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完毕后,由炮口按照火药→填塞物→炮弹→填塞物的顺序装药,然后捅到最里面。
那时的火炮,有很多种击发方式
其实滑膛枪时代也分很多时代,看衣服就能看出来,在不同时期火炮也有所区别: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期,主要是普通半长袍军装+带饰品的宽边帽;
7年战争或独立战争时期,主要是镶边流线半长袍军装+三角冒;
拿破仑战争时期,主要是燕尾军装,帽子式样多了,有熊皮毛、高礼帽、长筒帽等等;
南北战争时期,开始使用平下摆军装,帽子各国都不同,少数国家已经出现大檐帽。
拿破仑战争是1792—1815,也就是第三个时代,那时的火炮主要有两种击发方式
一是像滑膛枪一样燧发,和现代火炮大致原理差不多,不过现代火炮击发是扳一个杆,而那时是拉一条绳。这种是在当时是比较新的火炮,只有较发达的几个国家才用。
二是用一个鸟嘴型把子浸泡药水,然后放进引信孔里,与火药发生反应,这在7年战争就开始用了,在当时是主要的火炮,尤其是1804年以前。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较落后的国家还在用火绳式火炮。
火炮的发射速度是不稳定的,主要取决于炮组成员人数、地方、天气等等因素。
由于战场上经常死人,炮组成员都是不固定的,理想状态是6人,不过一般都是3到4人,兵力短缺的时候也有两人炮组的。天气、地形、气候则影响每次开炮后的复位时间。
正常情况下,一门12磅路战炮是一分钟2到3发,新手更慢,一个优秀的的跑组15秒就能发射一次,比如拿破仑的近卫军,
3磅、4磅、8磅都是1800年以前的炮,这个时候大炮口径太多,给后勤和战地勤务造成很多困难,严重影响作战效率,所以后来陆战火炮被统一为6磅和12磅。9磅炮其实就是英军的12磅炮,12英制镑约等于9法制磅。
海军还有24磅和32磅炮,某些关卡和要塞还有42磅炮。
东方的俄国和土耳其在那时用过20磅和18磅炮,但就是大而已,性能都很差。
一门6炮通常是2到3匹马拉,12磅是3到4匹,这只是“纸面”的状况,而在现实中这个和炮组成员一样,没有定数的,两匹马拉一个12磅完全没问题,只不过多几匹马来拉行军能快点,尤其是上坡的时候,马多的时候,每门炮就多几匹马,走快点;缺马的时候,每门跑就少几匹马拉,走慢点。
但也有一些财大气粗的国家用6到8匹马拉一个6磅炮,行军时所有的炮组都乘在马或炮架上,这样的好处就是行进、布局、转移的速度特别快,但是很少有国家奢侈到这种程度。
就点火那块能详细的吗?有图或视频更好,谢谢
12磅野战炮发射过程
装备物品,三根长杆,一根装蜗杆,一根装海绵,剩下一根用于填装;火药(18世纪用尼龙袋装,19世纪有些富裕的国家改用锡箔纸装);炮弹(实心弹、榴弹、霰弹、葡萄弹,海军还有链弹)
1、发射第一发炮弹;
2、归位;
3、用蜗杆清除膛内残药与残片;
4、用海绵沾上水,伸入炮管降温,防止填装时走火;
5、先装入火药,再装入炮弹(也可以用胶布固定在一起),用推弹器推到最深处;
6、用长针伸入火门,刺破火药袋,如果是锡箔纸的话就没必要了,但刺破了较保险;
7、见下图,画的不太成比例,但大致是这个样子
绿色为火药,红色为实心弹,蓝色为点火管,紫色为拉火绳,
火炮后膛上方的小孔即为火门,先用长针从这里刺破火药袋,然后伸入点火管,最后用拉火绳前段的钩子勾住点火管的保险栓,然后炮手到安全距离,用绳子拉掉保险栓,引燃点火管,然后点火管引爆炸药,推进炮弹前进,炮弹在出膛之前一直都会受到推进。
图中展示的是第一种点火方式,拿破仑战争期间普及率并不高,在法国只有近卫军和少数部队才用,英国海军也是直到鸦片战争前期才全面列装。
第二种点火方式是用一个鸟嘴型点火杆,将鸟嘴部位引燃(并非明火,而是火星状态),然后从火门伸入接触被刺破的火药袋,这种方法也可以通过加热锡箔纸来引发。
第二种是当时普及的方法。
还要一种古老的方式,就是直接在火门插入一个完全没技术含量的普通绳子,然后用明火点燃,这种方法效率非常低下,16世纪以后欧洲人基本不用,中国倒是一直在用,可笑的是19世纪很多从外国进口的火炮居然还用这种方法点燃。
完成上面全套过程,时间并不一致,拿破仑的近卫军炮兵只需30秒,而战场上2到4分钟才发射一枚炮弹的情况很常见。
还有一点楼主可能知道,所谓6磅、12磅是指炮弹重量,炮本身是不可能这么轻的,而且炮弹重不一定就代表炮重。最开始6磅炮是为以前的3磅、4磅、8磅炮统一口径而出现的,重量和威力都比较合适,后来之所以有12磅炮,是因为改用了更轻的青铜材料,但青铜必备的铜和锡在当时很贵,所以造12磅炮是很奢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