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2013-09-23
展开全部
初中教学多以实践或实物直观教学为基础,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多原理少,初中化学全一册对学生来说大致分二个层次,前四章入门,后四章入法,由于进入初三的学生没有学习化学的基础,从始至终往往会出现教师例证多,点拨多、演练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而高中生以理论和抽象思维为主,教材注重从微观定量的角度揭示事物的本质,注重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推导过程、产生条件,以及它们的灵活应用,由于知识面的拓宽,有了更多知识迁移机会,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则较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知识灵活运用,重视单位45分钟效率的提高,对于解题方法虽有总结归纳,但因练习课次数较少,高一学生学习的科目太多(共11科之多),在学生缺乏主动思考探索、题量训练不大的情况下,学生只能掌握通性,对概念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同时还不断的遗忘,结果只图完成教师的作业,淡化解题技能。
为此,在教法上,教师应留旧创新,巧妙过渡。所谓“留旧”就是保留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方式,教学上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应了解和研究初中化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般情况,以免在高中教学中出现急转弯,而使学生不适教师的教法。因此,“留旧”是使学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必要的心理过渡,但“留旧”却并非“守旧”,而是为了“创新”。例如: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可先从初中学到CuO与H2反应的“得氧、失氧”这一狭义的概念作引入,然后要求学生标出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接着教师指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再举例说明,使学生认识以前所学的概念的极限性。进而引导学生从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离(或偏向)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这样在使知识结构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延伸。学生的学习就不会觉得是“无木之本”。又如:《摩尔》这个抽象概念的教学,引入便是这一节教学的难点,学生对这一概念的掌握程度,关键要看引入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要潜心设计,巧妙引导过渡。
三、了解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从学习方法上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由于初中化学属于义务的素质水平教育,内容少,知识形象、简单、易记、易懂,就事论事,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不跳出课本的范畴。教材对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广阔,基本上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次。因此,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总喜欢把初中那一套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照搬到高中,相信老的习惯,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结果造成顾此失彼,这也是高一学生学不好化学的因素之一。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享用。教学生如何学习,是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正是授人以渔之举。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特别是高一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对学生进行如何联想、如何归纳、如何总结等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正确学习化学的方法。1、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针对新生普遍表现的当“收音机”、“抄写员”的惰性,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先积极思考,再精作笔记。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能逐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效率稳步提高。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观察发现,高一新生普遍不提问题或不会提问题,因此,老师开始应采取鼓励学生提问并利用自习课时间主动向个别学生提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应该和学生一起阅读材料,逐条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经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3、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习惯。平时要对学生进行一些特别的要求,比如应该要求学生对试卷进行评析,对每一次考试、测验的每一道习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分析每道题对、错的原因,不能只分析错题,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作题的时候是侥幸正确的,如果他们不对自己侥幸得分的题目进行分析的话,这部分侥幸得分的题目在下一次考试中就极可能成为他们失分的热点,对学生的发展极其不利,所以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分析每道习题。当然,如果得分的题目完全是掌握了的,可以只作简单的分析;如果并非是掌握了的,就应该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该题的考点,并在试卷上标明,该考点是教材的哪部分章节的内容,作好知识的链接,同时在教材上也可以作上标记,突出在某次考试中该知识点以何种形式出现。然后分析当时作题是时的想法,错误的原因现在对该知识点的了解程度、以及对题目的理解程度,考试后的收获等等。
总而言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但是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更是学习方法的衔接,应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其内在联系,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需要,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并不断提高学习的水平。
为此,在教法上,教师应留旧创新,巧妙过渡。所谓“留旧”就是保留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方式,教学上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应了解和研究初中化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般情况,以免在高中教学中出现急转弯,而使学生不适教师的教法。因此,“留旧”是使学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必要的心理过渡,但“留旧”却并非“守旧”,而是为了“创新”。例如: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可先从初中学到CuO与H2反应的“得氧、失氧”这一狭义的概念作引入,然后要求学生标出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接着教师指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再举例说明,使学生认识以前所学的概念的极限性。进而引导学生从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离(或偏向)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这样在使知识结构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延伸。学生的学习就不会觉得是“无木之本”。又如:《摩尔》这个抽象概念的教学,引入便是这一节教学的难点,学生对这一概念的掌握程度,关键要看引入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要潜心设计,巧妙引导过渡。
三、了解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从学习方法上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由于初中化学属于义务的素质水平教育,内容少,知识形象、简单、易记、易懂,就事论事,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不跳出课本的范畴。教材对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广阔,基本上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次。因此,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总喜欢把初中那一套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照搬到高中,相信老的习惯,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结果造成顾此失彼,这也是高一学生学不好化学的因素之一。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享用。教学生如何学习,是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正是授人以渔之举。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特别是高一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对学生进行如何联想、如何归纳、如何总结等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正确学习化学的方法。1、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针对新生普遍表现的当“收音机”、“抄写员”的惰性,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先积极思考,再精作笔记。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能逐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效率稳步提高。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观察发现,高一新生普遍不提问题或不会提问题,因此,老师开始应采取鼓励学生提问并利用自习课时间主动向个别学生提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应该和学生一起阅读材料,逐条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经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3、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习惯。平时要对学生进行一些特别的要求,比如应该要求学生对试卷进行评析,对每一次考试、测验的每一道习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分析每道题对、错的原因,不能只分析错题,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作题的时候是侥幸正确的,如果他们不对自己侥幸得分的题目进行分析的话,这部分侥幸得分的题目在下一次考试中就极可能成为他们失分的热点,对学生的发展极其不利,所以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分析每道习题。当然,如果得分的题目完全是掌握了的,可以只作简单的分析;如果并非是掌握了的,就应该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该题的考点,并在试卷上标明,该考点是教材的哪部分章节的内容,作好知识的链接,同时在教材上也可以作上标记,突出在某次考试中该知识点以何种形式出现。然后分析当时作题是时的想法,错误的原因现在对该知识点的了解程度、以及对题目的理解程度,考试后的收获等等。
总而言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但是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更是学习方法的衔接,应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其内在联系,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需要,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并不断提高学习的水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