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太和县有多少个镇呀
截至2018年,太和县辖31个镇,1个乡。
1、31个镇:城关镇、旧县镇、税镇镇、皮条孙镇、原墙镇、倪邱镇、李兴镇、大新镇、肖口镇、关集镇、三塔镇、双浮镇、蔡庙镇、三堂镇、苗老集镇、赵庙镇、宫集镇、坟台镇、洪山镇、清浅镇、五星镇、高庙镇、桑营镇、大庙集、镇阮桥镇、双庙镇、胡总镇、郭庙镇、二郎镇、马集镇。
2、1个乡:赵集乡。
太和县,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古名鹿上、邢丘、廪丘。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平原南端,位于阜阳、亳州两市之间。总面积1867.19 KM²。
扩展资料:
一、清代以前。
太和古为豫州之域。春秋属宋,为鹿上。宋襄公十三年(前639),宋与齐、楚为鹿上之盟。战国属魏,苏秦说魏襄王曰“南有新郪”,即指本地。后归楚,楚考烈王十年(前253),由陈迁都巨阳。
秦统一后,置新阳县,属颍川郡。
汉置细阳、乐昌、新郪。宋,并属汝南郡。高祖二年(前205),益封汝阴侯夏侯婴细阳千户。高后二年(前186),封赵王张敖之子寿为乐昌侯。宣帝地节四年(前66),封外戚王武为乐昌侯。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封岑彭子岑遵为细阳侯。建武十七年(41),以军功封郭亮为新郪侯。汉章帝建初四年(79),徙封殷后宋公于新郪。
三国时属魏,废宋公国为宋县,景初二年(238),隶属谯郡。
晋废细阳。武帝泰始二年(266),将宋县改属汝阴郡。宋、齐属西汝阴郡。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废宋县。梁置陈留县。
隋(581—618)改陈留为颍阳县。
唐贞观元年(627)废颍阳,并入汝阴(今阜阳),境内置百尺镇(今原墙)。
宋开宝六年(973)于百尺镇置万寿县,属颍州。宣和元年(1119),更名泰和县,移县治于沙河北岸(今旧县镇)。绍兴(1131—1162)末陷于金。金亡,复归宋。
元至元二年(1265),省泰和入颍州。大德八年(1304),复置县,县治迁于今地,属颍州,后属汝宁府。
明洪武三年(1370),改“泰”为“太”,属凤阳府颍州。
清雍正二年(1724),改属亳州。十三年,复改属颍州府。
二、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废颍州府,属安徽省。民国3年,属淮泗道,后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7年1月,县境北部属鹿亳太县,东北部属阜北县。5月,恢复太和县。1948年全境解放。
三、新中国成立之后。
1949年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1951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58年12月与界首合并为首太县。1959年4月,撤销首太县,恢复太和县,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96年,阜阳撤地建市,属阜阳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