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一些地名的由来(阳光城市花园附近的) 5
阳光城市花园这一片都属于金星街道。名字跟古代历史没什么关系,是改革之后取得,比较现代化。不像南长啊清扬这些街道都是有点故事。
金星街道:
9个社区:中桥社区、中南新村社区、中联新村社区、金城新村社区、翠园新村社区、中北社区、中星苑社区、芦东社区、芦西社区。2004年2月,由原中桥街道整建制与原芦庄街道金城路以北区域合并组建金星街道。
无锡一些地方名字的由来:写不下了,更多见附件
无锡 来源于战国黄歇 “立无锡塘,治无锡湖”。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以湖名作县名称,名无锡县。
金匮 世传晋代郭璞曾埋黄金符匮于山下,为无锡城之巨镇,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合并复称无锡县。
扬名 宋代无锡古乡名之一,以“扬名天下”成语而得名。现为扬名街道。
梅里 宋代无锡古乡名之一,传为泰伯定居地,原称梅里。1929年即建镇。现名梅村街道。
河埒口 在古城西郊。宋朝有蒋姓沿梁溪河筑埂埒地养鱼而得名。1929年始有河埒乡,后为镇,现并入荣巷街道。
荣巷 因明代正统年间,荣氏在此聚族而居始得名。分上荣、中荣和下荣。1929年即建镇。现为荣巷街道。
周新镇 原名东绛(土字旁),明朝时因这里地势较高,又在西绛之东,故称东绛。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无锡工商先驱周舜卿新建街镇,取名“周新镇”。 1929年即建镇。解放后将周新镇改名为东绛镇。现为太湖街道。
南方泉 现名南泉,因镇内有一方泉而得名。1929年即建镇。为与北方泉区别,又在方泉前加“南”字。
胡埭 宋代原名湖埭,因毗邻太湖而得名。
硕放 1929年即建乡。取硕望桥与放鹰桥两村各一字而名。现为硕放街道。
坊前 因宋代有酒坊而名,1929年即建北坊前镇。现并入江溪街道。
东亭 原名隆亭、隆庭,因地处无锡城东十里亭所在而得名。
安镇 南唐时称堠村。明代称安家坟前,后安氏益大成市,遂名。1929年即建镇。
荡口 因位于鹅真荡之口而名。1929年即建镇。
甘露 古名月溪,因月照而名。后因甘露降地而名,或说是唐代建甘露寺而名。1929年即建镇。
堰桥 因旧有高鲁堰桥,简称堰桥。1929年即建镇。
洛社 宋代即有名。1929年即建镇。
玉祁 曾称“王祁”,因明代丈量地籍为“玉”字号,又与芙蓉湖水乡地貌特征吻合,故改称玉祁。1929年即建镇。
藕塘 因原有一大塘,塘内有很多莲藕而得名。1929年即建镇。
陆区 原名陆墟,汉代大夫陆端组织匠人开采阳山石渐成集市(墟)而得名。1929年即建陆区镇。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陆灿始建单孔石拱桥,因在陆墟集市之处,并跨陆墟港,故名陆墟桥,又名陆区桥,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二、古街巷、古村落(46)
中山路 建于1938年,初名国父路,为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得名。
新生路 原名三下塘,1934年拓宽,当时正好开展“新生活运动”,故称。
广勤路 1916年,杨翰西创办广勤纱厂,筑路便于运输,以厂名命名为广勤路。
崇宁路 原为大河上、小河上和师古河上,1934年在斜桥河底挖出石碑一块,上刻“崇宁桥”字样,故名崇宁路。
大窑路 建于明朝,解放前该地居民大多数以烧窑为生,建有大量的砖瓦窑,故名。
连元街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举人薛联元居此,称联元街,又称连元街,一说街内先后有顾、吴、王三氏分别中状元、会元、解元,故名。
东大街 古代因位于原无锡县衙前东面,所以称东大街。
西大街 古代因位于原无锡县衙前西面,所以称西大街。
三皇街 因有药皇庙、城隍庙、关帝庙,内有三皇(燧人、伏羲、神农)得名。
熙春街 因东城门原名熙春门而得名。
南长街 始建于清朝,原有三段,1958年连成一条因位于南门外且较长,更名为南长街。
学前街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因该街前有明伦堂为学宫驻地。秀才考场,故名。
北大街 旧时此街是无锡北城门外至莲蓉桥的一条大街而得名,现延伸至春申路。
后祁街 清朝得名,传说已有200多年历史,来历和含义无从考证。
小娄巷 百年前以巷内有小更楼得名。
盛巷 明朝天顺年间为盛颙宅第备弄而得名。
铸冶巷 元朝年间巷内曾开设过冶坊,故名铸冶巷。
江阴巷 该巷旧时为江阴商人来锡经商之地,且有江阴人定居于此得名。
场巷 分前竹场巷和后竹场巷。1830年左右,有数家竹行以经营竹类商品为主,故取名竹场巷。因前后有两条巷,故称前竹场巷、后竹场巷。
棉花巷 清朝因巷内设有棉花行而得名。
书院弄 清朝乾隆时弄内原有严氏书院(又称严氏试馆),又为衙门书办聚居之所,故名。
铁匠弄 1910年后弄口开有铁匠店,因而得名铁匠弄。
大码头弄 明朝富豪华麟祥在此修建码头,因而命名。
接官亭弄 以古代迎接官员所建“接官亭”而名。
夹城里 五代十国时南唐为抵御吴越王侵犯在无锡城墙外加筑外郭,城郭之间称夹城里。
前西溪•后西溪 此处原有前后两条溪,中间有住宅,宅南为前西溪,宅北为后西溪。
羊腰湾 地形似羊腰,故名。
北仓门 明朝官厅在此设一粮仓,称东仓,有南北两个门,其北门称北仓门。
莫宅兜 是明朝莫姓叔侄连中进士的花园式住宅浜兜,系京剧“一捧雪”起源地。
北栅口 旧时城北至江阴出口处,清朝咸丰时在城北至江阴出口处,曾设征收厘税用的木栅栏巷门,故而得名。
江尖 为运河分叉口的一渚,四面环水。清代起,渚上百姓大多经营陶器业而名缸尖渚,后简称缸尖,谐音为江尖。
蓉湖庄 在吴桥东南堍,这里原为芙蓉湖一角。晋时张阖始填湖造田,明嘉靖年间顾氏新建庄园,名蓉湖庄。
周山浜 在无锡火车站之北,因清末这里有三条能停靠小船的河浜,故名“舟三浜”,后谐称“周山浜”。
梨花庄 位于北栅口之北,至迟在南宋时已有此地名。清康熙年间这里成为豪富沈万三的别圃“广五十亩,中有天绘楼最胜。万三有妾名贞香者,性爱梨花,遍植焉”。
尤图里 无锡东郊的尤图里,又名尤渡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尤袤的后人聚居地。明代以前,无锡城外有东西两条主要河道,即东廻溪,西梁溪。明宣德年间,巡抚周忱整田平地,取三墩之土填塞廻溪,变为耕田。如今,人们已不知廻溪这一名字了,现东郊锡沪路旁,尚存“三墩凹”地名。宋元之际,尤氏后人在廻溪畔兴建园林。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尤居敬又扩建园林,建造书堂。在凿池沼掘地时,挖到一方石板,遂命工匠勿动。当晚,尤独自前去发掘,待掀开石板,两罐白金赫然眼前,每罐足有百两之多。尤念及先辈嘱咐:“临财勿苟得”。便覆盖如初。洪武十三年(1380),无锡大旱,颗粒无收,农村发生饥荒,尤居敬便取出白金,以高价购进粮食,在门口施粥。他的两次赈灾,救活百姓无数,乡民感激不尽!称其所住地为“尤图”,以志不忘。
古竹 位于马山冠嶂峰北侧。因生长着大量的竹子,后人便将此地称为古竹。是马山岛上最大的一个集镇。
西仓 为自然镇,在今鸿山街道西北部。古称版村。宋时司马温公之孙迁居于此,称东庄司马,建西仓于版桥,遂将版桥改称为西仓。西仓蔡氏为无锡最早蔡氏之一。
野花园 原名夜花园,辛亥革命后邑人杨翰西在此建造花园,因地处郊野,以供纱厂工人夜间休闲活动,故又名野花园。
西林 原在胶山南麓,安镇之西北。明嘉靖年间富豪安国始建西林苑而得名。
黄土塘 是东湖塘镇北部的一个自然镇。现已命名为无锡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黄土塘西瓜很有名,“两弹一星”功臣姚桐斌故居就在此老街上。
寺头 在无锡北乡西漳之东。古代居民定居在原保宁寺之南头,后发展成集镇,此地因而称之为寺头。
五牧驿 古代无锡地区驿站之一,驿道沿着大运河塘岸,宽阔平坦,可容五马并驰,因而得名。五牧地处无锡市洛社镇西约9里处。南宋末年,文天祥的两位部将尹玉、麻士龙曾拒元兵战死于此,留下了“英雄战攻驻守之迹”。明清之季在这里设有驿站,由于五牧东至无锡、西至常州均为45里,因而有“五牧两头长”之称。
匡村 在杨市镇(今属洛社镇),是一自然集镇。著名实业家匡仲谋和锡剧名艺人匡耀良都是匡村人。1906年由匡仲谋创办的匡村中学老校舍还较完整地保存在省锡中之内。为市级文保单位。
礼舍 在玉祁街道南部,是一自然集镇。具有1100年的历史,肇始于南宋,自古就为锡邑北乡重镇。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薛暮桥都是礼舍人。现已列为无锡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大墙门 在原硕放乡。明代邹姓富豪所建豪宅外墙,故名。
寨门 古镇名。位于张泾桥镇之北与江阴河塘桥接界处之南。元末张士诚部将莫天佑在此安营扎寨,因而得名。汉代高士严子陵后裔在此居住繁衍,故此地严姓居多。革命家严朴出生成长于此。
阳光城市花园是在建筑路那里的,是无锡的。那里比如有体育场桥、纳新桥、红星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