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望大陆的诗意
诗意:这是作者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原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译文:把我葬在高山之上啊 ,遥望我的大陆, 大陆看不见啊 ,只有痛哭。把我葬在高山之上啊, 遥望我的故乡 ,故乡看不见啊 ,刻骨难忘。苍天空阔 四野茫茫, 高山之上 ,客死异乡的孤魂在游荡。
《望故乡》我国著名爱国诗人于右任所作。
扩展资料
《望故乡》全诗共三小节,主要写诗人想象去世后站在台湾的高山顶上望祖国大陆、望故乡的所见所想。 第一节,起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是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安葬意愿,直白而深沉。“望我大陆”紧承上句,道出作者想如此安葬的缘起和目的。
“大陆”前加一“我”字,体现了于先生台海两岸是一家的祖国观念,虽然身在台湾,但是大陆也是“我”的,传达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望”者是作者的魂魄!大陆令作者如此倾心,以至于死后的魂魄也要去望!死后尚且如此,活着时当然无时无刻不牵挂!这是一份多么执着的苦恋啊!
这里,诗人还给人们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后人会神游大陆,那滚滚的千里黄河,那不倒的万里长城,那勤劳的人民……“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诗人的魂魄在台湾最高的山顶上,凝神远望,可是,他总望不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大陆,哪怕是一点点的影子!
面对这样的事实,他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只有涕泗滂沱,放声恸哭。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生不能相依,但死后化蝶相依;而于先生,生时眼不能见大陆,死后魂魄依然不能见大陆,这是怎样深重的遗憾!
全诗用语自然生动。如“高”字,出语自然天成,而富于哲理,耐人咀嚼。站的越高,望的越远,这是常识。诗人一定希望葬的更高些,那样会望得更远,了解更多,更能缓解思恋之苦,满足思恋之需。作者情之急、情之浓全被这一字传出。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名伯循。1907年在上海创刊《神州日报》,任社长,1908年起,相继创刊《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宣传革命,持论激烈。1922年任上海大学校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望故乡
诗意:这是作者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望大陆》是我国近代、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的著名爱国诗作,全诗原文如下: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译文:把我葬在高山之上啊 ,遥望我的大陆, 大陆看不见啊 ,只有痛哭。把我葬在高山之上啊, 遥望我的故乡 ,故乡看不见啊 ,刻骨难忘。苍天空阔 四野茫茫, 高山之上 ,客死异乡的孤魂在游荡。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949年,于右任被裹挟到台湾,而结发妻子和儿子却留在大陆,从此天各一方。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
《望大陆》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后于右任先生在台北谢世。《望大陆》并非泛泛的家国之情,而是深藏了刻骨铭心的身世之痛。祖国统一,是诗人一生所志追求的。
诗的前两节采用重章复踏的手法,反复咏唱,抒发对大陆、对故乡深切向往、眷恋的情怀,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强烈表露,正是这真挚强烈的情感和刻骨铭心的思念,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引起读者感情与思想上的共鸣。
诗的最后一节开头两句借用了北朝民歌《敕乐歌》里的两句话,采用叠字,状物形象而生动!最后两句“山之上,有国殇!”语意双关而寓意丰富。诗人巧借“国殇”,抒写自己死后不能葬在大陆,不能魂归故里的遗憾。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把我埋在高山之上吧
望我大陆。 ~~~~~~~~~~我好望得到祖国的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可是大陆看不到啊
只有痛哭! ~~~~~~~~~~~~~~~~~我也只能痛苦的哭泣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把我埋在高山之上吧
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忘。 ~~~我好看到我的家乡,可是家乡看不见啊,我是死都忘不了啊
天苍苍,野茫茫, ~~~~~~··
山之上,国有殇。~~~~高山之上、看到的是国家的难啊
作者是国民党重要决策人物。1912年后担任南京政府交通部长,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前后共任监察院院长34年。后随国民党退居台湾。抒发的是一种私念故土、感伤国难的情感。这是他临死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