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不亦君子乎 君子 古义: 今义:
可以为师矣 可以 古义: 今义:
三军可夺帅 三军 古义: 今义: 展开
朋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对朋友一词的简化,可以解释为朋友。但在古代,朋有成群和结对、结派的意思,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朋友。“有朋自远方来”这句话中的朋,是指志趣相同的人。
君子在今天通常是指人格高尚的人,这是从古代对君子的定义和要求演变而来的。古代最早所称的君子是指具有身份继承权的贵族子弟,他们可以继承王位、君位和爵位。小人虽然也是贵族,但他们没有身份继承权,属于小宗之人,简称小人。君子最终将成为国家或者社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他们的品格如果存在问题是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所以要求他们具有更高的人品。后来,君子一词就逐渐被用来专指品格高尚的人了。《论语》中的君子既有指国家或者社会管理者的,也有指身份继承人或者人品高尚的人的,不少地方还同时兼指这几种人。“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是指高尚的君子风范。
我们今天所说的“三军”一般都是中陆、海、空三大军种,同古代“三军”的含义存在天壤之别。古代打仗以陆军为主,江河地区也是有水军,但空军基本可以说是没有的。古代的陆地战斗需要排兵布阵,传统上将主要兵力排在中间,由主帅指挥,两边则有护卫和策应的部队安排在左右。中间的部队称为“中军”,两边的则以主帅的视角分为“左军”和“右军”,中军和左右两军合称“三军”。古代的中、左、右三军一般是同时作战或者协同作战的,而今天的陆、海、空三军可以协同作战,也可以各自独立作战。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