二乐章是一首小小的变奏曲,由主题和一个变奏组成。主题活泼欢快,具有舞曲的特点。变奏部分由小提琴把旋律加以装饰,广泛运用左手拨弦的技巧。第二乐章象第一乐章一样。也由小提琴演奏旋律,吉他和弦伴奏。

室内奏鸣曲由一系列古典舞曲组成,它同组曲没有什么区别。巴赫的a小调无伴奏长笛奏鸣曲包含四首舞曲,每首舞曲都是a小调,都用古二段式写成,但互相形成速度和节拍的对比。第一首是古老的德国舞曲,名叫“阿勒曼德”,意思是“德国的”。阿勒曼德是中等速度的四拍子舞曲,旋律流畅,从头至尾保持着一拍四个音的平均节奏。第 二首是古老的意大利舞曲,名叫“库朗”。这是一种快速的三拍子舞曲,贯穿着奔流不息的节奏。第三首是古老的西班牙舞曲,名叫“萨拉班德”。这是一种缓慢的三拍子舞曲,节奏庄严稳重。第四首是法国舞曲“布列”,但带有英国土风舞曲的特点,二拍子,速度很快。这种形式的套曲,大多称为组曲或帕蒂诺。称为奏鸣曲的作品是比较少的。

另外还有一种早期奏鸣曲不是套曲,而是单乐章的器乐曲。这种单乐章的奏鸣曲大多是风俗性的体裁,常常具有田园曲、小步舞曲、基格舞曲、萨拉班德舞曲等的特点。

巴赫的同时代人,意大利作曲家多美尼科·斯卡拉蒂作有五百多首钢琴奏鸣曲,大多是这种单乐章的奏鸣曲。并且大多采用古奏鸣曲式写成。

古奏鸣曲式由古二段式发展而成,分为两大段:第一段是两个对比主题的呈示,第二段是第一主题的展开和第二主题的再现。

斯卡拉蒂所作的d小调奏鸣曲具有田园曲的体裁特点,旋律优美流利,从容不迫,全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呈示部,包含两个对比主题,第一主题在小调上,结构比较简短,是一个乐句。第二主题在大调上,是一个完整的乐段。在两个主题之间,有一个连接部;在第二主题的后面,有一个短短的结束部。第二部分是展开——再现部,前半部分是第一主题的展开,后半部分是第二主题在主调上的再现。象这样的形式,叫做古奏鸣曲式。

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以上几种奏鸣曲发展成为近代奏鸣曲。近代奏鸣曲通常包含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一般是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快板乐章,由以斯卡拉蒂的作品为代表的单乐章奏鸣曲发展而成。

所谓奏鸣曲式,它的概念不同于奏鸣曲。奏鸣曲,是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器乐套曲,而奏鸣曲式则是指大型器乐套曲中某一乐章的曲式结构。

近代奏鸣曲的第二乐章是抒情的慢板乐章,由教堂奏鸣曲的慢乐章发展而成。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谐谐曲,由室内奏鸣曲的舞曲发展而成。第四乐章是快速的终曲,常采用回旋曲式,由教堂奏鸣曲的快乐章和室内奏鸣曲的快板舞曲发展而成。

近代奏鸣曲从形成到现在,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在风格上、形式上和表现手法上都不断地有新的发展。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奏鸣曲——贝多芬的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是一首典型的四乐章奏鸣曲,由小提琴和钢琴合奏。由于这个作品洋溢着光辉明朗的青春气息,常常被称为“春天奏鸣曲”。它创作于十九世纪第一春,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们豪情满怀、意气奋发的精神境界。贝多芬的这部作品,把十八世纪后半叶多少带有世态风俗性质的奏鸣曲,提高为表现社会先进人物典型性格及其思想感情体验的戏剧性体裁。

第一乐章是描写积极的精神活动的快板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奏鸣曲式是从古奏鸣曲式发展而成的,它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组成。呈示部一般有两个性格鲜明而又形成对比的主题。展开部把呈示部的主题作富于动力的发展。再现部则先后再现呈示部助两个主题。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第一主题,有一个生动流利的旋律,纵情歌唱着青春的欢乐。小提琴和钢琴一唱一和,相映成趣。第二主题用干净利落的节奏,表现出青春的坚强的毅力。第一主题在F大调,第二主题在C大调,中间有一个连接部,末尾还有一个结束部。展开部一开始就把两个主题揉合在一起,进行充满动力的发展。展开部是不间断地通向再现部的。在再现部中,两个主题都在F大调上出现。

第二乐章是抒发内心世界的慢板乐章,用单主题三段式写成,第一段是主题的呈示,第二段是主题的发展,第三段是主题的再现。主题优美婉转,富于深情,也由钢琴和小提琴一唱一和。主题再现时,装饰得更加华丽,表现得格外妩媚动人。

第三乐章是一首谐谑曲。贝多芬在这个作品中,把风俗性的小步舞曲发展成为活跃奔放的谐谑曲。这个乐章用复三段式写成。分三大段,每一大段各分二小段。第一大段用富于弹性的节奏,表现出一种机智、幽默的情趣;第二大段的旋律上下奔驰,象一阵旋风;第三大段是第一大段的再现。

第四乐章是和第一乐章遥相呼应的快板乐章,音乐也和第一乐章一样充满春的气息,但更显得生机蓬勃。这个乐章包含三个主题,它们互相形成对比,但都生意盎然,具有爽朗明快的性格。大调式的第一主题和第一乐章开头的主题在音调上有密切联系,在气质上有共同的特点;钢琴和小提琴一唱一和,也象第一乐章开头的主题一样。第二主题由小调转入大调,色彩由暗而明,旋律上下跌宕,别有情致。小调式的第三主题以均匀快速的节奏,围绕着几个枢纽音上下运转,象一股奔流不息的泉水。以上三个主题按照A-B-A-C-A-B-A的次序相继出现和重复,构成一首绚丽多姿的回旋曲。

《春天奏鸣曲》的四个乐章在思想内容和音乐形象上有着有机的联系,具体表现在音调上的联系。试把第一乐章开头的一段旋律同第二乐章的一段旋律作一比较;再同第四乐章开头的旋律相对照,有调上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音调上的联系还只是一种外在的联系;但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四个乐章不是孤立的,它们组成了一气贯穿的一个整体。

还有一首浪漫派的奏鸣曲——肖邦的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它也有四个乐章。这首奏鸣油表现奔放洒脱的感情,突破了古典形式的约束,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按照传统奏鸣曲的格律,第四乐章的规模要比第三乐章宏大;而这首奏鸣曲则恰恰相反,第三乐章很长大,第四乐章却很短小。另外,传统奏鸣曲的第二乐章是慢板,第三乐章是谐谑曲;而肖邦的这首奏鸣曲则象贝多芬的某些后期作品一样,颠倒了它们的位置。把第二乐章写成谐谑曲,第三乐章写成慢板。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生动活跃的谐调曲和旋风一般的终曲碰在一起,失去了应有的对比。所以。肖邦把这首奏鸣曲的四个乐章作这样的安排,是有艺术上的目的的。1831年9月,华沙起义政权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使身在国外的肖邦义愤填膺,激情满怀。这首奏鸣曲表现了肖邦悲愤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苦难人民的深切怀念。

除了四乐章的奏鸣曲以外,三乐章的奏鸣曲也是很常见的,它可以省去第三乐章,也可以省去第二乐章。有些三乐章的奏鸣曲很难说是省去了哪一个乐章,因为它的第二乐章既有慢乐章的性质,又有谐谑曲的某些特点;或者第三乐章兼有谐谑曲和终曲的双重性质。另外还有两乐章和一乐章的奏鸣曲。在两乐章的奏鸣曲中,以上这种情况就更为常见。

例如贝多芬的第二十七首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是快板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即本乐章,是速度不十分快的奏鸣回旋曲式——所谓奏鸣回旋曲式,是把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结构——从这一点来说,这个乐章具有第四乐章的特点;但抒情歌唱性的主题,又使它具有第二乐章的性质。这个乐章的第一主题是一首淳朴的歌曲,带有民歌风格。第二主题清新欢畅。也有歌曲的特点。

李斯特的钢琴奏鸣曲只有一个乐章,但结构庞大,音乐形象变化频繁;虽然是单乐章奏鸣曲,却包含着多乐章套曲的因素。因为内容和形式都很复杂,这里就略而不谈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