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议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
展开全部
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许多经济现象,包括“为何在存在很多职位空缺的时候,仍有众多人失业”。三人建立的经济模型还有助于人们理解“规章制度和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职位空缺和工资”。多位中国经济学者对此进行了点评。
一、中央党校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教授陈江生:中国的经济实践最重要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西方国家最关心的是就业。只有在失业率高企的时候人们才更加关心就业问题。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逼近10%,欧洲更是多国远超10%。虽然现在经济增长再次寻底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很小,但失业率继续高企的可能性却很大。
2010年度的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论认为,市场中天然存在着互相寻求的冲突,买者和卖者之间在寻找和确定对方的需求时需要时间和精力,甚至在付出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后还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劳动力的类别各不相同,所以失业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雇佣者存在着相互寻找的困难。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考虑到市场自身的搜寻能力存在缺陷,要引入政府以保证市场提高效率。但是我们在具体应用西方的某个理论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中国尤其应该关注劳动经济学理论
中国尤其应该关注劳动经济学理论,因为欧美面临的只有失业上升问题,中国则要复杂得多,还面临劳动力工资上升问题。在一个农村还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国家,存在工资上涨压力。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会给众多低端生产者带来成本压力,这些企业雇用新劳动力的意愿就会下降,社会就会面临失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加深对劳动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必须要认识到,中国未来几年劳动力工资水平上涨是必然的。因为只有劳动者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有了长足的提高,中国的国内消费水平才可能有明显改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才能够真正的达成。
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卫平:经济模型可供中国参考
三位经济学家从事这一研究的背景是,发达世界的失业率不断上升,这影响着政府的政策,如果社会不采取措施,失业率将可能会进一步升高,而当时经济学家对此却难以提出有效的理论来应对,新的理论模型试图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阐释了价格和劳动者的质量、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探讨了政府的干预政策能不能使市场更为有效地运作。他们提出的模型解释了失业和空缺是如何同时形成的。人们可以使用模型分析数据,解释政府在这方面应有哪些相关的作为。今天,在劳动力市场上,许多公司存在工作空缺,同时很多失业人员却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市场上实际是存在着这种“搜寻冲突”的,他们的理论解释了市场上这种冲突,也分析了所谓市场产出的合理性,这意味着企业雇佣工人要更加合理,在招聘员工和需要有人工作时,能够提供合理的机制,而政府在提供失业者的福利时,也要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管理。他们的理论能够给中国解决在快速经济发展中就业存在的“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问题提供参考。
四、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陈建奇:诺贝尔经济学奖切中世界复苏之“痛”
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呈现企稳复苏态势,但主要国家领导人仍然屡次表示对经济前景的担心,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当属失业的问题。没有“就业”的经济复苏显然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失业问题在今年成为世界难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切中世界复苏之“痛”。
美国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经济连续出现正增长,但失业率却高居不下,徘徊在9.5%的高位水平,高失业带来的是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难以保证,经济增长缺乏民众基础,居民难以享受到经济服务带来的利益。美国经济受到增加“就业”的巨大压力。奥巴马政府在“一揽子”刺激计划难以奏效的情况下,通过外交渠道,指责“人民币”汇率问题导致其国内经济矛盾,并企图重启贸易保护手段解决国内问题。结合三位获奖者对就业的解决之道,美国的政策无疑南辕北辙,不仅无益于解决国内问题,反而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压力。
欧洲失业率同样列在经济问题排行榜的首位。今年以来欧洲两位数的失业率超越了近年来的历史水平,凸显其压力之大。考虑到最近希腊债务危机拉开的欧洲债务风险大整顿,欧盟企图通过财政紧缩实现财政稳健发展。但近期遭到了各种规模空前的罢工,这些现象也表明失业率问题无疑成为经济调整或者经济调控的重要阻力。在各国束手无策之时,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重新挑起世界对失业理论的关注和重视,无疑是雪中送炭。但世界上不太可能解决失业与劳动力职位空缺的难题,世界各国在均衡水平下总会出现一个自然失业率,在这之上或者之下小幅波动都属于正常,劳动力市场的特性决定了劳动力会存在摩擦性失业。
结合我国的经济转型背景,本次诺奖也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