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巩固练习
展开全部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课的重要途径,是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体现,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学生当堂独立练习,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然而当今课堂有的老师对课堂练习重视不够,随意性很强;有的老师对精讲多练理解不够;有的老师对练习的时机把握不当;有些老师受新课改浪潮的影响,在一些课堂上过分地追求探索研究的过程,没有合理掌握好时间,使得授课时间过长,来不及练习;等等。存在这些现象,是与素质教育、“讲练工程”相违背的,它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领域。我们认为可以从着眼以下几个方面:一、依据课堂流程,把握练习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同一水平的练习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同一问题对于优秀学生则可能索然无味,因此,优质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具有差异性。练习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要求。 。二、弄清课堂结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练习一般分为“巩固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这两种练习的形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巩固性练习较注重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而综合性练习则较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它们的相同点就在于两者都必须交待清楚练习的内容及其要求、对每个环节所在达到的目的要进行及时小结、最后还应该总结评讲。弄清了练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练习要“以练习为主”,“适当指导”,做到“导、练、议、评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掌握学法。而在练习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体现在教师的精心设问和巧妙导语上。教师应当做到:(1)应在重点练习题的解题依据处设问;(2)在解题错误的错因处设问;(3)在提示知识内在联系,探求知识规律处设问;(4)在易混知识处设问;(5)启发学生如何综合运用新旧知识;(6)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转折;(7)在各个环节的衔接处做到承上启下。
三、注意练习形式,追求练习设计的内涵
1、 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我个人认为,练习要做到以“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具体做法是:以教材习题为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
2、 练习设计要与学生的反馈相结合。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必须实行控制,免使行为偏离目标。为此,我们在练习的设计上,注意了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组织反馈练习,同时加强课堂巡视,搜集信息,及时“调节”。
3、 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以往练习教学中,我体会到,形式多样,灵活新颖的习题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练习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提高。因此,我们在练习设计中特别注意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为了提高“导练”质量,教师要力求解决好三个问题:
习题可以自编也可摘选,但都应围绕重点展开,不能贪多求杂,确保练习得有意义、有趣味。
采用题组练习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教师评讲,同时可以解决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问题。
练习形式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运用,不可千篇一律。注意口练与笔练、集体练与个人练等的交替运用。习题题型也要多变,封闭题型与开放题型、填空题型与选择题型、顺向题型与逆向题型、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编题与解题等,均应根据练习需要而灵活把握。
2.组织好练习。组织练习是“导练”的实质,“导练”就是有指导、有组织的练习过程。要通过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练习的效率。有组织的练习还包括习题的临时增删、节奏的随时控制、要求的适时调整等。
3.评讲好练习。目的是唤起学生注意,提醒学生避免出错,起到前馈控制的作用;教师发现学生共性问题要及时指出来,以引起学生注意,并进行细致讲解,使学生达到会。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学生解题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设计上,多设计一些不同类型的习题一节课很难练习多个题目,容量总是提高不起来,导致学生的视野狭窄,由于学生的自觉性很差,不可能自己去找题目做,因而熟练程度很低,我感觉只有加强课后练习和辅导,才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的能力。应该把推导的过程留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作用,不要代替学生思维和推导。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