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名字的由来?
3个回答
2013-09-24
展开全部
汀州古城墙长汀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至新石器时代,古闽族人在此繁衍生息。历史上为州、郡、路、府所在地,八闽客家首府,“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曾是闽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 据《读史方舆纪要》,唐置长汀县。“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向南,南,丁位也。”县名得自长汀村,因县治迁此,故名。长汀村以境内有长汀溪为名。[3] 公元282年(西晋太康三年)为新罗县境。 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福建经略使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于九龙水源长汀村置长汀县,属汀州。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改汀州为临汀郡,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复名汀州,时县治已附于州郭,后随州治迁至东方口(宋名县基岭)县治仍附州郭。公元769年(大历四年)。又随州治迁白石村,即今县治所在。 公元893年(景福二年),王潮克福州,称留后,长汀县属王潮。公元909年(后梁开平三年),潮弟审之为闽王,公元933年(后唐长兴四年),闽王王延钩称帝,改元龙启,长汀县仍属闽。公元943年(闽永隆五年),闽富沙王王延政于建州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公元944年(天德二年),长汀县属殷,公元945年(天德三年),殷亡,长汀县属南唐。 公元975年(宋开宝八年),南唐亡。县人宋版图。公元985年(雍熙二年),长汀县属福建路。公元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改汀州为汀州路,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为囊加真公主赐地。公元1282年(元至元十九年),福建、江西二行中书省合并,置福建宣慰使司,长汀县属福建宣慰使司。 公元1398年(明洪武元年),改汀州路为汀州府,公元1399年(明洪武二年),置福建行中书省,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公元1407年(明洪武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长汀县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长汀县始终为汀州、郡、路、府属县。 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废府建置,长汀县属汀漳道,隶福建省。公元1919年八年(民国八年),闽军与护法军协议,长汀县属护法区。公元1925年(民国十四年),复录福建省。 1929年3月,红军入长汀,建长汀县革命委员会,为闽西、赣南第一个红色县组政权,苏维埃政府于涂坊,属闽西苏维埃政府。1931年10月,建立汀州市苏维埃政府于城关。12月,以南阳、才溪、通贤、畲心、涂坊、中屋村、水口、三洲、濯田等区建新汀县,县治设于濯田。以河田、四都、古城、长汀附城、汀东、童坊、张地等地为长汀县,县治设于河田。市、县均属西苏维埃政府。1932年3月,建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于汀州市;与此同时,撤销新汀县。才溪、通贤划归上杭县,南阳划归新泉县,其余各区并长汀县。10月,分长汀县东北部分地建立汀东县于馆前;1933年9月,分长汀县近汀州市部分地区建立兆征县,县治设省苏维埃政府内,均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红军作战略转移,撤离中央苏区。长汀复由国民政府统辖,改用民国纪年,仍合称长汀县,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驻汀。翌年改隶省第七区解放军接管长汀县。18日,成立长汀县人民政府,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至1997年,隶龙岩地区专员公署。1997年5月至2008年12月,隶属地级龙岩市。
2018-11-25
展开全部
这么难听谁取的
拖出来
拖出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24
展开全部
路易·艾黎曾说过,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山城就是湖南的凤凰和福建的长汀。长汀又名汀州,地处福建省西部,为闽赣两省的边陲要冲,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县设11镇8乡,总面积3099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五大县。长汀为丘陵地形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8.3度,最低气温零下7.4度,最高气温39.4度,年平均降雨量1731.9毫米,适宜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
粤赣三省交界处山谷斗绝的盆地中。四周沃野平畴,城内卧龙山,一峰突起,不与群峰相连。而依山沿河修筑的古城墙,把半个卧龙山圈进城内,构成了挂壁城池,形成城内有山,山中有城的独特格局。那汀江更像一条飘逸的白练,穿城而过。这样,山城枕山临溪,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汀江之畔。宋朝汀州太守陈轩将之形象地描述为:“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
长汀山清水秀,龙山白云、朝斗烟霞、云骧风月、霹雳丹灶、拜相青山、宝珠晴岚、苍玉古洞、通济瀑泉等八景,和汀江龙门、官坊奇洞、岿龙凌空、大悲观日、东华翠嶂、虎忙天池、龙嶂云峰、叶花古庵、西岭松涛、乌石龙潭、丽礁虹辍、白沤映碧等十二胜,素享盛名。
长汀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四千年前,这里是古越族人休养生息的地方。全县现有二百多处新石器遗址。在大量出土的石器和陶器中,西周的陶印拍、商周的陶尊、唐代的多角盖罐、宋代的陶谷仓等,都属国家文物宝库中的珍品。
汀州,作为以客家先民为主设置的州,在大唐盛世中诞生。从那时起一直到清代,长汀一直成为州、郡、路、府的所在地,成为历代闽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福建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
客家人创建了汀州,也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走进长汀,只要留意一下这里的建筑、饮食、民风,就不难感受以它独特的魅力。
云骧阁,是典型的南方古代楼阁建筑。它建于唐大力年间,集奇山、碧水、古木、桥梁、楼阁于 一体,充分体现了当时汀州先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艺术。
类似这样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在长汀几乎抬眼就见,随处可及。唐、宋、明、清的古城门,气势恢宏的文庙,雕梁画栋的天后宫,金碧辉煌的庙宇,奇特的双阴塔,唐宋古街区……让人目不睱接,流连忘返。
长汀的传统民居 建筑是客家建筑文化的另一特色,它继承了中原的宗族府第式的建筑风格,沿中轴线两边展开,层层递进,前后左右对称,布局严谨。这种民居规模大的可容纳一个家族几十户人居住。有的前设门楼,后有闺阁绣花楼,并建有"美人靠"弧形栏座椅,十分典雅别致。这类客家民居建筑,以长汀围屋最为典型,它和客家土楼一样,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家族城寨"。
除了汀州试院、府学、汀州府文庙、朱子祠外,罕见的汀州古井"双阴塔"为世之一绝。此塔是唐代古井"八卦龙泉"和宋代"府学阴塔"的合称。碑文记载,汀州人建造"双阴塔",并不是用饮食,目的在于"以镇文风"。一千多年过去了,双阴塔依然常年井水不枯,清澈见底,一如汀州人才辈出,源源不断。他们中杰出代表如元朝名将罗良,辅佐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刘国轩,清代海内名士黎士弘,画坛巨匠上官周,近代名士、"真诗人"(陈毅语)江庸……他们使长汀熠熠生辉。
长汀被誉为客家的首府,而绕城而过的汀江更被喻为客家人的母亲河。
要想了解客家人,当然就要从长汀出发了。很遗憾的是长汀的部分人只识得保护“汀州试院”等一些的近代史闻名的建筑,却不会保护民宅建筑(要想学习的话,大理、丽江是他们学习的例子)。
唐代古城门三元阁现在被“保护”得非常好。古城门图片里的样子已不复存在。
古城门的四周古建筑已清拆一空。附近竞建成崭新的3层商住铺,还强行修了一条黑水环流的护城河,还有金水桥,听说是学习“天安门城楼的”……
如此的景况本以为这次行程失色不少了,但细心的发掘却令我有莫大的收获。沿着古城南大街行走,街 上深沉的青砖围墙,门面破落的雕梁,屋顶上青瓦层叠,高低参差,都不时竞相显现着这座古城往惜的辉煌。
走进那门面破旧的紫云公祠,映入眼里于精堪的石雕门洞下是那两扇还残留“加冠”、“晋爵”字样的门扇,那七进厅的布局,显示着惜日主人的豪气;而倒于地下的木雕梁柱,屏风门扇又显出当今主人的无奈。生活的清苦,更令主人家吴长富对于倒下的珍贵物品无闲理采。
而富有代表性的赖氏坦园公祠、陈氏宗祠等等不是空置破烂,就是给好几户人家分开割让来居住着,而类似的建筑在长汀古城不下几十间,遥想当时车水马龙,商家云集是一派如何繁盛的景象。
在长汀的建设街更是古街一条,那里有一颗600年的老铁树,还有多间木雕工艺品店,走过其中阵阵的木香甚为诱人,更令人醉心于汀州的古文化之中。
粤赣三省交界处山谷斗绝的盆地中。四周沃野平畴,城内卧龙山,一峰突起,不与群峰相连。而依山沿河修筑的古城墙,把半个卧龙山圈进城内,构成了挂壁城池,形成城内有山,山中有城的独特格局。那汀江更像一条飘逸的白练,穿城而过。这样,山城枕山临溪,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汀江之畔。宋朝汀州太守陈轩将之形象地描述为:“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
长汀山清水秀,龙山白云、朝斗烟霞、云骧风月、霹雳丹灶、拜相青山、宝珠晴岚、苍玉古洞、通济瀑泉等八景,和汀江龙门、官坊奇洞、岿龙凌空、大悲观日、东华翠嶂、虎忙天池、龙嶂云峰、叶花古庵、西岭松涛、乌石龙潭、丽礁虹辍、白沤映碧等十二胜,素享盛名。
长汀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四千年前,这里是古越族人休养生息的地方。全县现有二百多处新石器遗址。在大量出土的石器和陶器中,西周的陶印拍、商周的陶尊、唐代的多角盖罐、宋代的陶谷仓等,都属国家文物宝库中的珍品。
汀州,作为以客家先民为主设置的州,在大唐盛世中诞生。从那时起一直到清代,长汀一直成为州、郡、路、府的所在地,成为历代闽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福建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
客家人创建了汀州,也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走进长汀,只要留意一下这里的建筑、饮食、民风,就不难感受以它独特的魅力。
云骧阁,是典型的南方古代楼阁建筑。它建于唐大力年间,集奇山、碧水、古木、桥梁、楼阁于 一体,充分体现了当时汀州先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艺术。
类似这样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在长汀几乎抬眼就见,随处可及。唐、宋、明、清的古城门,气势恢宏的文庙,雕梁画栋的天后宫,金碧辉煌的庙宇,奇特的双阴塔,唐宋古街区……让人目不睱接,流连忘返。
长汀的传统民居 建筑是客家建筑文化的另一特色,它继承了中原的宗族府第式的建筑风格,沿中轴线两边展开,层层递进,前后左右对称,布局严谨。这种民居规模大的可容纳一个家族几十户人居住。有的前设门楼,后有闺阁绣花楼,并建有"美人靠"弧形栏座椅,十分典雅别致。这类客家民居建筑,以长汀围屋最为典型,它和客家土楼一样,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家族城寨"。
除了汀州试院、府学、汀州府文庙、朱子祠外,罕见的汀州古井"双阴塔"为世之一绝。此塔是唐代古井"八卦龙泉"和宋代"府学阴塔"的合称。碑文记载,汀州人建造"双阴塔",并不是用饮食,目的在于"以镇文风"。一千多年过去了,双阴塔依然常年井水不枯,清澈见底,一如汀州人才辈出,源源不断。他们中杰出代表如元朝名将罗良,辅佐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刘国轩,清代海内名士黎士弘,画坛巨匠上官周,近代名士、"真诗人"(陈毅语)江庸……他们使长汀熠熠生辉。
长汀被誉为客家的首府,而绕城而过的汀江更被喻为客家人的母亲河。
要想了解客家人,当然就要从长汀出发了。很遗憾的是长汀的部分人只识得保护“汀州试院”等一些的近代史闻名的建筑,却不会保护民宅建筑(要想学习的话,大理、丽江是他们学习的例子)。
唐代古城门三元阁现在被“保护”得非常好。古城门图片里的样子已不复存在。
古城门的四周古建筑已清拆一空。附近竞建成崭新的3层商住铺,还强行修了一条黑水环流的护城河,还有金水桥,听说是学习“天安门城楼的”……
如此的景况本以为这次行程失色不少了,但细心的发掘却令我有莫大的收获。沿着古城南大街行走,街 上深沉的青砖围墙,门面破落的雕梁,屋顶上青瓦层叠,高低参差,都不时竞相显现着这座古城往惜的辉煌。
走进那门面破旧的紫云公祠,映入眼里于精堪的石雕门洞下是那两扇还残留“加冠”、“晋爵”字样的门扇,那七进厅的布局,显示着惜日主人的豪气;而倒于地下的木雕梁柱,屏风门扇又显出当今主人的无奈。生活的清苦,更令主人家吴长富对于倒下的珍贵物品无闲理采。
而富有代表性的赖氏坦园公祠、陈氏宗祠等等不是空置破烂,就是给好几户人家分开割让来居住着,而类似的建筑在长汀古城不下几十间,遥想当时车水马龙,商家云集是一派如何繁盛的景象。
在长汀的建设街更是古街一条,那里有一颗600年的老铁树,还有多间木雕工艺品店,走过其中阵阵的木香甚为诱人,更令人醉心于汀州的古文化之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