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爧籟侜
2013-10-10 · TA获得超过286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8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78万
展开全部
一、树立新课堂教学观念和思想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努力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中华民族发展振兴的要求、现实人民的要求。 实现这一要求的前提就是我们的教育,必须要以“批判继承、广采博收”的精神努力开创适于当今和未来国家发展培养人才的需要的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主战场。现行新课堂教学的行动取决于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所以树立课堂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就成了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大前提。 从课题研究现实来看,旧的传统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影响还远远没有清除,新的教学理念更没有广泛深入地被人们接受,这是由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所致。在国家经济改革腾飞、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新旧教育教学观念交织出现势在必然。所以,有志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拭目以待、加强学习,努力净化、主动更新我们头脑中那些陈旧不适于当今需要的教育思想观念。在课堂教学方面有哪些思想理念急需更新,有哪些做法可以借鉴呢? 1.明确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是人们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的时空集合体。它既是一个有目的性的自主行为群体,又是一个人际交往高密度的社会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就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 2.把握新课堂教学的本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新的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体现,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更重视学生的成功与发展。为此,要深化教学改革,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注意创设课堂教学民主与创新的氛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对于培育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当前,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更强调学习者过程的体验,使学生用轻松活泼、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开发性思维的培养,注意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等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特点。 因此,在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教师客体”、“双主体论”均需废除。其影响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还因地因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说明旧的教学思想理念还在作祟。很多人认为“教师必须有能力实现对学科教材的‘居高临下’,对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对教学方法的 ‘灵活应用’,对学生学情的‘胸有成竹’的教学职责,即由原来传统意义的‘教学’改为更具有新意的‘指导’,这是新课堂教学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随意贬低教师的作用或过分强调学生自主,都是不可取的。” 另外,还有人认为:“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教学可拆分为“教”与“学”两个方面,前者为后者服务,如果没有了“学”,“教”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再漂亮的表演,再卖力的讲解,再迫切的感情,如果不能唤起学生有效的回应,如果不能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就没有任何价值。”因此,有必要让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再认识。教学本质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整合、创新、传授的过程;是学生对教师传授、教科书呈现、教学媒体发送的教学信息的认识、理解、内化、建构的过程。 3.明确新课堂教学过程、目的及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精神 (1)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在新课堂教学改革形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是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与教师在人格和学术上是平等的,这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实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发展”,才符合学习的规律。在此,教师必须树立“教学服务”的意识,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那些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师主宰”、“教师领导”的观念也必须废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教师的指导和教师为学习创设的条件,从而发挥自主精神按认知的规律去感知、去实验、去思考、去总结、去获取、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因而,“传统观念中的教师单方面的“一言堂”、“满堂灌”“单向传授式”的教学活动必须废除,取而代之的该是师生“交流与互动”,这也正是“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形式。 (2)提高学生素质是教学目的、教学有效性之根本。研究的结论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交给学生如何‘学’,教学设计的核心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落实到学生认知、方法的掌握与综合能力的提高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是成长中的生命。教学要把学生当作鲜活的‘生命体’对待。” (3)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有远见且头脑清醒的教育者应该明白:学校不是为解决教师就业而举办的,而是为学生受教育而建设的。教学的实效性的核心是“学生素质提高了多少”这是问题的关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指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教材,在教师的组织下,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培养及成长与发展,使其素质得到提升。 4.实现新课堂教学观的认识和做法 (1)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因此我们应该在一个更高、更深、更全面的层次上对课堂教学模式和它具有的实效性的研究基础上关注以下几方面: ①倡导“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同时关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等多个方面,才能真正地、全面地实现人的素质的提升。 ②倡导开放、生成新知识观,即强调知识的内在性、动态性、开放性、生成性,视课堂为开放、动态、生成的知识系统。使课堂教学领域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动事件,使师生基于教材文本相互交流,民主对话所产生的意义、价值,成为知识、情感、个性、素质持续不断的创新生成。 ③倡导创生、建构的课堂教学观。课堂教学的创生取向与新知识观的内在精髓是相通的。在创生取向的课堂教学中,使知识的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围绕知识资源进行双向建构的活动。 ④倡导关注过程、尊重差异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关注过程的评价旨在倡导、鼓励学生从事知识的探究活动,体验知识的原创过程,感受知识生成的激动与欢欣,释放知识过程性的教育功能,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造。课堂教学评价除了具有共同的内容、标准、要求,还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课堂学习差异的尊重,实质上是尊重知识的多样性与人之存在的个体性。 (2)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其做法是: ①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原有基础有所侧重。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静态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 ②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停留在现有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真正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 ③新课程倡导内在发展,如在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上,强调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 ④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宋发展自己,这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目标。 二、加强德育工作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石 我国历来重视德育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寓教于教学过程中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当前课堂教育改革日语深入的形势下,除了通常说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节操、人生价值观等德育工作之外,在提高新课堂教学实效性上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也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一些学校研究的成果和体会中可知: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德育工作可以围绕“学习动力教育”、“学习态度、精神教育”、“学习群体、环境教育”、“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来做;通常的思想教育工作又可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有机的得以实现。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德育途径:本着“以德治校,以人为本”的方针,就“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从本校实际出发,确立了“建设特色班集体以保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开展学生自我教育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意义的探究”、“构建德育网络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关系的研究”和“提高中华传统美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四个研究专题。具体的认识和做法是: 1.研究构建新型班集体管理模式,探究特色班集体管理目标、方法、评价的理论体系,为新型班集体管理模式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主导价值追求发生变化的形势下,变革传统班集体强调管理的控制功能,忽视争创激发学生自主发展动力的育人的功能模式,把构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列为新班集体建设和管理的主旋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依托,围绕上述理念进行试验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本着“身心靠自我磨砺,智力靠自我开发,人格靠自我塑造”的精神,提高学生对自我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自觉树立自己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个性中的共性发展,自觉调整好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和谐相处,保证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针对学生思想、心理特点,学校应为学生创设自我教育施展才华的舞台,开展学生心理自主教育,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自我评价,在全校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自我教育活动。 3.在“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的形势下,课堂、学校、家庭、社会将构成学生成长的一体化环境,必将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人的发展离不开所处的环境,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对学生施加好的影响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真正取得好的效果。做法是: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实现德育处、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网上交流;建立学校家长委员会,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积极性,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观,为学生的成长开辟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 4.通过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德育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效性,总结探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构建德育教学最优化、多元智能的策略,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发展。 总之,如何实现德育为首,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使德育为课堂教学实效性得以真正的实施,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三、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会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1.关于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顾名思义可拆分为“学”和“习”,其本质是认知和练习,关键是“做”,是学习过程中的“行动”。没有学生的亲身的体验和学习全过程的经历学习是无意义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行动”构成过程的要素,学生的学习要在’行动中进行,没有具体行动的学习常常是低效能的学习,学习行动的设计是在传统教学中最被忽视的重要环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的思路:即人都有自我发展的先天的素质,人都有接受教育的社会属性,人都有自主活动向上的内心动力,所以,我们的教育就该是以学生为根据、为资源,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也就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教育。为了实现这种教育,首先要研究学生,把握学生的个性与心理,做到以学生为根据;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真人真事、真实情境中去接受教育,即实行体验和感悟性教育;要把教学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即要重视学生的态度、过程、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认真、细密、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悟学习过程,从而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各种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教育内容到教育形式的确定,以致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等都要尽量依靠学生,学校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服务,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引导学生去读,去想,去写,去做,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仅是组织、指导、技法、帮助者。这些做到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有所保证,也才真正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学法的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是学生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教师传递;学生必须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绝不是被动地信息的吸收者。每个学生都应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构建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的知识又因为新知识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积累,它同时包括有新旧知识的冲突而引发的思想观念转变和知识结构的重组。可以说学习的基本原理就是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有所发现,触动学生思维敏感和活跃,激发学生的需求和新鲜感,从而产生“再学习”的动力。这即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的应有的学习观。在这种认识的前提下的种种方法也才有意义,但也要警惕课堂教学表面热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学习陷入误区的倾向。“教无定式,学无定法”,在学习方式上,人们普遍将“发现学习”认定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有意义的学习的发生并不是以某种学习方式为条件的,接受学习也不完全等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并不等同于绝对有意义的学习。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各自适合运用的情况。而真正的自主学习还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什么是造成我们课堂学习方式转变的主要阻力,怎样在发挥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中融合新型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基础学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里涉及到忽略实际情况,形式主义地实施各种课堂教学改革措施,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相背离的问题,很值得我们很好地去思考去研究去解决。 2.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1).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基于学生是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取和提高是要依据一定的认知规律的理念,所以学生的学习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探索精神。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精神所要求的。这种学习方式体现在: ①学习上勇于发问:面对课上课外的知识、事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把喜欢和善于提问作为会学习的能力和平鸽来加以倡导、表彰。发问意味着思考,会提问说明会思考。 ②学习上主动探求:遇事要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刨根问底、探求真知精神,养成自主钻研的习惯。 ③学习上大胆创新:学生学习主要任务是接受新知、培养自身多方生存、工作、发展的能力。但是,不排除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敢于发表己见,敢于鹤立鸡群的应得到重视、提倡。对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本着“重学习结果,更重学习过程”的原则给予热情的肯定和鼓励,因为这关系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长期发展。 (2).群体合作式的学习。作为社会的人,独立思考学习不可少,与他人、群体一起共同学习更不可少;因为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更多的学习是在集体的场合里进行的,班级、小组方式的学习是一种不可少的方式。这种合作学习方式表现为: ①认真参与团队学习:无论学习的群体大小,作为学习的个人是其中的一员,均应遵守团队学习的原则,做到围绕主题,以自主精神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做到主动切磋、自觉参与、踊跃发表自己见解体会和心得。 ②虚心向他人学习:本着“三人行必有吾师”的精神,在群体学习中,积极自觉向他人学习。从别人的学习感受、认识、体会中获取知识,解除疑难;或者基此自觉引发思考,提出自己相反的感受、问题或见解与他人讨论。 (3).网络自主学习。 在当今信息网络极为发达的形势下,学生应该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手段进行学习。查询资料,在更广泛的信息中去思考去探索去吸取。 ①查询资料它求思路:围绕课堂学习中的问题,查询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资料。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②扩大视野提高水准:围绕课堂学习的问题,利用网络进行延伸学习,即扩大视野、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4).实践与实验自主学习。 实际上就是把课本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去,或者把课上学到的东西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印证。这种学习就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这是课程改革精神所要求的,对于提高课堂实效性,培养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 ①验证所学知识:学生要以主人翁态度,在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印证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②实践所学知识:学生要主动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依据所学知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辨别真伪的能力。上海师大附中从“发展教育”理念出发,主张在学习方式上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知识建构的过程,体验精神生活的意义,体验发现与创造的快乐。几年来,实践了课堂教学“五活”,即“引入含活势,形式要活泼,气氛要活跃,探索有活力,结尾留活意”。在学习中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怀疑意识、探究一是外部资源利用意识和合作意识。他们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更进一步说就是人的改变,人的素质的改变。 学生的学习方法必须紧紧围绕“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来设计。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主要采取“聚合”与“发散”两种方式。收敛性的思维是指人在解决问题时,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去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指人在解决问题时,会同时想到若干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案、假设和结果,使问题的解决有较多的机会和较大的几率。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该以“聚合式”思维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解决问题时必须先以基本概念、知识和经验作初步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兴发散思维,并开始质疑,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一味地追求“发散思维”或者“聚合思维”都是片面的。另外,课堂学习必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后者是前者的延伸与巩固,学生正是在多种综合实践、小组活动中得到了感受和提升,学会了合作互助。 四、教师会教、教法得当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成功要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教,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学校普遍关注研究的问题,方法好比过河的桥和船,模式是从实践中总结提升出来的模型框架,它对具体的表现形式产生指导性影响。作为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中都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方法、一定的模式进行教学,但他们所沿用的方法、模式具有优劣之分。一些教师可能凭着惯性一直沿用一种不好的方法、模式,而自己也不曾发现,不以为然;一些教师可能一直沿用一种很好的方法、好的模式,但也“身在卢山中”不知其所言。我们认为在教学第一线进行教学方法、模式的研究,能引发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学会从教学实践中提炼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有了好的方法才能保证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党和国家一再倡导创新精神,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以适应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潮流,创新发展、合作互动、自主学习、启发探究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在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中,不管是教育理念的革新,还是教学模式的改变,都在关注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个体的差异需求,都在致力于改变学生对于学习的认识,包括对于学习本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群体、情感体验等的认识。改变学生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建构,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一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一提高教师教学效益,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主要研讨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才能实现课堂教与学的高效。同时从系统论观点出发,全面研究影响课堂教学系统的各种因子,排除干扰因子,优化教学环境,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从而消除目前存在的“粗放型”的课堂教学。 有些学校提出“‘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注重教学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的学习。 五、运用好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助推器 当前,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成趋势,而且往往成为人们衡量课堂教学的成败优劣的一个标准,可以说有效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是使课堂教学腾飞的助力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教学模式,扩大教学规模;改变学习环境,丰富信息资源;冲击传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有利于因材施教;丰富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改变了学生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了教与学的民主;变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观为“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具备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物质条件不等于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堂上简单地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也不等于课堂教学实效性已经提高。“实物现代化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人的现代化,即人的思想观念、能力的现代化,也就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这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核心。否则教学手段仍是之后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可能得到整体的提高和长足的提升。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需要有现代教与学观念的教师和学生去掌握,去运用,否则只能是“好箭束之高阁,不能射应射之的”。教学手段要综合运用,片面强调一方的作用都是不可行的。现实教学中摈弃一切传统教学手段,处处都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以致流于形式的观念不可取的。正如有的学校所说“在课堂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表现出课件使用失当,好像课堂教学不用多媒体就意味着落后没有创新。教学媒体与技术的运用,本身并没有过错,问题出在人的思想上。只有当教学媒体自觉恰当地为教学艺术服务时,才能取得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也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创新,体现出教学媒体的价值。如果忽略对教学本身内容的扎实钻研,对教学艺术的追求,而片面强调课件的运用或者对教学技术手段过分依赖,只能导致教学技术化的危险倾向,即陷入到了教学上的形式主义道路。”其结果往往会影响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固守传统,认为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可以走遍课堂的思想也是要不得的。 六、提升教师的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根本 实施素质教育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现在形势下,强调教师队伍的建设更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时代意义。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为人师表,知识精博,态度严谨,教技高超,善于探索。”首先,我们认为是师德,即有从教的职业道德和做人育人的行为规范。其中责任感、爱心、为人典范不可或缺。第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造就一批研究型(或称专家型)的教师。他们应该具有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应有的特点和气质是:能立足校本,立足课堂,从课改形势出发,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课前行为和课后反思。 研究型的教师应该具有“五气”:终身从教的志气(他们的从教经历和思想境界):锐意改革的勇气(他们锐意改革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博学多能的底气(他们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事迹);充满智慧的灵气(他们成功教学的典型案例);面向未来的大气(他们远离功利,着眼国家的利益和学生的未来发展的教学行为)。这种特质最终均应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当然,我们不能奢望每个教师都能成为教育专家,但是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学习、感受和体验研究型教师的特点和气质并为之努力奋斗,从而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供最关键的师资保障是必要的。 课程改革实施的决定性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最具有创新力的是青年教师。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什么样未来人才和怎样培养未来人才的问题;未来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形成离不开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想改进学生学的方式,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