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如何适应新环境?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韩老师:您好!我是一位大一的女孩子,在上大学之前性格活泼开朗,和男孩子也很玩得开。可来到大学后一切都变了。从小,父母无微不至地照料我,来大学报到的时候,爸妈把生活用品为我准备好才返回家。一开学,我遇到了很多从没想到的困难——上课要来回换教室;老师讲的内容书上根本就没有;高中时在班里排名第二,现在班级里根本数不上我……
这段时间以来,情绪变得越来越差,我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尤其是说话带有很重的方言,普通话不标准,所以很多时候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怕别人取笑,因此感到很孤独,很寂寞,觉得万分痛苦。老师,我该怎么办?小叶小叶:你好!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远离父母,来到异地求学,面对新生活,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情绪紧张不安,感到孤独、寂寞。和同学交流的时候,害怕因为浓重的方言遭到同学的取笑,又加上大学的学习生活和高中发生了改变,这些让你在入学之初感到有点适应不良。究其原因,环境的突然改变固然是一个外因,但核心还在于需要迅速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确立大学求学目标
理想是一个人一生要追求的东西,而目标是具体化的表现。大学新生正处于富于理想、憧憬未来的时期,一旦没有了理想,没有了目标,就会意志消沉、浑浑噩噩。但一些同学的目标已经完成(考上大学),对大学生活缺乏长远的考虑。有的认为,大功告成,可以松口气了;有的同学认为,大学么,就是"混",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大凡这类学生都会感到空虚、枯燥、乏味,没有任何动力和乐趣。因此进入大学就是要改变,树立新的目标的开始。
二、探索大学学习方法
在大学里,自主学习、自觉学习是基础,但教师的指导、引导、点拨非常重要。不少同学中学习惯老师陪伴、督促学习且被动接受知识的典型“中学”学习方式,等进入大学以后突然发现大学需要自主学习、大量的学习时间由自己安排等,他们一时感到无所适从,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明显下降。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有研究型学习法(通俗说是“琢磨”)、目标学习法、“打包学习法”、案例学习法等。谁能尽快地适应大学学习,谁就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二、适应大学学习环境
过去大学是象牙塔,现今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远离亲人和朋友,来到新的陌生的环境,到处都是陌生的校园、陌生的面孔,尤其对于缺乏独立生活和集体生活的能力的大学生,会感到孤独和寂寞。比较好的办法是融入这个“小社会”,适应这个新环境,广泛参与集体或团体活动,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结交新同学和新朋友,形成学习的和谐友好环境。
三、做好大学生涯规划
按照大学生活的规律,一般大学四年要经历四个时期:适应期、稳定期、发展期、毕业期。大一应注重对大学的认识以及未来职业的设想,尽快了解本专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关系。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终身学习习惯培养与养成。大二为稳定期,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应考虑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同时,积极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也可辅修其它专业或专门知识充实自己,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大三为发展期,目标应准备在择业或考研上。择业着重职业定向考虑,参加专业指导学习,确立专业方向甚至职业方向。考研要看准。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还可注意留学信息等。大四为毕业期,以就业为主导,顺利实现就业。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择业上,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学会写简历、面试和同学交流求职心得。一部分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创业。
四、时刻准备好,锻炼综合能力,挑战自我
在大学,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大学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是先基础后专业,先必修后选修。重要程度亦是如此。其次,大学生要培养各种能力:学习与计划能力、写作与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如积极参加大学或社会主办的讲座、学术报告、讨论会、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因此大学的学习是紧张繁忙且丰富多彩,必须有计划的安排好四年的大学生活的时间。
作为新生,一旦感觉到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了不良苗头,该怎样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