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还能持续高速增长多久
2013-09-25
展开全部
人口的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速度持续下降,在未来20年必将从劳动力和储蓄能力两个方面制约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空间。这不仅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需要从战略上加强研究,以应对来自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挑战。
毫无疑问,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根据GDP的增长速度,还是就提高贸易在世界经济中份额的能力来衡量,中国经济都是当前世界上最显眼、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国的GDP在2003年已经超过了11万亿元人民币。
但是,作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考虑到人口规模,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在过去25年约为每年6%-7%,低于GDP总量的增长差不多2个百分点。按现有美元汇率计算,人均GDP的水平从1978年不足100美元提高到了超过1000美元的水平。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保守估计,中国的GDP将在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12年超过德国。而在人均GDP方面,中国与发达经济之间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例如,与美国相比,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估计,中国的人均GDP还只有美国的16%左右。假设美国从现在起人均GDP每年保持2%的增长率,而中国为6%,那么要在2040年以后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才可能达到美国的一半。因此,尽管我们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在GDP总量上赶上美国和日本,但在迅速提高我们的人均GDP水平方面我们还要走更长远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
这“更长的路”意味着我们的增长空间还相当的大,持续的时间也应该会更长。最近出版的英国《金融时报》上刊登的“为什么中国可以再保持20年的高速增长?”一文认为,东亚经济赶超最发达经济的一个经验是,这些赶超型经济在他们的人均收入超过了美国人均收入的50%之前是很容易保持高速增长的。如果这个经验观察是正确的话,那么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至少还可以再高速增长35年,因为实现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一半至少要在2040年前后(按购买力平价估计)。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中国是否能够在未来25年甚至更长时间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呢?或者说,为了进一步缩小人均收入与最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经济增长能够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吗?
对于经济学家来讲,经济增长归根到底是一个人口现象。这不仅仅是因为所谓的“经济增长”意为国民产出的增长快于人口的增长,从而表现为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更深刻的原因还在于,第一,增长需要资本的快速积累。而资本的积累来源于国民的储蓄倾向。一个人口结构中劳动力集中于年轻化阶段的经济比一个人口处于老龄化的经济有更高的储蓄能力。第二,增长依赖劳动力的持续投入的增长。而劳动力的增长是人口增长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增长的结果。最后,增长的持续最终还取决于人口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素质的增长。
众所周知,中国的劳动力储备主要在农村地区。据世界银行估计,1991年中国有超过7亿的劳动力人口,而且还在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25年来,我们累计大约有1.6亿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或者种植业中转移了出来,在城市和非农产业部门就业。虽然农业人口占了中国总人口的70%以上(根据普查,最近降到了62%),但是农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显著下降。在每年的国民收入中,农业提供的国民收入从改革初期的将近40%,降到了今天不足15%。这说明,25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力的超常增长以及以劳动力为主要投入的乡村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由于拥有持续增长的青壮年劳动力供给,中国的国民储蓄能力也显著改善了。所谓国民的储蓄或者积累是指每年的国民收入中扣除国民消费(包括居民和政府的消费)之后的剩余大小。这是可以再投资于经济发展的剩余收入。今天,中国维持了世界上相当高的国民储蓄率,这显然与我们的劳动力集中地处于比较年轻的阶段有关。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20年前,新加坡和韩国也曾经达到过这样的储蓄水平,而今天都已经大大下降到25%左右。在东亚,当前只有泰国的储蓄率与中国内地大体相当。
那么,中国按照现在的这个增长模式能再保持未来25年以上的高速增长吗?要回答这个问题,简单地说,我们需要知道,第一,我们在未来能否继续维持这么高的国民储蓄率。而这与人口结构的变动趋势和劳动力的增长前景有很大的关系。第二,即使我们维持高储蓄率,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增长速度不下降(这是快速缩小与发达经济的收入水平的差距的关键),则还要取决于我们是否最终能够成功地实现经济增长由投入要素为主要推动力向增长主要由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主要推动力的转变。
就第一个问题来说,我们必须正视中国当前人口增长的特征和模式。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就出现下降趋势,现在的出生率水平与东亚的新兴工业化经济大体相当。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是收入水平提高的结果,而我们则与长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有相当的关系。因为一般来说,人口增长率与收入水平呈反向变动关系。按照目前的模式,有人估计,中国的青壮年劳动力将在2015年后达到零增长。这个趋势与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估计是一致的。中国现在被认为是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民政部的说法,我们现在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了10%,到2030年,中国超过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4亿人,占总人口的27%,成为比美国更年老的国家。到那个时候,退休人数将接近在职人数的一半。这意味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速度持续下降,在未来20年必将从劳动力和储蓄能力两个方面制约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空间。这不仅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需要从战略上加强研究,以应对来自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挑战。
毫无疑问,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根据GDP的增长速度,还是就提高贸易在世界经济中份额的能力来衡量,中国经济都是当前世界上最显眼、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国的GDP在2003年已经超过了11万亿元人民币。
但是,作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考虑到人口规模,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在过去25年约为每年6%-7%,低于GDP总量的增长差不多2个百分点。按现有美元汇率计算,人均GDP的水平从1978年不足100美元提高到了超过1000美元的水平。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保守估计,中国的GDP将在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12年超过德国。而在人均GDP方面,中国与发达经济之间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例如,与美国相比,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估计,中国的人均GDP还只有美国的16%左右。假设美国从现在起人均GDP每年保持2%的增长率,而中国为6%,那么要在2040年以后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才可能达到美国的一半。因此,尽管我们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在GDP总量上赶上美国和日本,但在迅速提高我们的人均GDP水平方面我们还要走更长远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
这“更长的路”意味着我们的增长空间还相当的大,持续的时间也应该会更长。最近出版的英国《金融时报》上刊登的“为什么中国可以再保持20年的高速增长?”一文认为,东亚经济赶超最发达经济的一个经验是,这些赶超型经济在他们的人均收入超过了美国人均收入的50%之前是很容易保持高速增长的。如果这个经验观察是正确的话,那么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至少还可以再高速增长35年,因为实现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一半至少要在2040年前后(按购买力平价估计)。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中国是否能够在未来25年甚至更长时间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呢?或者说,为了进一步缩小人均收入与最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经济增长能够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吗?
对于经济学家来讲,经济增长归根到底是一个人口现象。这不仅仅是因为所谓的“经济增长”意为国民产出的增长快于人口的增长,从而表现为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更深刻的原因还在于,第一,增长需要资本的快速积累。而资本的积累来源于国民的储蓄倾向。一个人口结构中劳动力集中于年轻化阶段的经济比一个人口处于老龄化的经济有更高的储蓄能力。第二,增长依赖劳动力的持续投入的增长。而劳动力的增长是人口增长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增长的结果。最后,增长的持续最终还取决于人口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素质的增长。
众所周知,中国的劳动力储备主要在农村地区。据世界银行估计,1991年中国有超过7亿的劳动力人口,而且还在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25年来,我们累计大约有1.6亿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或者种植业中转移了出来,在城市和非农产业部门就业。虽然农业人口占了中国总人口的70%以上(根据普查,最近降到了62%),但是农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显著下降。在每年的国民收入中,农业提供的国民收入从改革初期的将近40%,降到了今天不足15%。这说明,25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力的超常增长以及以劳动力为主要投入的乡村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由于拥有持续增长的青壮年劳动力供给,中国的国民储蓄能力也显著改善了。所谓国民的储蓄或者积累是指每年的国民收入中扣除国民消费(包括居民和政府的消费)之后的剩余大小。这是可以再投资于经济发展的剩余收入。今天,中国维持了世界上相当高的国民储蓄率,这显然与我们的劳动力集中地处于比较年轻的阶段有关。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20年前,新加坡和韩国也曾经达到过这样的储蓄水平,而今天都已经大大下降到25%左右。在东亚,当前只有泰国的储蓄率与中国内地大体相当。
那么,中国按照现在的这个增长模式能再保持未来25年以上的高速增长吗?要回答这个问题,简单地说,我们需要知道,第一,我们在未来能否继续维持这么高的国民储蓄率。而这与人口结构的变动趋势和劳动力的增长前景有很大的关系。第二,即使我们维持高储蓄率,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增长速度不下降(这是快速缩小与发达经济的收入水平的差距的关键),则还要取决于我们是否最终能够成功地实现经济增长由投入要素为主要推动力向增长主要由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主要推动力的转变。
就第一个问题来说,我们必须正视中国当前人口增长的特征和模式。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就出现下降趋势,现在的出生率水平与东亚的新兴工业化经济大体相当。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是收入水平提高的结果,而我们则与长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有相当的关系。因为一般来说,人口增长率与收入水平呈反向变动关系。按照目前的模式,有人估计,中国的青壮年劳动力将在2015年后达到零增长。这个趋势与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估计是一致的。中国现在被认为是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民政部的说法,我们现在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了10%,到2030年,中国超过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4亿人,占总人口的27%,成为比美国更年老的国家。到那个时候,退休人数将接近在职人数的一半。这意味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速度持续下降,在未来20年必将从劳动力和储蓄能力两个方面制约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空间。这不仅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需要从战略上加强研究,以应对来自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挑战。
2013-09-25
展开全部
不知道,我想这个就是专家也不敢保证,但是我还是希望我们国家能够高速发展的越久越好,不要停下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25
展开全部
永远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