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
2013-09-24
展开全部
据史料,孙中山十三岁离开家乡去美国檀香山,至四十五岁期间,只有约四年是在中国,但他的政治思想却深深地扎根在祖国,尤其向往《礼记·礼运大同篇》所描述的“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闲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后来孙中山手书的《黄埔军官学校训词》中就有这么两句:“以建民国,以进大同。”1917年,俄国取得革命胜利,孙中山大为兴奋。他认为这一事实“振发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精神”。“俄诚为吾党借鉴之资,亦吾国互助之友。”“以言主义则彼此均吻合;以言国情,则彼此有若兄弟。”(引自1924年3月16日《上海民国日报》载《中国国民党孙总理勉励同志文》),因而坚决提出了联俄主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