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山西省都出过什么名人?
2013-09-24
展开全部
王烈:字彦方,平原县(今山东平原)人。生于永和六年(公元141年),卒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8年)。王烈少时师从陈寔,闻名遐迩。董卓作乱时避乱辽东,并多次拒绝曹操的聘请。七十八岁时病死于辽东。
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人。少时知名,初为曹丕的文学侍从,曹丕继位之后,王昶由散骑侍郎转任洛阳典农、兖州刺史。魏明帝继位,出任扬烈将军、徐州刺史,封关内侯、武观亭侯。伐吴之后升任征南大将军,晋封京陵侯。讨伐毋丘俭之乱之后升任骠骑将军,又因平定诸葛诞有功而升任司空。王昶著有《治论》、《兵书》等数十篇论著。死后谥号穆侯。
王沈:西晋文学家。字彦伯。高平(今山东巨野)人。生卒年不详。出身寒素,受豪门世族压抑,仕郡文学掾,郁郁不得志,终于乡闾。曾作《释时论》以发泄内心积愤。《晋书·惠帝纪》载,惠帝“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高平王沈作《释时论》,南阳鲁褒作《钱神论》,庐江杜嵩作《任子春秋》,皆疾时之作也”。《释时论》强烈地指责了世族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揭露了一批无德无才、欺世盗名之徒的可憎面目和卑劣用心:“责人必急 ,于己恒宽。德无厚而自贵,位未高而自尊。”这些人趋炎附势,党同伐异。文章最后表明了作者自己怀真抱素,淡泊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全篇文章,或庄或谐,辛辣有力,是晋代一篇思想性很强的散文。传世作品仅《释时论》一篇。
王浑(223~297年),字玄冲,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三国至西晋时期的大臣。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其父王昶是魏国司空。王浑承袭父亲京陵侯之位,属魏大将军曹爽部下。嘉平元年(249年),“高平陵事变”后,曹爽被杀,王浑随之免职。后来又被起用为怀(今河南沁阳县)令,参司马昭的安东将军军事,任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年间(264~285年),为越骑校尉。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但是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过太乐(yuè)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王居正(公元11世纪)〔北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学丹青有父风,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与父王拙同驰名于画坛希望对您有帮助
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人。少时知名,初为曹丕的文学侍从,曹丕继位之后,王昶由散骑侍郎转任洛阳典农、兖州刺史。魏明帝继位,出任扬烈将军、徐州刺史,封关内侯、武观亭侯。伐吴之后升任征南大将军,晋封京陵侯。讨伐毋丘俭之乱之后升任骠骑将军,又因平定诸葛诞有功而升任司空。王昶著有《治论》、《兵书》等数十篇论著。死后谥号穆侯。
王沈:西晋文学家。字彦伯。高平(今山东巨野)人。生卒年不详。出身寒素,受豪门世族压抑,仕郡文学掾,郁郁不得志,终于乡闾。曾作《释时论》以发泄内心积愤。《晋书·惠帝纪》载,惠帝“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高平王沈作《释时论》,南阳鲁褒作《钱神论》,庐江杜嵩作《任子春秋》,皆疾时之作也”。《释时论》强烈地指责了世族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揭露了一批无德无才、欺世盗名之徒的可憎面目和卑劣用心:“责人必急 ,于己恒宽。德无厚而自贵,位未高而自尊。”这些人趋炎附势,党同伐异。文章最后表明了作者自己怀真抱素,淡泊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全篇文章,或庄或谐,辛辣有力,是晋代一篇思想性很强的散文。传世作品仅《释时论》一篇。
王浑(223~297年),字玄冲,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三国至西晋时期的大臣。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其父王昶是魏国司空。王浑承袭父亲京陵侯之位,属魏大将军曹爽部下。嘉平元年(249年),“高平陵事变”后,曹爽被杀,王浑随之免职。后来又被起用为怀(今河南沁阳县)令,参司马昭的安东将军军事,任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年间(264~285年),为越骑校尉。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但是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过太乐(yuè)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王居正(公元11世纪)〔北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学丹青有父风,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与父王拙同驰名于画坛希望对您有帮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