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
史载,唐明皇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斯为梨园发轫之始。
扩展资料:
梨园轶事
1、买大褂
19岁的侯喜瑞已在搭班效力,一天随班去应某王府的堂会戏,可巧两位王爷都点钱金福的活,一个要听他的煞神,一个要听他的马谡,而钱先生怕赶场不及,便把马谡让给了侯喜瑞,侯喜瑞圆满唱完马谡,便找到俞大老板说:“我既然替了钱先生的活,那么就该领钱先生的戏份”。
当时气得俞振庭心里直骂“好你个小子”。可侯喜瑞领完钱并没有装入自己的腰包,而是亲自送到了钱家。
俞大老板知道真情后,很赞扬侯喜瑞的做法,于是便带他去东来顺吃饭,饭后又领着他到了一家成衣店,指着挂满的大褂说:“小子,拣好的挑,我送你,你做的对!”
2、好学李万春
李万春先生对艺术,向来是一丝不苟,谦虚好学。文革后,他终于回到北京,一次在中山堂演《闹天宫》,请侯喜瑞听戏。侯老早来了几分钟便到后台看李万春,这时李万春已勾好了脸,见到侯老便请指教。
侯老说:"别的地方不错,就是嘴没勾出来"(指神态)。李万春二话没说,抹掉后又重新勾,直到侯老满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梨园
溯自唐明皇选曲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斯为梨园发轫之始。
为什么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
戏曲界俗称梨园行,演员称梨园子弟。要问缘由,得从过去戏班供奉的祖师爷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谈起。据史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梨园在当时长安禁苑中,公元714年设“梨园亭”供乐工演奏乐曲,宫女习舞演唱,有会昌殿为玄宗亲自按乐之所。当时还设有宫内梨园法部、梨花园、太常系统的梨园别教院、洛阳梨园新院等,所以乐工多出梨园。梨园,实际为我国第一座国立戏曲学校,梨园,也就成了后世演艺界的代称。因玄宗善用羯鼓指挥乐队,后戏曲仍以司鼓板为乐队指挥,尊称打鼓佬,位于舞台九龙口,并供奉玄宗为戏曲界祖师,所属同行为梨园弟子,延续至今。
溯自唐明皇选曲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斯为梨园发轫之始。
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以来,唐明皇李隆基极力倡导歌舞、戏剧活动。当然,那时的歌舞绝不是现代的京剧,但是歌也好舞也好,必须要有旋律和节奏,宫廷娱乐就要有精彩的节目,到什么地方排练节目呢?
当时唐朝离宫深苑有个广植梨树的果木园,皇帝就选中了这个地方作为活动场所。李隆基是个很高明的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懂得八音,还首创了用“羯鼓”,也就是现在的京剧“单皮鼓”,指挥文武场面。李隆基精选歌舞伎、乐工数百名,在梨园培训演员,指导歌舞排练,可以说他既是当时的音乐家、指挥家,又是一位出色的导演。京剧用羯鼓指挥调度文武场面,就是从唐代沿袭而来的,所以京剧界就把自己从事的行业称为“梨园行”,人们也把京剧界称为“梨园界”。
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以来,唐明皇李隆基极力倡导歌舞、戏剧活动。当然,那时的歌舞绝不是现代的京剧,但是歌也好舞也好,必须要有旋律和节奏,宫廷娱乐就要有精彩的节目,到什么地方排练节目呢?
当时唐朝离宫深苑有个广植梨树的果木园,皇帝就选中了这个地方作为活动场所。李隆基是个很高明的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懂得八音,还首创了用“羯鼓”,也就是现在的京剧“单皮鼓”,指挥文武场面。李隆基精选歌舞伎、乐工数百名,在梨园培训演员,指导歌舞排练,可以说他既是当时的音乐家、指挥家,又是一位出色的导演。京剧用羯鼓指挥调度文武场面,就是从唐代沿袭而来的,所以京剧界就把自己从事的行业称为“梨园行”,人们也把京剧界称为“梨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