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过程如何处理文字与画面的逻辑关系
1个回答
2013-09-25
展开全部
20世纪末,人类迈入了数字电子传播时代。一方面,多媒体、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的融入,为电视传播获得了延伸的可能性。电视编辑突破了基于磁带的线性编辑的诸多局限,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线性编辑等为电视创作空间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媒介和新技术使自己放大和延伸”③。新技术应用下的电视编辑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需要新思维的切实指导,需要思维的推动激发和创造性构思。
另一方面,媒介竞争也迫使电视编辑更新思维观念与思维方式。一直以来,报纸、广播与电视的竞争始终没有停止过,“第四媒体”网络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对电视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构成强大的冲击。面对其他媒介及其电视媒介间的多重竞争压力,电视如果不及时从思维观念和思维策略上加以突破,其传统的优势地盘将难以维持。
从“信息高速公路”的推进到“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概念的提出,信息资源的丰富与膨胀已是公认的事实,而且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影视产业将进一步跨入市场化、国际化轨道,“接受暴风雨的洗礼”④在所难免。如何更为合理有效地利用和开发影视资源是未来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如何实现电视资源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如何借鉴和吸纳外来资源,并纳入自主发展轨道,如何实现从外延到内涵的强化,如何进行整合与重构,这是电视编辑面临的又一新问题。思维观念、模式、方法、策略的革新势在必行。
电视编辑是电视作品的重要思维艺术和结构方法,是电视制作的最后环节。任何电视作品的形成都离不开电视编辑的直接组织和传播,电视编辑的思维方式与规律直接影响着最终电视作品的质量。北京广播学院的丁海宴先生曾以纪录片的编辑为例:“纪录片编辑的过程,就是整理的过程。纪录片在前期拍摄的时候经常是模糊的,而在编辑台上才能理出头绪。在记录事实的过程中,主观的理解与客观的事实,时常是相背的,这种矛盾的统一同样需要在编辑台上完成。许多感情阶段无法理解和解释的事实,往往需要在理智阶段来分辨和澄清。如果说,纪录片的前期制作是一种即兴的感情创作,那么后期编辑则应该是理智的思维创造。用个形象的说法,摄影机是感情的机器,编辑机(包括剪刀)则是理智的工具。”⑤思维在编辑阶段的重要作用可见一般。
面对紧迫的实践形势,理论显得相对滞后,这是当前电视界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尽管“操作和思维是平等进行的”,但“两者是两个高低不同的层次和系统,人的思维和认识永远指挥着操作”。⑥这也是建构电视编辑思维的另一重要动因。
二
电视节目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创作过程,我们不妨进行简化:
电视节目=信息(视音频信息为主,包括其他文字、图表、动画等信息)+思维+工具。
其中节目是思维的最终体现和目标,信息是思维的作用对象,工具是思维的实现手段。我们先看这样两个镜头:铁锄和火箭,表面上毫无关联,如果给予客观和感性的描述,则是:从时间上看,一个是远古的生产工具,一个是当代的顶尖技术;从空间上看,一个在古老的文明部落,一个处于现代高科技城。当建立起某种理性认识时,就会产生直观明了的联系。通过人们的思维使之产生某种关联,或对比技术的进步,或隐喻历史的变革,这就是一种创造,一种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的创新。在这里,画面铁锄和火箭是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是历史照片记录,也可以是现有实物的展示;它们的对比或隐喻则是一种基于辩证思维的合理对接,一种基于形式组织的逻辑连贯;而组织的物理工具可以是硬切,也可以是叠化或划等特技手段,只要符合特定的叙述情境,其处理手段都将是思维实现的合理存在。
电视编辑思维的重要功能之一即在于将这些直观上无关联的画面组织起来。画面隐含的延伸性是电视编辑实现思维概括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基础,在普多夫金和库里肖夫看来:“剪辑的过程不仅仅是讲述一个连续的故事。通过适当的组接并列方法,可以赋予镜头过去从未具有的意义。”他们甚至把它作为一条“美学原则”:“对于一种艺术来说,首先是材料,其次是组织运用这些材料,使其适合这种艺术的特殊要求的方法。”⑦
信息科学和认知科学把思维理解为“发生在脑中的信息变化过程,或者说是信息变换过程,从操作意义上讲即信息加工过程。”在他们看来,“思维是在特定物质结构中以信息变换的方式对客体深层远区实现穿透性反映的、可派生出或可表现为高级意识活动的物质活动。”⑧它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是人类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以信息加工为基础,又超越了信息加工的物理存在意义,赋予信息以精神、以力量、以思想。
如此看来,电视编辑思维即是一种选择、加工、存储和输出电视信息的高级意识活动与过程,它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选择信息。调动电视编辑的注意力、观察力,对感性材料的捕捉能力、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选择信息,这是电视编辑思维的准备阶段。摄像师从俯拾皆是的生活现象中寻找出用以传情达意的最直接、最真切的对象物;电视编辑则从这些视听形象中选择和提炼信息,用以构造屏幕形象,可以说,是电视摄像工作的延续阶段。当然,电视编辑选择信息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受众的需要,这是制约创作者选择信息的客观因素。
2.加工信息。发挥电视编辑的想象力、抽象力和创造力,加工组合信息,这是电视编辑的主体阶段和核心。
3.存储信息。运用恰当的记忆方式和认知规律组织协调信息,这是主体阶段的延续。这两个阶段是信息的创造阶段,蒙太奇形象的塑造,电视独特时空的构造,都是通过电视编辑对信息的加工与组织实现的。创作者的认知能力、认知动机等在此得到体现,其思维观念、思维习惯也对之产生影响,相应地,受众的需求和认知方式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和遵循。
4.输出信息。基于电视编辑与受众的交互能力,将存储的信息输出给受众,这是整个电视编辑思维的完善阶段和最终检验阶段。
纪录片导演孙曾田在谈到《神鹿啊,我们的神鹿》的创作时说:“《神鹿》的剪辑,从全片结构到细节处理,加加减减,移前挪后,都作了多次调整。人们常说,拍摄辛苦,其实剪辑才叫辛苦,是一种‘心’苦,是一种煎熬。从头到尾,画面与音乐、音响、解说在心中不断地混录着,同时也在寻找着一种最好的表现方式。”⑨用“心”选择画面和声音,用“心”组织画面和声音,用“心”寻找表达方式,用“心”编码,善于把客观事物的逻辑关系转变成电视画面形象的逻辑关系,把客观生活现实变成电视中的现实性信息和形象。电视编辑思维的全部信息和内容经过选择和理性组织得以具体化。
三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思维应该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二者结合的创造思维。⑩按照这一科学界定,电视编辑思维也应当包含三种基本形态: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
形象思维是电视编辑思维的第一层次,即通过具有形象化的电视符号组织来阐释一定的意义,是一种具象化信息的加工过程。著名导演谢晋在谈到电影、电视的本性时,曾用一句话来概括:“形象高于一切”。的确,电视摄像捕获的是视觉化形象,电视编辑塑造的也是形象,“电视是直观、形象信息的窗口”(11),形象的选择与建构是电视思维的第一要义和最基础层次。
形象思维活动以客观形象为思维对象、以感性形象为思维材料、以指导创造物化形象的实践为主要目的,基本贯穿于电视制作的全过程。人们运用形象思维工具,就可对事物的客观形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引起联想与想象,创造新的物化形象。或以形象的积累创造诗意、表达情绪,或以形象的对比阐述思想、强调差异、刻画人物,或以形象的联想隐喻或象征某种意义,等等。
如果说形象思维是以物质客观存在的形态及其形象信息来表现事物,逻辑思维则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表达事物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一样都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正如朱景和先生所说:“艺术创作有赖于形象思维,但在某些纪录片创作中,逻辑思维也颇重要。”(12)事实上,逻辑思维并不仅限于纪录片种,其他电视节目中也有广泛应用。
电视编辑的逻辑思维是指以事物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为起点建构和组织信息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以概念为基本思维单元、以抽象或逻辑为基本思维方法、以语言符号和信息辩证对列为基本表达工具的思维形态。
即使是最推崇再现物质现实的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也不否认具有抽象意义的逻辑思维:“在如实地再现某种东西时,如果不能在抽象的意义上使它的含义更加丰富,那就是多此一举。”(13)例如在反映两国元首会谈时,前一个镜头是一国领导人谈笑风生,后一个镜头是另一国元首在微笑倾听。这里传递的除了表面上的说与听,还有“关系融洽,气氛友好”的含义。
“艺术并不仅仅是反映,而且也是改造,是创造,是艺术劳动,是实践。”(14)“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15)电视编辑对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创造性意识活动。
创造思维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创造性结合,是两者互补、互促的过程,是人们通过丰富的联想并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创作人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大量的信息储备去实现创造思维。“从某种程度上说,电视纪录片剪辑是一种创造性的汇集工作,所以它更强调剪辑的作用,靠新颖的手法吸引人,靠视觉联想的确切性和创造性以及有目的的剪辑使影片生动起来。”(1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节目编辑中运用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等开放性、立体性、层次性、深刻性的思维方法,不断用新的视角去审视各种现象,用新的方法去表述各种内容,用新的手段去传播各种信息,这是时代赋予当代电视节目创作者的重要内涵。
另一方面,媒介竞争也迫使电视编辑更新思维观念与思维方式。一直以来,报纸、广播与电视的竞争始终没有停止过,“第四媒体”网络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对电视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构成强大的冲击。面对其他媒介及其电视媒介间的多重竞争压力,电视如果不及时从思维观念和思维策略上加以突破,其传统的优势地盘将难以维持。
从“信息高速公路”的推进到“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概念的提出,信息资源的丰富与膨胀已是公认的事实,而且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影视产业将进一步跨入市场化、国际化轨道,“接受暴风雨的洗礼”④在所难免。如何更为合理有效地利用和开发影视资源是未来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如何实现电视资源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如何借鉴和吸纳外来资源,并纳入自主发展轨道,如何实现从外延到内涵的强化,如何进行整合与重构,这是电视编辑面临的又一新问题。思维观念、模式、方法、策略的革新势在必行。
电视编辑是电视作品的重要思维艺术和结构方法,是电视制作的最后环节。任何电视作品的形成都离不开电视编辑的直接组织和传播,电视编辑的思维方式与规律直接影响着最终电视作品的质量。北京广播学院的丁海宴先生曾以纪录片的编辑为例:“纪录片编辑的过程,就是整理的过程。纪录片在前期拍摄的时候经常是模糊的,而在编辑台上才能理出头绪。在记录事实的过程中,主观的理解与客观的事实,时常是相背的,这种矛盾的统一同样需要在编辑台上完成。许多感情阶段无法理解和解释的事实,往往需要在理智阶段来分辨和澄清。如果说,纪录片的前期制作是一种即兴的感情创作,那么后期编辑则应该是理智的思维创造。用个形象的说法,摄影机是感情的机器,编辑机(包括剪刀)则是理智的工具。”⑤思维在编辑阶段的重要作用可见一般。
面对紧迫的实践形势,理论显得相对滞后,这是当前电视界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尽管“操作和思维是平等进行的”,但“两者是两个高低不同的层次和系统,人的思维和认识永远指挥着操作”。⑥这也是建构电视编辑思维的另一重要动因。
二
电视节目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创作过程,我们不妨进行简化:
电视节目=信息(视音频信息为主,包括其他文字、图表、动画等信息)+思维+工具。
其中节目是思维的最终体现和目标,信息是思维的作用对象,工具是思维的实现手段。我们先看这样两个镜头:铁锄和火箭,表面上毫无关联,如果给予客观和感性的描述,则是:从时间上看,一个是远古的生产工具,一个是当代的顶尖技术;从空间上看,一个在古老的文明部落,一个处于现代高科技城。当建立起某种理性认识时,就会产生直观明了的联系。通过人们的思维使之产生某种关联,或对比技术的进步,或隐喻历史的变革,这就是一种创造,一种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的创新。在这里,画面铁锄和火箭是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是历史照片记录,也可以是现有实物的展示;它们的对比或隐喻则是一种基于辩证思维的合理对接,一种基于形式组织的逻辑连贯;而组织的物理工具可以是硬切,也可以是叠化或划等特技手段,只要符合特定的叙述情境,其处理手段都将是思维实现的合理存在。
电视编辑思维的重要功能之一即在于将这些直观上无关联的画面组织起来。画面隐含的延伸性是电视编辑实现思维概括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基础,在普多夫金和库里肖夫看来:“剪辑的过程不仅仅是讲述一个连续的故事。通过适当的组接并列方法,可以赋予镜头过去从未具有的意义。”他们甚至把它作为一条“美学原则”:“对于一种艺术来说,首先是材料,其次是组织运用这些材料,使其适合这种艺术的特殊要求的方法。”⑦
信息科学和认知科学把思维理解为“发生在脑中的信息变化过程,或者说是信息变换过程,从操作意义上讲即信息加工过程。”在他们看来,“思维是在特定物质结构中以信息变换的方式对客体深层远区实现穿透性反映的、可派生出或可表现为高级意识活动的物质活动。”⑧它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是人类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以信息加工为基础,又超越了信息加工的物理存在意义,赋予信息以精神、以力量、以思想。
如此看来,电视编辑思维即是一种选择、加工、存储和输出电视信息的高级意识活动与过程,它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选择信息。调动电视编辑的注意力、观察力,对感性材料的捕捉能力、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选择信息,这是电视编辑思维的准备阶段。摄像师从俯拾皆是的生活现象中寻找出用以传情达意的最直接、最真切的对象物;电视编辑则从这些视听形象中选择和提炼信息,用以构造屏幕形象,可以说,是电视摄像工作的延续阶段。当然,电视编辑选择信息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受众的需要,这是制约创作者选择信息的客观因素。
2.加工信息。发挥电视编辑的想象力、抽象力和创造力,加工组合信息,这是电视编辑的主体阶段和核心。
3.存储信息。运用恰当的记忆方式和认知规律组织协调信息,这是主体阶段的延续。这两个阶段是信息的创造阶段,蒙太奇形象的塑造,电视独特时空的构造,都是通过电视编辑对信息的加工与组织实现的。创作者的认知能力、认知动机等在此得到体现,其思维观念、思维习惯也对之产生影响,相应地,受众的需求和认知方式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和遵循。
4.输出信息。基于电视编辑与受众的交互能力,将存储的信息输出给受众,这是整个电视编辑思维的完善阶段和最终检验阶段。
纪录片导演孙曾田在谈到《神鹿啊,我们的神鹿》的创作时说:“《神鹿》的剪辑,从全片结构到细节处理,加加减减,移前挪后,都作了多次调整。人们常说,拍摄辛苦,其实剪辑才叫辛苦,是一种‘心’苦,是一种煎熬。从头到尾,画面与音乐、音响、解说在心中不断地混录着,同时也在寻找着一种最好的表现方式。”⑨用“心”选择画面和声音,用“心”组织画面和声音,用“心”寻找表达方式,用“心”编码,善于把客观事物的逻辑关系转变成电视画面形象的逻辑关系,把客观生活现实变成电视中的现实性信息和形象。电视编辑思维的全部信息和内容经过选择和理性组织得以具体化。
三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思维应该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二者结合的创造思维。⑩按照这一科学界定,电视编辑思维也应当包含三种基本形态: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
形象思维是电视编辑思维的第一层次,即通过具有形象化的电视符号组织来阐释一定的意义,是一种具象化信息的加工过程。著名导演谢晋在谈到电影、电视的本性时,曾用一句话来概括:“形象高于一切”。的确,电视摄像捕获的是视觉化形象,电视编辑塑造的也是形象,“电视是直观、形象信息的窗口”(11),形象的选择与建构是电视思维的第一要义和最基础层次。
形象思维活动以客观形象为思维对象、以感性形象为思维材料、以指导创造物化形象的实践为主要目的,基本贯穿于电视制作的全过程。人们运用形象思维工具,就可对事物的客观形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引起联想与想象,创造新的物化形象。或以形象的积累创造诗意、表达情绪,或以形象的对比阐述思想、强调差异、刻画人物,或以形象的联想隐喻或象征某种意义,等等。
如果说形象思维是以物质客观存在的形态及其形象信息来表现事物,逻辑思维则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表达事物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一样都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正如朱景和先生所说:“艺术创作有赖于形象思维,但在某些纪录片创作中,逻辑思维也颇重要。”(12)事实上,逻辑思维并不仅限于纪录片种,其他电视节目中也有广泛应用。
电视编辑的逻辑思维是指以事物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为起点建构和组织信息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以概念为基本思维单元、以抽象或逻辑为基本思维方法、以语言符号和信息辩证对列为基本表达工具的思维形态。
即使是最推崇再现物质现实的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也不否认具有抽象意义的逻辑思维:“在如实地再现某种东西时,如果不能在抽象的意义上使它的含义更加丰富,那就是多此一举。”(13)例如在反映两国元首会谈时,前一个镜头是一国领导人谈笑风生,后一个镜头是另一国元首在微笑倾听。这里传递的除了表面上的说与听,还有“关系融洽,气氛友好”的含义。
“艺术并不仅仅是反映,而且也是改造,是创造,是艺术劳动,是实践。”(14)“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15)电视编辑对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创造性意识活动。
创造思维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创造性结合,是两者互补、互促的过程,是人们通过丰富的联想并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创作人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大量的信息储备去实现创造思维。“从某种程度上说,电视纪录片剪辑是一种创造性的汇集工作,所以它更强调剪辑的作用,靠新颖的手法吸引人,靠视觉联想的确切性和创造性以及有目的的剪辑使影片生动起来。”(1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节目编辑中运用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等开放性、立体性、层次性、深刻性的思维方法,不断用新的视角去审视各种现象,用新的方法去表述各种内容,用新的手段去传播各种信息,这是时代赋予当代电视节目创作者的重要内涵。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