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回答
推荐于2018-10-08
展开全部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诗歌鉴赏题
怎样读懂一首诗: 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文言文阅读文言考题的材料虽然都取自课外,但是知识点一般都是课内学过的,要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不少考生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文言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初读全文,把握大概。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骤当中,需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完成。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掌握常见的解题方法文言文阅读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2. 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3.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4.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5、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是"忠臣",而不是"不是忠臣"。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文句翻译题:
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诗歌鉴赏题
怎样读懂一首诗: 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文言文阅读文言考题的材料虽然都取自课外,但是知识点一般都是课内学过的,要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不少考生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文言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初读全文,把握大概。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骤当中,需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完成。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掌握常见的解题方法文言文阅读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2. 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3.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4.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5、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是"忠臣",而不是"不是忠臣"。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文句翻译题:
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作用无非就是:(1)总领全文【在开头】(2)承上启下(3)引出下文(4)提纲挈领【在最后】
二、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例如: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三、话的含义:就是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句话。
注意:无论什么阅读题,解答时都要做到在“字不离段,段不离章”,答案一定要有{文章中的语句},因为答案就在文章中,自己编的总赶不上作者说的吧。
二、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例如: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三、话的含义:就是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句话。
注意:无论什么阅读题,解答时都要做到在“字不离段,段不离章”,答案一定要有{文章中的语句},因为答案就在文章中,自己编的总赶不上作者说的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好,我任教语文将近11年,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方法,要抓住两个个重点。
1、阅读理解主要考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阅读包含阅读速度、阅读理解力、整理归纳分析能力等,语文、英语阅读在阅读速度、归纳提取重点两个方面表现得更明显。
由于大家平时对快速阅读接触不多,可以通过直接训练,训练大脑和眼睛的协调能力,去年,有学者推荐《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作为假期学生学习计划中,以为软件练习30个小时就能使阅读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学习每天练习1-2个小时,两个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通人300字每分钟左右的阅读速度会达到3000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记忆力也相应的快速提升。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从事脑心理研究的专家朱法良的高度认可,目前我们学习很多班级开展的假期速读速记训练课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系统》。
2、为了节省时间在做阅读的时候应该切忌:
(1)阅读时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译,这样会导致阅读速度的降低,要快速阅读整篇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2)不要一句话反复阅读,即阅读时碰到一时不理解的句子就一遍一遍地沉浸在阅读那个句子当中,反复琢磨。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要选对答案并不意味着对原文的每个句子都要读懂,抓住一些重点句子就够了,正确的做法是,以理解整个段落和整篇文章为主,在涵盖出题点的句子上用心捉摸。上文中提到的《精英特速读记忆》,超级速读训练同时就顺带训练了记忆,而超级记忆部分的思维导图对全面阅读文章后,抓出文章脉络和重点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尝试着学习一下。
如果是正在考试或者正在忙着备考的学生,我建议学习一下《精英特》,能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精英特速读》也是我们协会认可的。希望你早日进步!
1、阅读理解主要考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阅读包含阅读速度、阅读理解力、整理归纳分析能力等,语文、英语阅读在阅读速度、归纳提取重点两个方面表现得更明显。
由于大家平时对快速阅读接触不多,可以通过直接训练,训练大脑和眼睛的协调能力,去年,有学者推荐《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作为假期学生学习计划中,以为软件练习30个小时就能使阅读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学习每天练习1-2个小时,两个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通人300字每分钟左右的阅读速度会达到3000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记忆力也相应的快速提升。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从事脑心理研究的专家朱法良的高度认可,目前我们学习很多班级开展的假期速读速记训练课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系统》。
2、为了节省时间在做阅读的时候应该切忌:
(1)阅读时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译,这样会导致阅读速度的降低,要快速阅读整篇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2)不要一句话反复阅读,即阅读时碰到一时不理解的句子就一遍一遍地沉浸在阅读那个句子当中,反复琢磨。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要选对答案并不意味着对原文的每个句子都要读懂,抓住一些重点句子就够了,正确的做法是,以理解整个段落和整篇文章为主,在涵盖出题点的句子上用心捉摸。上文中提到的《精英特速读记忆》,超级速读训练同时就顺带训练了记忆,而超级记忆部分的思维导图对全面阅读文章后,抓出文章脉络和重点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尝试着学习一下。
如果是正在考试或者正在忙着备考的学生,我建议学习一下《精英特》,能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精英特速读》也是我们协会认可的。希望你早日进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 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 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7.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 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叙(略)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
(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过渡)
(4) 为后文作铺垫
17.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 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7.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 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叙(略)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
(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过渡)
(4) 为后文作铺垫
17.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