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属于哪个省?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位于中国华北,山西界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东与河北为邻,西与陕西相望,南与河南接壤,北与内蒙古毗连,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
山西省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1%。山西省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扩展资料:
山西省省长楼阳生在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会议应出席代表549人,出席543人,符合法定人数。山西省领导骆惠宁、楼阳生、黄晓薇、薛延忠等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本次会议执行主席、主席团常务主席胡苏平主持会议。本次会议执行主席田喜荣、李正印、席小军、张志川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会议表决通过了总监票人、监票人、总计票人名单,随后进行选举。各位候选人分别与代表见面,与会代表填写选票并进行无记名投票。会场设有秘密写票处。
根据大会选举办法的规定,本次会议选举结果已经主席团确认有效。根据选举结果,骆惠宁当选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郭迎光、卫小春、李悦娥、高卫东、岳普煜、李俊明当选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仁和当选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
晋中属于山西省。
晋中是山西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临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南与长治市、临汾市相交,东北与阳泉市相连,西南与吕梁市接壤;晋中市下辖2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境内山、川、丘陵皆备,气候四季分明,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截至2019年12月,晋中市下辖2个市辖区(榆次区、太谷区),8个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寿阳县、昔阳县、和顺县、左权县、榆社县),代管1个县级市(介休)。[6] 晋中市人民政府驻榆次区新华街199号。
晋中是晋商故里,创造过举世瞩目奇迹。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晋中商人商号店铺遍设全国通都大邑,并远涉日本、西亚和俄蒙,一时“晋商”与“徽商”并驾齐驱。1824年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代表山西票号“汇通天下”、“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扩展资料:
晋中人杰地灵、名家辈出。政治家有春秋祁奚、东汉王允、北宋文彦博、清代祁隽藻;文学家有唐代王维、温庭筠,实业家有晋商巨子乔致庸、渠本翘,票号创始人雷履泰;当代名人中,有法学家张友渔、历史学家侯外庐、画家李琦、歌唱家郭兰英、阎维文及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涛。
晋中境内山、川、丘陵皆备,气候四季分明,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东部山地岭高坡广、林木丰茂,是全市重要的林产品基地;中部丘陵岗峦起伏、草种繁多,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础;西部平川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素为发达的农业区。
参考资料来源:晋中市热门政府-晋中简介
晋中属于山西省。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偏东,东依太行山,与河北省毗邻。西傍汾河水,与吕梁市相连。东北、西北分别与阳泉市和太原市交界,东南、西南分别与长治市和临汾市接壤。晋中是山西省的交通枢纽和太原市的南门户。
晋中乃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文化气质十分独特鲜明,发展潜力巨大无限的,古老而现代化的地区。其本身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商代后期境内就有大小城邑出现,更在春秋时期开始设立县一级行政建制,境内文化熏陶及景观旅游资源异常活跃,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就在晋中地区。
2013-09-26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行山北侧,距省会太原120千米。地理坐标为东径111°44′10″-112°10′14″、北纬36°50′01″-37°11′04″。北起义安镇任家堡村,南至绵山顶端艾蒿坡;西起义棠镇圪塔头村,东至张兰镇南窑头村。东北与平遥、汾阳接壤,西南与灵石相连,东南与沁源毗邻,西北与孝义相望。全市东西最宽处38.5千米,南北纵长38千米,总面积743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人(2004年)。有少数民族24个,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1%。
市人民政府驻地邮编:031200。代码:140781。区号:0354。
介休整个地势形态呈南高北低,海拔在740—2487米。南部为山区,主峰有绵山、天峰山等,属太岳山脉,面积31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42.09%;中部为丘陵区,面积191.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5.86%;北部为平川区,面积为237.6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2.05%。处于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0.4℃。
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录,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
自公元前514年起,介休历史上先后东部建置邬县,西部建置平周邑,秦始皇设郡县,城区建置界休,以后改为界美、介休、平昌。东魏时,定阳郡一度侨治境内。北周时期,曾设置介休郡。隋、唐时期一度设介休郡、介州。邻县灵石公元590年建县前,一直为介休地域。隋、唐时设介休郡、介州时,兼领平遥县。孝义历史上曾几度并入介休县。宋、元、明、清时期,介休县域和领属关系基本保持不变。199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下文,介休撤县改设县级市,行政区域不变,隶属晋中地区。现由晋中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